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法治社会课件(共26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法治社会课件(共26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框 法治社会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目 法治社会的内涵
第二目 建设法治社会
新课导航
1、法治社会的含义;
2、法治社会的表现(特征);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4、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法治社会的内涵
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社会治理依法开展、
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1、法治社会的含义
法治意识(前提)
法律实施(保证)
实施效果(目的)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探究问题:
卢梭的这句话体现法治社会的什么表现?
2、法治社会的表现(特征)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信法)
要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第一,立良法。良法必须紧扣本国实际,否则立法就是无本之木。
第二,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培育国人法律信仰的关键。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三,严执法。严格执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不仅事关政府的光辉形象,而且关乎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
第四,重守法。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普法教育,让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守法。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的条件
知识拓展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守法)
2、法治社会的表现(特征)
要求: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用法)
2、法治社会的表现(特征)
要求: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区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和解
诉讼
仲裁
调解
争议提交第三仲裁机构(有公认地位)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打官司”,在纠纷主体参与下,由法院解决纠纷的活动,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中类型,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是指由双方当事人签订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方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是指当事人进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
和解
调解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诉讼
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仲裁
知识检测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法治意识(信法)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法律实施(守法)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实施效果(用法)
只有全社会普遍具有了法治意识
法律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才能达到公平正义的实施效果
1
2
3
总结: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建设法治社会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有意识)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氛围)
①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在社区、在村庄,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
力量源泉,要推进村委会、居委会依照法律和章程自主管理村(居)民事务,
使广大基层群众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增强法治意识和权利义
务观念。
演员宣誓行业自律公约
世界上最牛的一句话:“有事请找我的律师谈”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牛,不是他开着豪车,住着豪宅,而是当他看到有老人摔倒的时候,他敢过去扶!即使被讹诈或者诬陷也会淡然潇洒的说一句:“有事找我律师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并不是每个人都请得起律师啊!
怎么办
法律援助
知识拓展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有依托)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
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有机制)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②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人民调解制度(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
知识拓展
4、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通过法治社会建设,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强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笔记)
全面依法治国
01
法治国家(目标)
02
法治政府(主体)
03
法治社会(基础)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关系(法治的三位一体建设)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三根支柱。
课堂小结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区 别 内涵 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基本特征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坚持良法之治;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具体 措施 推进宪法实施;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意识;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联系 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 ②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和重点,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先导和示范。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1.法治社会意味着规则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
提示:×。法治社会意味着法律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2.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
提示:×。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3..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道德普遍信仰,实施德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
提示:×。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4.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规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提示:×。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5.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有效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提示:×。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易混易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