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三) (中)历史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3年,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器“单氏逨盘”刻有大量铭文,描绘了贵族逨的家族世系情况(如下)和历代祖先辅助周王室的政绩。这反映出当时注:两周时期,兄弟长幼的秩序多按“伯(孟)仲叔季”排序A.地方宗族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B.周王室对地方诸侯的约束力增强C.政治制度在社会转型中嬗变 D.宗法制下存在一定社会流动空间2.《岳麓秦简·金布律》中规定:“黔首卖奴卑(婢)、马牛及买者,各出廿二钱以质市亭”,由市亭为交易立券书;市亭不仅需要在券书上标注奴婢、牛马的市场均价,还须到奴婢、牛马所在地予以核实。这体现出秦朝A.社会契约观念日渐盛行 B.通过立法改善营商环境C.国家治理的集权性特征 D.市场物价干预机制完善3.唐贞观年间,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此举主要目的是A.改革选官制度 B.消除地方割据C.促进阶层流动 D.重构政治秩序4.元朝出现了众多以苏轼生平为原型的戏曲作品,下表为其中两部的简介。这些作品戏曲 简介《花间四友东坡梦》 放荡不羁的苏轼因得罪王安石被贬至黄州;和佛印同游时,肆意妄言道:“有酒有肉我便吃,无酒无肉,我会舟中去也。”后被佛印参破红尘的境界打动,请愿拜为佛家弟子《苏子瞻风雪贬黄州》 苏轼因王安石诬陷被贬黄州;历经风雨摧折,为保妻儿果腹选择向小人低头。当神宗惜才,将其召唤回京时,他却以厌倦朝廷纷争的理由,选择归隐乡野A.反映出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B.可用于研究元朝士人的时代境遇C.是用于苏轼历史评价的核心史料 D.彰显了士大夫对宋室正统的眷念5.万历九年(1581年),歙县县民项群控告休宁县民孙濠强占项家祖坟。在争论土地产权时,孙氏以鱼鳞图册为主要依据,项氏则以钱粮票(万历年间官府发给纳税户的缴税凭证,含户内人口、财产信息等)为证据。最终徽州府衙判决孙濠败诉。由此可推知,当时A.赋役制度调整影响土地凭证法律效用 B.鱼鳞图册的法律地位已丧失C.保障赋税征收是地方治理的首要任务 D.户籍管理松弛加剧土地纠纷6.下图为1870~1910年各国/地区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比变化情况。下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英国在中国的殖民势力快速衰退 B.帝国主义经济发展日渐均衡C.国际经济格局影响中国外贸发展 D.近代中国贸易逆差问题加剧7.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将法国大革命界定为求权革命,以与中国古代诛暴革命相区别。1906年后,随着“法国大革命”在华的进一步传播,他又撰文指出法国大革命源于封建僧寺贪横,是中国古代诛暴革命的再现,以此淡化法国大革命与“求权”运动的联系。下列对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A.源于对中西文化认识不断加深 B.始终服务于政治改良的诉求C.体现了社会转型期的思想迷茫 D.旨在呼吁政府改善社会民生8.下面为1926年国民党二大关于农民运动的相关内容。这指出要实行三民主义,首在解放农民;制定保护农民利益的决议;普设农民协会管理机构,强调农会与商会、工会无殊,在乡村自治之基础且以互相扶助,救济失耕A.有利于维系国共两党的政治合作 B.肯定了农民是革命主力军的地位C.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重心的转移9.1946年3月,由全国漫画作家协会主办的“猫国春秋-廖冰兄漫画展”在重庆开展,原定展期一周的展览最后延展两次、辗转了一次展览地点,观众络绎不绝。之后,展览又继续在成都、昆明两地举行,所到之处,反响热烈。这反映出当时参展作品《大猫跳,小猫跳,哪管大小鼠儿飞走了》(鼠儿:汉奸、贪官等)A.社会思想文化的开放包容 B.国民政府面临严峻统治危机C.民间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元 D.民众政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10.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决定改变传统“援助为主、贸易为辅”的援助方式,并采取如下改革措施:利用中国政府贷款积极推动双方企业合资、合作举办生产性企业;将援外同外贸、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结合起来;从援外拨款中划拨适量资金以支持中国企业在受援国开展投资合作。这一改革A.旨在探索区域国家合作的新思路 B.反映出革命外交开始转为务实外交C.确保了受援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利于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体系11.有学者指出:研究荷马时代、英雄时代、王政时代(军事民主制时代)只能依赖考古学;通过考古研究,希腊文明的年代,特别是雅典国家产生的时间,由公元前7世纪向前延伸到了公元前13世纪中叶。材料表明A.希腊文明的研究主要依靠实物史料 B.多元史料互证助推历史认知进步C.新史料的发掘有助于早期文明研究 D.年代久远导致希腊文献记载失真12.镰仓幕府时期,武士间的土地纠由各地官员依据当事人的诉、辩进行裁决。14世纪后,幕府将土地纠纷中的“苅田狼藉”(收割、占有土地农产品的行为)列入“检断沙汰”的处理范畴,即由幕府专门的审判机构主动介入调查、审理。这一调整A.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 B.意在限制武士的经济特权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治理 D.确保了司法适用的公平性13.下面为1730~1745年和1793~1796年英国报纸上家庭拍卖广告(二手商品)中常用术语统计图。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英国A.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剧变 B.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C.社会阶层流动逐渐加快 D.文化消费渐成社会主流14.1906年,普鲁士落魄商人福克特身着一套购买的旧的德皇近卫军军官服,以执行皇室任务的名义拦住一支11人的宪兵队伍,不仅带领该队伍控制科佩尼克市市政厅,还要求将该市金库的账目和现金带到柏林查账。市政厅当局不敢阻拦,福克特仅留下一张“收据”后便扬长而去。该事件实质上反映出,当时德国A.政治体制建设的保守和滞后 B.传统城市管理机制存在失范C.军国主义思想在社会中弥漫 D.贫富分化加剧经济犯罪问题15.20世纪初,美国每年有近25万名婴儿死亡,联邦政府始终报以漠视态度,认为这是家庭和州政府的责任。1917年4月后,“人口安全”迫使美国政府开始重视母婴儿童健康问题,不仅设立了“儿童年”,议会还在1921年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母婴法案。这表明美国A.工业革命推动政府职能的扩展 B.福利国家建设具有渐进性的特点C.战争助推国家政治理念的革新 D.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价值观念重塑16.据统计,2000年全球非洲留学生来源国和东道国各为52个;流入法国的非洲留学生数量占比约42.6%;其次为南非(12.8%)、英国(10.4%)、比利时(7.4%)。2018年,全球非洲留学生来源国和东道国分别为54个和90个,且二者兼具的非洲国家增加显著;留学生多流向法国(20.4%)、中国(10.3%)、美国(8.5%)和南非(6.3%)。这一变化折射出A.国际竞争加剧对精英人才的竞争 B.全球秩序变革的进一步深化C.全球化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D.殖民主义主导非洲文教事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骑兵逐渐成为各国主力兵种之一。因武器多为击刺性兵器或弓、弩,杀伤力较小,骑兵多充当军队“耳目”。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骑兵击溃刘邦56万步兵)和白登之战(匈奴以骑兵围困32万汉军)后,汉朝统治者不惜重用匈奴降将,以训练统御骑兵。汉政府还在中央和地方设置“厩”“苑”负责军马的繁殖、饲养、训练,并鼓励民间养马。环柄长铁刀、钩镶、手戟、铩等武器出现,大大提高了骑兵的格斗能力。至漠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后,中国古代骑兵最终完成了向战略兵种的转变,成为战场上的主导力量,车兵逐渐被淘汰。-摘编自汪翔等《论战国至西汉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建立》材料二汉末,公孙瓒坐镇幽州期间,创建了一支精于骑射、又擅长冲击的精锐骑兵部队,因战马毛色多为白色,故称“白马义从”。下表为《后汉书》和《三国志》裴松之注关于“白马义从”的描述。史书 简介《后汉书》(范晔·南朝宋)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三国志》裴注(裴松之·南朝宋)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因(趁着)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时期骑兵成为战场主导的有利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汉书》与《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关于“白马义从”记载的不同之处,并就其合理性谈谈你的认识。(4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两汉时期骑兵发展的影响。(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党团是群众组织中由中国共产党党员秘密组成的领导组织。初期是在白区各大城市群众组织中探索建立,如在妇女界救国联合会、文化界救国联合会、职业界救国会等救国团体及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设立党团,引导救亡运动。1938年后,党团开始引导青年组织组建工作团、农村团等多种形式的团体,主要向基层民众,尤其是农村地区民众宣传抗日;虽然共产党难以保障每个农会都有党团,但也尽量通过其他形式,如县农会联席会议等指导农会。1939年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群众组织应“尽可能免去带政治性质”“适合大多数群众的要求”,如中共陕西省委则通过党团,改造羊头会、自乐班等旧式民间组织;也有不少组织不设党团,而是通过党员发挥党团作用。1941年后,中共中央青委要求在国统区一律不成立党团,并推广新的党群联系形式-据点。-摘编自马思宇《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团制度、群众组织与党群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后“党团”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党团”的历史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20世纪初到20年代,汽车业零件制造和组装业的迅速发展使中镇经济日益繁荣,并催生了各类工会,中镇成为美国著名的“工会城”。20世纪60年代起,中镇出现工厂关闭或转移潮;20世纪70~80年代,当地汽车制造厂开始大幅度裁员,中镇去工业化问题日益加剧。20世纪80年代起,当地精英开始制定“视野·91”等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募资建立了视野会议中心,既为社区居民提供聚会场所,也为吸引外人来中镇投资、旅游。政府则为精英站台,并提供一定税收优惠。从1983年至今,中镇精英们已做过七个经济发展规划,当地大学也被打造成招商引资的招牌;技校则为社会成员提供课时短而灵活,学费相对低廉的技术培训课。至2019年,中镇共有40家员工超过80人的机构;9家员工超过500人的机构中,包括2家制造业公司,2家教育机构、2家医疗机构、2家客户服务中心和1家金融机构。-摘编自梁文静等《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对美国中镇的个案研究》材料二石景山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为配合奥运会召开,自2005年开始了“京西八大厂”搬迁调整工作,并统筹利用疏解腾退土地和空间,补充便民设施,并承办了服贸会专题展、西山永定河文化节、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重大活动。在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下,工业园区逐渐形成了以现代金融、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精尖产业体系。石景山区还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打造金融科技“园中园”,成为首都金融科技发展的风向标。-摘编自常卫《打造首都老工业基地复兴样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下半叶美国中镇去工业化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镇和中国石景山区实现复兴举措的异同。(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57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兼具防汛、灌溉、发电等功能)建设开工;1959年画家吴作人奔赴三门峡水利工地考察写生,创作了《黄河三门峡》系列美术作品。下面为其中两幅作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题目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5届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冲刺压轴(三)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B 5.A 6.C 7.B 8.A 9.D 10.D 11.C 12.A 13.B 14.A 15.C 16.B 二、非选择题 17. (1)有利条件:中央集权体制推动;手工业技术进步;战争形式变化的需求;统治者重视(如重用降将、发展马政);对匈奴作战的需要。 (2)不同:《后汉书》载 “白马义从” 为数十人,《三国志》裴注载为数千人。 认识:两种记载均合理,前者可能反映初创时期规模,后者可能为势力壮大后的规模,体现公孙瓒军事力量的发展。 (3)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与边疆稳定;增强国家军事力量;汉末易形成地方割据;激发社会尚武精神。 18. (1)变化: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形式更隐蔽(如推广 “据点”);组织方式多样化(改造旧式组织)。 原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重要性上升;应对国民党反共政策,维护统一战线。 (2)意义:密切党群联系,推动群众运动;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助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群众工作积累经验。 19. (1)背景:经济全球化导致产业转移;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滞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工会力量壮大增加企业成本。 (2)相同:政府与社会协作;制定经济规划;发展多元产业;结合教育与技术培训。 不同:美国中镇以私人部门为主导,中国石景山区以政府为主导。 20. 示例:美术作品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是典型代表。画家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系列作品,通过描绘工地场景,展现了 “总路线” 指引下的建设热潮。“人定胜天” 的题字与劳动画面,既体现了新中国治理黄河的决心,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作品以艺术形式记录了工业化初期的成就,成为时代精神的缩影,彰显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与改天换地的建设热情。 (其他主题如 “国家工程与民众动员”“艺术中的时代印记” 等,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