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师长情谊(第01期)(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师长情谊(第01期)(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3 师长情谊
考点1 师生之间
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彼此尊重,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以下有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是( )
A.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倾听同学发言
B.在学校,学生看见老师不理不睬
C.老师批评某同学时,该同学不以为然
D.上课时,学生故意打断老师讲课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老师。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此尊重,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倾听同学发言有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故A符合题意;
BCD:在学校,学生看见老师不理不睬;老师批评某同学时,该同学不以为然;上课时,学生故意打断老师讲课,这些行为都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故BCD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下列做法有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是( )
A.尊重老师,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B.主动热情,师生不分彼此
C.独立自主,有问题不必麻烦老师
D.接受表扬,无视老师的批评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师生交往。
A:尊重老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故A正确;
B:“师生不分彼此”的说法不正确,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界限和尊重,保持适当的师生关系;故B错误;
C:独立自主是好的品质,但遇到问题不麻烦老师可能会导致问题积累,影响学习和成长,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故C错误;
D:接受表扬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老师的批评,批评能够帮助我们改进不足,无视老师的批评不利于自身的进步和师生关系的发展;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3.(2024·山西·中考真题)老师伴我们成长,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对精心培育我们的老师,我们应( )
①心怀感恩 ②尊重关心 ③理解体谅 ④信任顺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老师的要求。
①②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导;要尊重关心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和人格尊严,关心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同时,要理解体谅老师,老师也会面临各种压力和困难,可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给予理解和体谅,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信任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可能会有失误或错误的时候,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能盲目顺从;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2024·天津·中考真题)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扎根特教讲台33年,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听障学生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会开口说话。这体现了刘老师( )
①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②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③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
④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要求。
①②:分析题文,刘玲琍老师扎根特教讲台33年,自编教材,自创教学方法,让听障学生学会开口说话,这体现了她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能够根据听障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同时也展现了她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在特教岗位上坚守多年,为学生付出;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在材料中未体现;“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2024·福建·中考真题)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宣部、教育部评选出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既是全国教师的榜样,也是万千好老师的缩影。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有助于( )
①教师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 ②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③教师形成相同的教学方式 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意义。
②④:分析题文,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有助于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全社会更加重视教育和教师的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树立榜样和标杆,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故②④正确;
①:教师早已是一种专门职业,评选楷模并非是让教师发展为专门职业,故①错误;
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式,评选楷模不会让教师形成相同的教学方式,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D。
6.(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下列观点最能恰当概括上述内容的是( )
A.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B.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也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C.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D.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意义、教学相长、尊重老师。
B:老师“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说明老师既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也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故B符合题意;
AC:题文中未体现老师的职业意义、教学相长的过程,故AC不符合题意;
D: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不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7.(2024·云南·中考真题)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都有忘不掉的老师。以下能表达这种情谊的是( )
A.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B.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老师。
B:“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意思是一旦接受了老师如杏花春雨般的滋润教诲,就会一辈子感念老师的恩情,很好地表达了对老师的难忘情谊和感恩之情;故B符合题意;
ACD:“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强调的是团结协作的力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的是学习中交流的重要性。均与对老师的情谊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考点2 亲情之爱
8.(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下列体现孝亲敬长的是( )
A.不了解父母的喜好 B.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
C.与父母产生矛盾冷战处理 D.对父母的意见和教导不予理睬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亲敬长要求我们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并在行动上为父母分担。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和尊重;故B符合题意;
A:不了解父母的喜好,说明对父母缺乏关心,不能体现孝亲敬长;故A错误;
C:与父母产生矛盾冷战处理,这种方式不利于解决问题,会伤害亲子关系,不是孝亲敬长的表现;故C错误;
D:对父母的意见和教导不予理睬,是不尊重父母、不重视父母教导的行为,不符合孝亲敬长的要求;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9.(2024·广西·中考真题)“劳动很光荣啊,主动分担家务是我该做的。”初二的小周说,他经常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扫地拖地、买菜煮饭、洗碗等。小周的言行告诉我们要( )
A.善于倾听,了解父母喜好 B.听取父母教导,完全服从安排
C.热爱劳动,感恩父母养育 D.把握沟通技巧,化解亲子冲突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相关知识。
C:分析题文,小周经常和父母一起分担家务,扫地拖地、买菜煮饭、洗碗等,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劳动的积极态度,以及通过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故C符合题意;
A:善于倾听,了解父母喜好,主要强调的是在与父母交流中注重倾听和理解父母的内心想法和喜好,而题干中小周的行为重点不在倾听和了解父母喜好方面;故A不符合题意;
B:听取父母教导,完全服从安排,这种表述过于绝对。父母的教导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和适合的,子女应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合理地接受父母的建议;故B错误;
D:题干中并未提及小周与父母之间存在冲突以及他如何运用沟通技巧去化解,主要突出的是他通过劳动分担来感恩父母;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和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A.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完全顺从父母的安排
C.经常与父母顶嘴,表示抗议 D.学会主动与父母沟通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D: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题文中这位母亲的无奈,就是亲子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作为子女,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应学会主动与父母沟通,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故D符合题意;
A:面对亲子冲突,我们应理解父母,与父母保持亲近的关系,不能与父母“保持距离、敬而远之”,故A说法错误;
B:我们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诲,不等于完全顺从父母的安排,如果有不同见解,可以理性沟通,故B说法错误;
C:“经常顶嘴”错误,作为子女,我们应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不能与父母顶嘴表示抗议,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1.(2024·天津·中考真题)早晨起晚了,我来不及吃早饭,妈妈没完没了地唠叨,听起来有点儿烦,但心里是暖的,因为( )
A.家长的权威与经验不容挑战 B.唠叨中蕴含着亲情之爱
C.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在变化 D.子女要完全听父母的话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亲情的表现形式。
B:分析题文,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听起来有点儿烦,但心里是暖的,这是因为妈妈的唠叨背后蕴含着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是亲情之爱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
A:“家长的权威与经验不容挑战”说法错误,家长的权威和经验可以在尊重和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和交流;故A错误;
C:“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在变化”在材料中未明显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D:“子女要完全听父母的话”过于绝对,子女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父母的话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应该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12.(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下面漫画《家风》告诉我们( )
A.用关爱传承美好的亲情 B.迁就是维系亲情的纽带
C.学会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D.现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
A:分析漫画,漫画《家风》中长辈关爱晚辈,晚辈尊重长辈,体现了用关爱传承美好的亲情;故A符合题意;
B:迁就是一种不正确的处理方式,真正维系亲情的应该是相互理解、尊重和关爱,而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故B错误;
C:漫画主要强调的是亲情的传承和关爱,而非侧重于沟通解决家庭矛盾;故C不符合题意;
D:漫画中并未体现现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2024·福建·中考真题)“孝”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下列初中生小闽的日常表现能体现“孝”的是( )
①主动为爷爷朗读报纸
②常陪外公和外婆一起聊天
③让妈妈帮自己洗袜子
④要求爸爸多给自己零花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
①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动为爷爷朗读报纸,体现了对爷爷的关心和陪伴;常陪外公和外婆一起聊天,增进与长辈的交流和感情,也是孝顺的表现;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让妈妈帮自己洗袜子,这是自己能做的事却依赖妈妈,不是孝顺的行为;故③错误;
④:要求爸爸多给自己零花钱,这种索取的行为不符合“孝”的内涵;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4.(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下列诗句体现“孝”文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
C:分析可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诗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强调了子女行孝要及时,不要等到失去机会才后悔莫及,体现了对孝道的重视和对及时尽孝的呼吁,故C符合题意;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故A不符合题意;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战士们坚定的报国之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故B不符合题意;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寓意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需要不断努力和磨练,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2024·江西·中考真题)下边古训印证了(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论语·学而》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圣谕广训》
①中华优秀“孝”文化源远流长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传统美德
③尽孝就要采纳父母全部意见 ④孝亲敬长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的内涵和要求。
①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的意思是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是仁的根本;“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的意思是: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民本有的自然的行为。两句古训共同印证了中华优秀“孝”文化源远流长,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父母也是普通人,难免也会犯错误,因此尽孝不一定采纳父母的全部意见,故③说法错误;
④:观点正确,但题文中未体现孝亲敬长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6.(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图漫画告诉我们( )
A.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B.亲子冲突要用良好沟通来解决
C.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D.青少年需要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化解亲子冲突。
B:分析漫画,漫画中“要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不要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强调了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家长应该与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应对,而不是让问题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根源。这告诉我们,当出现亲子冲突时,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来解决,家长和孩子应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克服困难;故B符合题意;
A:漫画未体现不同家庭亲情表现的差异;故A不符合题意;
C:漫画重点在于解决亲子冲突的方式,而非强调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故C不符合题意;
D:漫画主要强调的是亲子间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非侧重于青少年增强家庭责任意识;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7.(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首歌得以广泛传唱,表明孝亲敬长( )
①最重要的是多做家务
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要一切顺从父母的安排
④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孝亲敬长的内涵和要求。
②④:分析题文并依据教材知识,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孝亲敬长的方法有很多,没有哪一种做法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无论是陪伴老人聊聊天还是帮老人做一些家务,都能表达自己的孝敬。故①说法错误;
③:孝敬不等于顺从父母的一切安排,如果父母有错误,我们能耐心指出并帮助父母改正,不让父母“德有伤”,也是对老人的孝敬,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8.(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漫画《都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帮妈妈洗碗》,告诫我们应做到( )
①既有亲情关怀,又有家庭分工
②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创造未来
③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
④既有担当意识,又从点滴做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孝亲敬长的理解。
③④:分析漫画,漫画强调人们都想着去做伟大的事拯救世界,却忽略了身边帮妈妈洗碗这样的小事,告诫我们要有远大理想,但也要能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有担当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漫画并不能体现既有亲情关怀,又有家庭分工;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创造未来;故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9.(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是甜蜜轻松的避风港,是世世代代血脉相连的共同体,总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阅读材料,谈谈你在人生第一所学校中的收获。基于以上收获,你应该做些什么。
(上述要求需至少从两个角度作答)
【答案】收获:
①收获亲情与关爱。家人始终给予我无条件的爱和支持,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安全感。比如,在我生病时,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感受到温暖,使我明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②收获良好的品德教育。父母以身作则,教导我诚实、善良、勤劳等美德。例如,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态度,让我懂得了勤奋努力的价值。
怎么做:
①基于亲情与关爱,我应该更加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求。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②基于良好品德的培养,我要在日常生活中坚守这些美德,对待他人真诚友善,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分析】考点考查:家的意义、孝亲敬长。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家的意义、孝亲敬长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可链接收获亲情与关爱+孝亲敬长的要求;收获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待他人真诚友善,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3 师长情谊
考点1 师生之间
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彼此尊重,是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以下有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是( )
A.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倾听同学发言
B.在学校,学生看见老师不理不睬
C.老师批评某同学时,该同学不以为然
D.上课时,学生故意打断老师讲课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下列做法有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是( )
A.尊重老师,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B.主动热情,师生不分彼此
C.独立自主,有问题不必麻烦老师
D.接受表扬,无视老师的批评
3.(2024·山西·中考真题)老师伴我们成长,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对精心培育我们的老师,我们应( )
①心怀感恩 ②尊重关心 ③理解体谅 ④信任顺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天津·中考真题)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扎根特教讲台33年,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听障学生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会开口说话。这体现了刘老师( )
①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②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③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
④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24·福建·中考真题)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宣部、教育部评选出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既是全国教师的榜样,也是万千好老师的缩影。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有助于( )
①教师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 ②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③教师形成相同的教学方式 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下列观点最能恰当概括上述内容的是( )
A.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B.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也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C.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D.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
7.(2024·云南·中考真题)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都有忘不掉的老师。以下能表达这种情谊的是( )
A.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B.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考点2 亲情之爱
8.(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下列体现孝亲敬长的是( )
A.不了解父母的喜好 B.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
C.与父母产生矛盾冷战处理 D.对父母的意见和教导不予理睬
9.(2024·广西·中考真题)“劳动很光荣啊,主动分担家务是我该做的。”初二的小周说,他经常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扫地拖地、买菜煮饭、洗碗等。小周的言行告诉我们要( )
A.善于倾听,了解父母喜好 B.听取父母教导,完全服从安排
C.热爱劳动,感恩父母养育 D.把握沟通技巧,化解亲子冲突
10.(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和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A.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完全顺从父母的安排
C.经常与父母顶嘴,表示抗议 D.学会主动与父母沟通
11.(2024·天津·中考真题)早晨起晚了,我来不及吃早饭,妈妈没完没了地唠叨,听起来有点儿烦,但心里是暖的,因为( )
A.家长的权威与经验不容挑战 B.唠叨中蕴含着亲情之爱
C.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在变化 D.子女要完全听父母的话
12.(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下面漫画《家风》告诉我们( )
A.用关爱传承美好的亲情 B.迁就是维系亲情的纽带
C.学会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D.现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13.(2024·福建·中考真题)“孝”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下列初中生小闽的日常表现能体现“孝”的是( )
①主动为爷爷朗读报纸
②常陪外公和外婆一起聊天
③让妈妈帮自己洗袜子
④要求爸爸多给自己零花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下列诗句体现“孝”文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5.(2024·江西·中考真题)下边古训印证了(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论语·学而》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圣谕广训》
①中华优秀“孝”文化源远流长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传统美德
③尽孝就要采纳父母全部意见 ④孝亲敬长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图漫画告诉我们( )
A.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B.亲子冲突要用良好沟通来解决
C.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D.青少年需要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17.(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首歌得以广泛传唱,表明孝亲敬长( )
①最重要的是多做家务
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要一切顺从父母的安排
④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漫画《都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帮妈妈洗碗》,告诫我们应做到( )
①既有亲情关怀,又有家庭分工
②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创造未来
③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
④既有担当意识,又从点滴做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是甜蜜轻松的避风港,是世世代代血脉相连的共同体,总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阅读材料,谈谈你在人生第一所学校中的收获。基于以上收获,你应该做些什么。
(上述要求需至少从两个角度作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