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季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第7章《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春季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第7章《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7章《生态系统》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60分)
1.为弘扬“亚夫精神”,“小桶种稻”实践活动已走进各个校园。下列环境不适合水稻生长的是( )
A.寒冷的冬天 B.充足的水源
C.充足的阳光 D.肥沃的土壤
2.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有着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下列环境最适宜王莲生活的是( )
A.高温、高湿的环境 B.冰冷极地
C.气候温和、凉爽和湿润的地区 D.荒漠地区
3.东亚飞蝗是我国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时,大部分受精卵能孵化;食物(植物的茎叶)得到满足,蝗灾就容易爆发。下列对东亚飞蝗的繁殖和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 )
A.充沛的降雨 B.肥沃的土壤
C.大面积的麦田 D.取食种子的鸟类
4.一岁有四季,四季各三个月,每月两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含义。例如,谷雨是指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5.元旦放假在家小秦同学打算做一个生态瓶,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增添了节日气氛!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小秦的生态瓶做成下图中的哪一种最合适( )
A. B.
C. D.
6.东河水日夜奔流在旺苍的大地上,关于东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东河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B.东河水质清澈,没有分解者
C.东河中的鱼只受水等非生物因素影响
D.东河与沿岸其它生态系统互不相干,没有联系
7.具有“温泉之乡”之美誉的东温泉风景区内不仅有木耳山等著名的山,还有由南向北流经其间的五布河和富甲渝州的山泉、温泉。另外,由于受中心地区丰富的温泉地热的调节,该景区呈明显的冬暖夏凉气候,自然植被多为松、柏、杉、竹、蕨类。请你根据以上描述,判断下列选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五布河里的所有鱼 B.东温泉风景区的五布河
C.木耳山上的所有植物 D.在东温泉泡温泉的所有人
8.柑橘木虱靠吸取柑橘嫩梢的汁液为生,柑橘木虱的卵可被胡瓜顿绥螨捕食,白僵菌能感染柑橘木虱并在其体内生长繁殖致其死亡,果园内通常利用胡瓜顿绥螨携带白僵菌孢子控制柑橘木虱的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投放胡瓜顿绥螨之前,不需要确定木虱卵的数量
B.木虱在柑橘园泛滥,与其缺少天敌无关
C.利用白僵菌治虫,能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D.引入胡瓜顿绥螨的数量越多,防治效果越好
9.出土于我国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000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鹳鱼石斧”图案,如图1所示。关于此图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鱼和鹳均属于无脊椎动物
B.鱼的形态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C.鹳的长脚有利于在浅水区域捕食
D.“草→鱼→鹳”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0.赣州峰山森林公园景区内植物、动物资源丰富,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15种,聚集昆虫、两栖类、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多种野生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峰山森林中的所有动植物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昆虫、鱼类和鸟类等属于消费者
C.峰山中的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D.在草→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最多
11.“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并不是只有捕食关系
B.稻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C.如果一次性施肥过多,有可能会导致鱼虾因缺氧而死亡
D.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12.下图所示是某地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成分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建立此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鸡的产蛋量
B.提高农作物对于光能的利用效率
C.充分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供给总量,并使之百分之百流向下一环节
13.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可以给人以艺术的熏陶,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这首诗描写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倡导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以下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它
15.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等方面有独特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 D.草原生态系统
16.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他们使塞罕坝由荒原变林海,森林覆盖率达78%。塞罕坝林场既有森林又有草原、河流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和河流都属于淡水生态系统
B.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完全孤立、互不联系
C.塞罕坝林场适合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生存
D.塞罕坝的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7.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洛阳市的生态系统呈现多样性,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栾川县老君山 B.黄河滩涂上的绿色植被
C.嵩县陆浑水库 D.汝阳县大虎岭林场
18.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小鱼→大鱼→鱼鹰”,由此可以推断,体内DDT积累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A.水蚤、鱼 B.藻类、鱼鹰
C.鱼鹰、藻类 D.藻类、大鱼
19.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它,保护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定义及其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生活的地方
C.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0.某地通过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培桑的形式,发展生态农业。在此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将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主要发挥的作用是( )
A.帮桑树传粉、传播种子
B.引起桑树、鱼和蚕患病
C.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与蚕和鱼共生,彼此有利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21.(12分)孔雀鱼是一种杂食性小型鱼种,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同学们以孔雀鱼为材料,开展了“制作水族箱,饲养淡水鱼”综合实践项目,请分析项目成果,科学评价。
(1)在草图设计环节,乙方案获得了普遍好评,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①加温棒在冬季启用,为孔雀鱼生长提供了适宜的 。
②良好的水质是孔雀鱼生活的必要条件,分析装置中过滤盒的作用 。
③乙组选择了清洁后的废旧油桶做鱼缸主材料,而非购买成品鱼缸,这对你进行类似综合实践项目有什么启示? 。
(2)为了满足水族箱中鱼类的营养需求,以下方法最可取的是______。
A.无需喂食,水中自然生长鱼类食物
B.勤投少喂,水中不积攒鱼食
C.大量投喂,水底成为鱼类的“大粮仓”
(3)实施方案及展示评价过程中,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
A.注意操作安全,并可寻求成人帮助 B.定期观察,如实记录现象和数据
C.发现鱼类生活异常后,及时改进 D.展示完毕,鱼和装置即可丢弃
(4)为了使鱼能较长时间健康生活,你还能想到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22.(12分)湿地生态系统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
(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浮游动物,中华绒螯蟹是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 因素(非生物、生物)。
(3)树叶随风飘落,能将树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是某些细菌和真菌,它们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
(4)想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
(5)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食物网中脊尾白虾和浮游动物的关系是 。
(6)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3.(6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乡村美景。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边的青蛙体色大多是青绿色的,这样不易被天敌发现。此事例反映出生物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1分)。
(2)试写出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3)科研小组为研究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对池塘的影响,测定水体及其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该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下表。
检测的食物链: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
生物及环境因素(kg) 池塘水 水生植物 虾 小鱼 大鱼
有毒的物质含量(mg) 0.02 0.57 1.98 10.3 26.8
据表分析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变化的规律: ,“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1分)者。
24.(10分)如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各种生物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外,还应该包括 。
(2)图一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鹰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2分)。
(3)图一所示食物网中既属于竞争关系又属于捕食关系的生物有 (2分)。
(4)图二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乙对应图一中某条食物链中的生物,乙是 。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60分)
1.为弘扬“亚夫精神”,“小桶种稻”实践活动已走进各个校园。下列环境不适合水稻生长的是( )
A.寒冷的冬天 B.充足的水源
C.充足的阳光 D.肥沃的土壤
【答案】A
【详解】种植农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还有充足的水分等等才能丰收,因此不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是寒冷的冬天,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有着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下列环境最适宜王莲生活的是( )
A.高温、高湿的环境 B.冰冷极地
C.气候温和、凉爽和湿润的地区 D.荒漠地区
【答案】A
【详解】王莲为典型的热带植物,喜高温高湿,耐寒力极差,气温下降到20℃时,生长停滞。 气温下降到14℃左右时有冷害,气温下降到8℃左右,受寒死亡。 在西双版纳的正常年份,可在露地越冬并能结出种子,所结种子可以繁殖后代,但特寒年份有冻害。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东亚飞蝗是我国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时,大部分受精卵能孵化;食物(植物的茎叶)得到满足,蝗灾就容易爆发。下列对东亚飞蝗的繁殖和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 )
A.充沛的降雨 B.肥沃的土壤
C.大面积的麦田 D.取食种子的鸟类
【答案】A
【详解】A.在土壤含水率<15%时,大部分受精卵能孵化,所以充沛的降雨对东亚飞蝗的繁殖和生长起抑制作用,A符合题意。
BC.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东亚飞蝗以植物为食),大面积的麦田可以为东亚飞蝗的生存提供充足的食物,因此对东亚飞蝗的繁殖和生长起促进作用,BC不符合题意。
D.东亚飞蝗取食植物的茎叶,与取食种子的鸟类没有直接关系,故取食种子的鸟类不能对东亚飞蝗的繁殖和生长起抑制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一岁有四季,四季各三个月,每月两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含义。例如,谷雨是指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答案】A
【详解】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所以,“因降雨量充足且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这主要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元旦放假在家小秦同学打算做一个生态瓶,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增添了节日气氛!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小秦的生态瓶做成下图中的哪一种最合适(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该生态瓶缺少生产者,因此不适合,A不符合题意。
B.该生态瓶缺少生产者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源,因此不适合,B不符合题意。
C.该生态瓶中既有水生植物,又可以接收到阳光,非常适合构建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给小鱼呼吸,而小鱼的呼出物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该生态瓶虽有水生植物和小鱼,但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光源,因此不适合,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东河水日夜奔流在旺苍的大地上,关于东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东河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B.东河水质清澈,没有分解者
C.东河中的鱼只受水等非生物因素影响
D.东河与沿岸其它生态系统互不相干,没有联系
【答案】A
【详解】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东河包含了水、土壤、岩石等非生物环境,以及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如鱼类、藻类、微生物等。这些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
B.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主要负责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大自然,供生产者再利用。即使在看似清澈的水体中,也必然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作为分解者,B错误。
C.东河中的鱼不仅受到水温、水质、水流速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其他生物(如捕食者、竞争者、共生者等)的影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来源,C错误。
D.生态系统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东河作为一条流动的水体,不仅与沿岸的陆地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如水的交换、营养物质的传输等),还可能与其他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系统相连通,D错误。
故选A。
7.具有“温泉之乡”之美誉的东温泉风景区内不仅有木耳山等著名的山,还有由南向北流经其间的五布河和富甲渝州的山泉、温泉。另外,由于受中心地区丰富的温泉地热的调节,该景区呈明显的冬暖夏凉气候,自然植被多为松、柏、杉、竹、蕨类。请你根据以上描述,判断下列选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五布河里的所有鱼 B.东温泉风景区的五布河
C.木耳山上的所有植物 D.在东温泉泡温泉的所有人
【答案】B
【详解】A.五布河里的所有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东温泉风景区的五布河包括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木耳山上的所有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中的部分生产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在东温泉泡温泉的所有人,只包括了部分消费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柑橘木虱靠吸取柑橘嫩梢的汁液为生,柑橘木虱的卵可被胡瓜顿绥螨捕食,白僵菌能感染柑橘木虱并在其体内生长繁殖致其死亡,果园内通常利用胡瓜顿绥螨携带白僵菌孢子控制柑橘木虱的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投放胡瓜顿绥螨之前,不需要确定木虱卵的数量
B.木虱在柑橘园泛滥,与其缺少天敌无关
C.利用白僵菌治虫,能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D.引入胡瓜顿绥螨的数量越多,防治效果越好
【答案】C
【详解】A.利用胡瓜钝绥螨作为天敌来作防治柑橘木虱,需要调查木虱卵的数量,根据木虱卵的数量确定胡瓜顿绥螨的投放数量,否则投放胡瓜钝绥螨数量过少效果不好,投放胡瓜钝绥螨数量过多会破坏生态平衡,故A错误。
B.木虱在柑橘园泛滥,与其缺少天敌有关,故B错误。
C.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长效,环保,不污染环境,故C正确。
D.引入胡瓜钝绥螨数量过多会破坏生态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9.出土于我国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000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鹳鱼石斧”图案,如图1所示。关于此图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鱼和鹳均属于无脊椎动物
B.鱼的形态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C.鹳的长脚有利于在浅水区域捕食
D.“草→鱼→鹳”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答案】A
【详解】A.鱼和鹳均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脊椎动物,A符合题意。
B.鱼体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鱼的形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B不符合题意。
C.鹳的长脚有利于其在浅水区域捕食,适于生活在浅水沼泽地区,C不符合题意。
D.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鱼、鹤都是动物,适于消费者,而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因此“草→鱼→鹳”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赣州峰山森林公园景区内植物、动物资源丰富,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15种,聚集昆虫、两栖类、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多种野生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峰山森林中的所有动植物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昆虫、鱼类和鸟类等属于消费者
C.峰山中的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D.在草→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最多
【答案】A
【详解】A.峰山森林中的所有动植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昆虫、鱼类和鸟类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B正确。
C.峰山中的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为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C正确。
D.物质和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在草→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最多,D正确。
故选A。
11.“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并不是只有捕食关系
B.稻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C.如果一次性施肥过多,有可能会导致鱼虾因缺氧而死亡
D.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答案】B
【详解】A.稻田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等,A正确。
B.稻田生态系统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
C.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C错误。
D.生态农业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多级利用,使农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使能量最大限度的流向于人类有益的方向,因此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D正确。
故选B。
12.下图所示是某地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成分简图(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建立此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鸡的产蛋量
B.提高农作物对于光能的利用效率
C.充分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供给总量,并使之百分之百流向下一环节
【答案】C
【详解】生态农业能提高鸡的产蛋率、光能的利用率,但不是建立此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如在该生态农业模式中。利用蝇和蛆作为鸡和药材蝎的食物,同时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不仅为农作物提供肥料,也为蝇和蛆提供食物来源,由此提高鸡的产蛋率、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从而使农作物、蛋、肉的丰收,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有机食品,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AB错误,C正确。
D.能量只能从上一营养级传递给一下营养级,且上一营养级能量只有的10%~20%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而不会是百分之百。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
故选C。
13.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可以给人以艺术的熏陶,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这首诗描写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B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西双版纳是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因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A不符合题意。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这首诗描写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 C不符合题意。
D.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自动调节能力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倡导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以下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它
【答案】C
【详解】A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它,AD正确。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正确。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错误。
故选C。
15.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等方面有独特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 D.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B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符合题意。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他们使塞罕坝由荒原变林海,森林覆盖率达78%。塞罕坝林场既有森林又有草原、河流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和河流都属于淡水生态系统
B.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完全孤立、互不联系
C.塞罕坝林场适合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生存
D.塞罕坝的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答案】D
【详解】A.草原通常指的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而河流生态系统则主要由淡水水体及其中的生物组成。虽然河流是淡水生态系统,但草原并不属于淡水生态系统,而是属于陆地生态系统,故A错误。
B.在自然界中,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它们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关联。例如,森林中的树木可能通过河流将养分输送到下游的草原,而草原上的动物也可能迁移到森林中寻找食物或栖息地,故B错误。
C.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这些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适应的结果。塞罕坝林场虽然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但它并不适合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生存。例如,一些热带雨林的特有物种可能无法在塞罕坝林场生存,故C错误。
D.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通过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成功地将荒原变成了林海,这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人类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故D正确。
故选D。
17.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洛阳市的生态系统呈现多样性,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栾川县老君山 B.黄河滩涂上的绿色植被
C.嵩县陆浑水库 D.汝阳县大虎岭林场
【答案】B
【详解】ACD.栾川县老君山、嵩县陆浑水库、汝阳县大虎岭林场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属于生态系统,ACD正确。
B.黄河滩涂上的绿色植被,只有生产者,还缺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B错误。
故选B。
18.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小鱼→大鱼→鱼鹰”,由此可以推断,体内DDT积累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A.水蚤、鱼 B.藻类、鱼鹰
C.鱼鹰、藻类 D.藻类、大鱼
【答案】C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的食物链:“藻类→水蚤→小鱼→大鱼→鱼鹰”中,藻类植物的营养级别最低,体内DDT含量最少,鱼鹰的营养级别最高,DDT含量最多。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它,保护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定义及其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生活的地方
C.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答案】D
【详解】AB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故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因此,生物圈不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也不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生活的地方,AB错误,D正确。
C.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错误。
故选D。
20.某地通过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培桑的形式,发展生态农业。在此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将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主要发挥的作用是( )
A.帮桑树传粉、传播种子
B.引起桑树、鱼和蚕患病
C.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与蚕和鱼共生,彼此有利
【答案】C
【详解】A.帮桑树传粉、传播种子通常是昆虫等生物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虽然有些细菌和真菌确实能引起植物或动物的疾病,但在这个生态农业系统中,细菌和真菌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引起桑树、鱼和蚕患病。相反,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在这个生态农业系统中,细菌和真菌将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从而完成了物质的循环。因此,细菌和真菌在这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C符合题意。
D.共生通常指的是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关系,但在这个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与蚕和鱼之间并没有形成典型的共生关系。细菌和真菌主要是通过分解有机物来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不是与蚕和鱼形成共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21.(12分)孔雀鱼是一种杂食性小型鱼种,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同学们以孔雀鱼为材料,开展了“制作水族箱,饲养淡水鱼”综合实践项目,请分析项目成果,科学评价。
(1)在草图设计环节,乙方案获得了普遍好评,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①加温棒在冬季启用,为孔雀鱼生长提供了适宜的 。
②良好的水质是孔雀鱼生活的必要条件,分析装置中过滤盒的作用 。
③乙组选择了清洁后的废旧油桶做鱼缸主材料,而非购买成品鱼缸,这对你进行类似综合实践项目有什么启示? 。
(2)为了满足水族箱中鱼类的营养需求,以下方法最可取的是______。
A.无需喂食,水中自然生长鱼类食物
B.勤投少喂,水中不积攒鱼食
C.大量投喂,水底成为鱼类的“大粮仓”
(3)实施方案及展示评价过程中,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
A.注意操作安全,并可寻求成人帮助 B.定期观察,如实记录现象和数据
C.发现鱼类生活异常后,及时改进 D.展示完毕,鱼和装置即可丢弃
(4)为了使鱼能较长时间健康生活,你还能想到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1) 温度 过滤水中的杂质,保持水质良好状态(合理即可) 注意控制成本、更多利用环保、废旧材料(合理即可)
(2)B
(3)D
(4)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部分换水/控制鱼和水草的数量/及时清洗过滤盒
【详解】(1)①孔雀鱼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加温棒在冬季启用,可以提高温度,从而为孔雀鱼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②良好的水质是孔雀鱼生活的必要条件,装置中的过滤盒能够起到过滤水中的杂质,保持水质良好状态的作用,从而为孔雀鱼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③我们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该本着降低成本、多利用环保、废旧材料等原则,乙组选择了清洁后的废旧油桶做鱼缸主材料,而非购买成品鱼缸,这对你进行类似综合实践项目的启示是:注意控制成本、更多利用环保、废旧材料等(合理即可)。
(2)A.鱼类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而人工制作的水族箱中鱼类食物极少,不能满足对鱼类生活的需求,需要饲喂一定的食物,因此该方法不可取,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饲喂鱼食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勤投少喂,水中不积攒鱼食,这样不但可以保持水的清洁,并且还有利于鱼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该方法最可取,故B符合题意。
C.饲喂过程中,如果大量投喂,水底成为鱼类的“大粮仓”,不但浪费鱼食,而且鱼吃的过多不利于鱼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过多的食物会让水中的微生物分解而发霉变质,导致水质污染,因此该方法不可取,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安全第一,实施方案及展示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操作安全,如安装日光灯、去河里取水草、取水草泥等,可寻求成人的帮助,以免发生危险,该做法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观察,并如实记录好现象和数据,从而使结果更可靠和准确,该做法合理,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鱼类生活异常,说明某些环节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查明原因并及时改进,该做法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我们要爱护和保护环境, 保护生物圈中的生物,维持生态平衡。因此,展示完毕后,鱼和水草等生物要放回它们原来生活的环境,不能用的垃圾要归类放入垃圾箱,能用的物品可以继续利用等,因此该做法不合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鱼的生长需要富含氧气并且优良的水质,水族箱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某一种生物数量的减少或增多,会造成其他生物的危害等。因此,为了使鱼能较长时间健康生活,采取的措施还有: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部分换水;控制鱼和水草的数量;及时清洗过滤盒等(合理即可)。
22.(12分)湿地生态系统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
(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浮游动物,中华绒螯蟹是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 因素(非生物、生物)。
(3)树叶随风飘落,能将树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是某些细菌和真菌,它们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
(4)想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
(5)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食物网中脊尾白虾和浮游动物的关系是 。
(6)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答案】(1)温度
(2)生物
(3)分解者
(4)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5)捕食
(6)6
【详解】(1)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在深秋时节,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树叶中的叶绿素会分解,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则会显现出来,使得树叶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其中红色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表现。
(2)浮游动物、中华绒螯蟹是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生物因素。它们通过摄食水生植物,对其生长产生影响,属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树叶随风飘落,能将树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是某些细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做出贡献。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题目描述,图中已经包含了生产者(如水杉、红枫等植物)、消费者(如鱼、鸟等动物),但还缺少分解者(如某些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5)脊尾白虾以浮游动物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
(6)图中包括:①水生植物→浮游动物→中华绒螯蟹→白鹭;②水生植物→中华绒螯蟹→白鹭;③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中华绒螯蟹→白鹭;④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白鹭;⑤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鳙鱼→白鹭;⑥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鳙鱼→白鹭,共6条食物链。
23.(6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乡村美景。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边的青蛙体色大多是青绿色的,这样不易被天敌发现。此事例反映出生物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1分)。
(2)试写出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3)科研小组为研究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对池塘的影响,测定水体及其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该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下表。
检测的食物链: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
生物及环境因素(kg) 池塘水 水生植物 虾 小鱼 大鱼
有毒的物质含量(mg) 0.02 0.57 1.98 10.3 26.8
据表分析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变化的规律: ,“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1分)者。
【答案】(1)生物适应环境
(2)水生植物→甲鱼
(3)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步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生产者
【详解】(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有对所生活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题干中提到的“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边的青蛙体色大多是青绿色的,这样不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题干中的食物网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虾→小鱼→大鱼,水生植物→虾→小鱼→甲鱼,水生植物→甲鱼,水生植物→虾→甲鱼。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消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即水生植物→甲鱼。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所以,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在食物链起点有毒物质含量最低,最高营养级营养物质含量最高,即可以得出结论: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而“水生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4.(10分)如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各种生物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外,还应该包括 。
(2)图一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鹰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2分)。
(3)图一所示食物网中既属于竞争关系又属于捕食关系的生物有 (2分)。
(4)图二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乙对应图一中某条食物链中的生物,乙是 。
【答案】(1)分解者
(2) 5/五 草→鼠→蛇→鹰
(3)鹰和蛇
(4)鼠
【详解】(1)图一中含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昆虫、杂食性鸟、鹰、吃草籽鸟、鼠和狐),结合分析可知,图A中要构成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以及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2)图一中所示食物网一共有5条,分别是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鼠→狐,草→兔→鹰,草→兔→狐。
(3)在图一所示的食物网中,既属于竞争关系又属于捕食关系的生物有鹰和蛇。鹰和蛇都以鼠为食,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鹰以蛇为食,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捕食关系。
(4)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就越多,在图二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丁<乙<甲<丙,则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图一中的草→鼠→蛇→鹰。因此,乙是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