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科目:地 理(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本试题卷共7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如缺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姓 名准考证号祝 你 考 试 顺 利 !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地 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广东佛山某预制菜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印尼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购买意愿受多重因素影响(表1)。表中系数表示该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正数表示正相关),P值小于0.05表示变量显著影响购买意愿。调研显示,印尼城市化率已达56%,首都雅加达年轻上班族占城市人口40%以上。当地86%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传统饮食融合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多元风味。企业计划推出符合清真标准的预制菜产品,需在包装、口味和渠道上进行本土化调整。据此完成1~3题。变量 系数 P 值 通俗解释年龄段(18-25 岁) 1.363 0.004 年轻群体购买意愿显著更高在职情况(在职) 2.387 0.000 上班族购买意愿最强烹饪时间需求(快) 2.653 0.000 对快速烹饪需求越强烈越可能购买饮食偏好(粤菜) 0.968 0.011 喜欢粤菜的消费者更易接受预制菜饮食偏好(东南亚菜) 1.219 0.007 偏好东南亚风味的消费者购买意愿较高表1 印尼消费者购买预制菜影响因素分析(部分变量)1.表1显示,印尼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核心驱动因素是A.年龄结构 B.职业状况 C.饮食偏好 D.烹饪时间2.从地理角度分析,印尼消费者偏好东南亚菜的主要原因是A.与中国地理环境相似 B.受历史殖民文化影响C.传承于本土饮食文化 D.受热带雨林气候制约3.企业在印尼推广预制菜时,应优先考虑的改进措施是A.开发适合家庭聚餐的大份量包装菜B.针对穆斯林群体推出清真认证产品C.增加冷冻类产品比例以延长保质期D.降低价格以吸引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区域内部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状况与其经济联系的协调度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下图示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城市交通联系强度空间分布(图1)和经济联系强度(图2)。数值越大表示交通或经济联系强度越强(未标注连线表示联系强度弱)。据此完成4~5题。4.若某城市如合川一南充,其交通联系强度高但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A.交通便利但产业互补性不足 B.经济联系受行政壁垒限制C.交通建设挤占了经济投资 D.人口流动导致资源外流5.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调发展水平,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①优先完善重庆主城区与成都的交通干线 ②加强雅安与重庆市偏远区县跨省公路建设③在广安、资阳培育区域性交通枢纽 ④统一川渝两地的经济政策,消除行政壁垒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中亚乌加河下游的浩丰村地处冲积平原,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高达 2500 毫米。图中“Si/Al”表示土壤中硅(Si)与铝(Al)元素的含量比例。硅铝比反映了土壤风化程度,硅铝比>2通常表明风化作用较弱,土壤以原生矿物(如石英)为主;硅铝比<2则说明强烈风化,黏土矿物(如高岭石)占主导。中亚干旱区气候条件下,物理风化强于化学风化,硅铝比普遍较高,土壤砂粒含量多,保水能力较弱。读图.完成6~8题。6.乌加河流域附近常见的土壤类型最可能是A.灰钙土 B.红壤 C.砖红壤 D.冰沼土7.图中显示该区域土壤的硅铝比范围为3.84-6.23,该土壤特性对当地农业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有机质积累,提高肥力 B.增加土壤黏性,增强保水能力C.加剧土壤渗漏和盐渍化风险 D.降低土壤酸性,改善土壤性状8.建丰村位于乌加河上游山前地带,其土壤与位于下游冲积平原的浩丰村的主要差异是A.下游土壤通透性更高 B.上游土壤砾石含量更高C.下游土壤冻融侵蚀强 D.上游土壤盐渍化更严重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评价榆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对于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图4示意内蒙古地区样点分布情况,图5示意预测在2种气候情景[SSP126(低浓度)、SSP585(高浓度),两种不同浓度的温室气体情景]下,3个未来时期(2041—2060年、2061—2080 年、2081—2100年)内蒙古榆属植物的潜在分布范围。据此完成9~10题。9.内蒙古地区样点分布典型的植被是A.草甸草原 B.典型草原 C.荒漠草原 D.森林草原10.据图5 未来不同气候背景下,与2081—2100年相比,下列对内蒙古榆属植物的适生区占地面积变化预测准确的是A.在未来不同气候背景下,随着时间推移,榆属植物的非适生区逐渐减少B.在SSP126气候背景下,榆属植物适生区面积退化比例接近30%C.在SSP585气候背景下,随着时间推移,榆属植物的适生区有一定程度的改善D.在SSP126气候背景下,低适生区的退化比例最大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境内第一长河,主要水源为融雪和降水,3-5月积雪融水补给为主,6-9月为夏秋季降水补给。其入海水体悬沙浓度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洪工程(1987年旧河辅助控制结构运行,导致一部分水体和泥沙分流进入阿查法拉亚河)和土壤保持措施(1986年实施)显著减少了干流泥沙未源,图6为密西西比河部分流域图,图7为密西西比河干流上塔伯特兰丁监测站获取的月均径流量与月均悬沙浓度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1~13题。11.1988年后,密西西比河月均水沙关系曲线变为顺时针单一型绳套,主要原因是A.分洪工程导致干流的流量减少 B.土壤保持措施使泥沙补给延迟C.6-9月悬沙浓度变化幅度降低 D.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显著增加12.结合材料推测,1988年后密西西比河悬沙浓度峰值提前至1月的原因是①冬季融雪提前导致流量增大 ②土壤保持措施减少春季侵蚀③分洪工程使干流泥沙补给减少 ④水电站拦截泥沙导致河床粗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若密西西比河继续实施分洪工程,未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①分洪口下游河道侵蚀加剧 ②阿查法拉亚河三角洲萎缩③干流悬沙浓度进一步降低 ④月均水沙关系的曲线消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西侧(印度尼西亚附近)海水温暖,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东侧(南美洲西海岸)海水较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这种东西向的热力差异驱动了沃克环流(表层风从东向西吹,高空风反向)。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表温度异常显著偏高。2018年7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雨季推迟,棕榈油种植园因干旱面临减产风险。这一系列气候异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此完成14~16题。14、图8中显示东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异常,显著偏高,此现象可能导致A、澳大利亚东部山火风险增加B.南美洲秘鲁沿海渔场增产C、印度尼西亚雨季降水增多D.中国南方地区冬季偏暖湿15.当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出现异常增温(如厄尔尼诺现象)时,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最可能是A.沃克环流增强 B.沃克环流减弱 C.东南信风加强 D.秘鲁寒流增强16.厄尔尼诺现象对渔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升高,导致上升流减弱,鱼类食物供应减少B.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降低,导致珊瑚礁白化,鱼类栖息地减少C.北大西洋暖流增强,导致鱼类迁徙路径改变D.南极冰盖融化,导致海水盐度降低,鱼类繁殖率下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湖南郴州飞天山—高椅岭丹霞地貌与目前常规丹霞地貌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该区域东侧风成砂岩中发育风成沉积层理构造,而西侧冲积扇砾岩具块状构造,岩性致密。东侧以华南少见的圆顶岩丘状及线状沟槽地貌为主,而景区西侧为“顶斜、陡坎和麓缓”型峰林状丹霞地貌景观。图9为该区域丹霞地貌演化模式图。(1)结合图中信息,说明圆丘从“沉积期”到“老年期”的地貌演化过程。(8分)(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图中东、西两侧地貌景观差异的原因。(6分)(3)从地质遗迹保护性开发的角度,提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议。(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安徽省淮北市是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其城乡聚落演变与煤炭资源开发、产业转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淮北市城乡聚落空间结构经历了“城·矿·乡”三元分散、主城区极化、多中心组团融合三个阶段;产业结构从单一煤炭主导转向多元化、非煤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户非农收入占比显著增多。2016年淮北市确立“中国碳谷·绿金淮北”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标。通过不断培育新型煤化工、陶铝新材料等新兴绿色产业与延长现有煤炭产业链,共同构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通过采取多种转型措施,淮北市化危为机,目前已基本实现城市转型。(1)根据材料,从“城·矿·乡”角度简述淮北市城乡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6分)(2)分析煤炭资源型产业在淮北市早期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促进作用。(6分)(3)说明淮北市确立“中国碳谷·绿金淮北”作为城市转型发展方向的优势条件。(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京津冀总面积达21.8万km ,截至2020 年底,常住人口为1.1 亿人。京津冀地区地形多样,北部和西部多为高原、山地、盆地,中部、东部和南部以平原为主。除自然景观格局差异显著外,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京津冀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如何对不同功能区内部的土地要素进行合理分配,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耕地和建设用地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受坡度、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人口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成为除未利用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主导因素;交通条件优良会吸引建设用地布局。图12为京津冀地区多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协同关系图。(1)请指出经济发展生活、耕地保护生活与生态功能协同关系最强的区域,并分析其原因。(6分)(2)如何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目标规划,李同学设计了一个耕地利用变化调查方案,请补齐表中的具体调查内容。(4分)模块 具体内容时空特征 耕地面积增减量及空间分布耕地类型的转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因素(地价、农业收益)政策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因素(人口迁移、耕作意愿)实施效果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施面积与生态恢复效果耕地质量等级变化(3)请描述经济发展生活、耕地保护生活与生态功能协同关系不显著区域的特征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6分)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 表1中“烹饪时间需求(快)”系数最高(2.653)且P值为0.000,说明“烹饪时间需求(快)”对购买意愿影响最显著.材料提到城市化导致快节奏生活,进一步支持烹饪时间需求快.2.C 东南亚菜是印尼本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提到传统饮食融合东南亚风味),表1显示该偏好系数显著.地理环境相似性和气候制约无法解释饮食偏好,殖民文化主要影响语言而非饮食.3.B 材料明确86%居民信仰伊斯兰教,清真认证是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B正确.材料中“宗教信仰”虽不显著,但强调需符合清真标准.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4.A “交通联系强度高但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表明交通便利但经济合作不足,可能是产业分工不明确或互补性差,未能发挥交通优势,故选 A.5.C 培育次级枢纽(广安、资阳)和消除行政壁垒(政策统一),可以起到加强两省市交通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强度的作用.①仅强化核心城市联系,未解决偏远区县问题,故排除;②雅安与重庆偏远区县经济联系较弱,跨省公路建设成本高且短期效益低,资源分配不优先,故排除.选C.6.A 中亚干旱区以灰钙土为主,广泛分布于河流冲积平原及山前地带,适合旱作农业,与乌加河流域环境相符;红壤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错误;砖红壤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C错误;冰沼土分布于高寒地区,D错误.7.C 硅铝比高(>2)表明土壤风化程度低,以石英等原生矿物为主,质地砂质化,A 错误;砂质土壤保水能力差,灌溉后水分快速下渗,B错误;灌溉后水分快速下渗,同时由于土壤水分蒸发强,盐分易在表层积聚,加剧盐渍化风险,C正确;中亚干旱区土壤呈碱性,D错误.8.B 下游冲积平原土壤颗粒较细,通透性更低,A 错误;山前地带(建丰村)因坡积作用,土壤多含砾石且质地粗糙,B正确;下游冲积平原(浩丰村)受河流沉积影响,C错误;下游冲积平原(浩丰村)土壤颗粒较细,地下水位较高,蒸发强烈,盐渍化问题更突出,D错误.9.B 根据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大部分的样点分布在400mm 等降水量线附近,因此植被主要为典型草原.10.B A选项榆属植物的非适生区应为增加,C选项应为严重退化,D选项中高适生区的退化比例最高.11.C 读图可看出6-9月悬沙浓度逐月变化幅度降低,导致原有双绳套消失.分洪工程减少的是泥沙总量,而非减少干流流量,所以 A错;土壤保持措施减少的是泥沙来源,而非延迟补给,B错.12.C 土壤保持措施(1986年实施)减少了土壤侵蚀,春季径流量更大,所以春季悬沙浓度降低;分洪工程(1987年运行)使干流泥沙来源减少,冬季剩余泥沙更易被冲刷.冬季融雪和水电站与峰值提前无直接关联,所以C正确.13.C 分洪工程导致干流泥沙减少,分洪口下游河道冲刷加剧,①正确;泥沙分流至阿查法拉亚河,促进其三角洲扩张,②错误;干流悬沙浓度持续降低,③正确.月均水沙关系曲线可能简化为单一趋势,但不会消失,④错误.14.A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导致沃克环流减弱,西太平洋(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的上升气流减少,降水减少,干旱加剧.澳大利亚东部干旱会增加植被干燥度,从而提高山火风险,A正确;秘鲁沿海渔场依赖冷海水上涌(上升流),厄尔尼诺时海水升温,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B错误;印度尼西亚位于西太平洋,厄尔尼诺时该区域降水减少,雨季可能推迟或减弱,C错误;中国南方受西太平洋影响比较大,厄尔尼诺可能通过大气环流影响中国南方冬季,使其偏冷,D错误.【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1页(共2页)】{#{QQABZQA04gAQkFaACB7LA03yCUsQkIAgLSoMRUCSqARDQQNIBAA=}#}15.B 沃克环流增强是拉尼娜事件的特征,与题干“异常增温”矛盾,A 错误;厄尔尼诺发生时,中东部太平洋异常增温,削弱了东西海温梯度,导致沃克环流减弱甚至中断,部分区域可能出现反向环流,B正确;东南信风加强是正常年份或拉尼娜的表现,厄尔尼诺时信风减弱甚至转为西风,C错误;秘鲁寒流在厄尔尼诺期间会被暖水取代,D错误.16.A 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升高,在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东部的海水温度显著升高,这种温度升高导致该地区的上升流减弱.上升流通常将深海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支持浮游生物的生长,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上升流减弱,鱼类食物供应减少,故选 A;珊瑚礁白化主要与海水温度升高和海洋酸化有关,虽然会影响鱼类栖息地,但不是厄尔尼诺对渔业生产的主要影响,B错误;北大西洋暖流增强与厄尔尼诺现象无直接关联,且鱼类迁徙路径改变不是厄尔尼诺的典型影响,C错误;南极冰盖融化与厄尔尼诺现象无直接关系,且海水盐度降低对鱼类繁殖率的影响不是厄尔尼诺的主要表现,D错误.17.(1)干旱气候下,东侧形成风成砂岩(沙丘);地壳抬升,断裂节理切割风成砂岩,形成方形山体;湿润气候导致流水下切与重力崩塌,形成深谷与陡崖;长期剥蚀使山顶浑圆,形成孤峰残丘.(按过程答四点得8分,形成顺序错误不给分)(2)成因:东侧风成砂岩具有层理沉积构造,岩性脆弱,易层状剥落,西侧砾岩岩性紧实,抗侵蚀能力强;西侧地壳抬升幅度更大,形成更高的相对高差,促进流水溯源侵蚀与下切作用,东侧抬升幅度较小,地势相对平缓;西侧位于冲积扇前缘,多条支流汇聚,径流总量大且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烈,东侧受风力沉积影响,地表水系统发育较弱,以物理风化为主.(每点2分,共6分)(3)在风成砂岩区设立科普研学基地,利用丹霞地貌景观开展地质教育;对陡崖进行加固,防范重力崩塌;限制核心区游客数量,保护生态脆弱区景观.(任答两点得4分)18.(1)①“城 矿 乡”三元分散阶段:“城 矿 乡”之间联系少,各自独立发展;(1分)城区和矿区在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乡村主体能力有限.(1分)②主城区极化阶段:“城 矿 乡”之间进行小规模、低层次的联系协作;(1分)城区在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矿区发展缓慢,乡村发展主体弱化.(1分)③多中心组团融合阶段:“城 矿 乡”之间联系加强;(1分)城区在发展中仍占主导作用,矿区发展动力不足,进行转型演进,乡村发展受到重视.(1分)(每个阶段2分)(2)煤炭资源开采,促使煤炭产业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吸引人口流入;促进经济增长;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促进城市的兴起与繁荣.(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3)煤化工产业基础良好;临近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位置优越;“双碳目标”为淮北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机遇;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19.(1)经济发展生活、耕地保护生活与生态功能协同关系最强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2 分)这里多为高原、山地、盆地,(2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与人口、交通、城市建设等因素协同关系最强.(2分)(2)耕地→建设用地/林地 坡度、土壤质量、水资源 耕地红线、生态补偿 退耕还林/还草(每空1分)(3)经济发展生活、耕地保护生活与生态功能协同关系不显著区域大部分集中在中部、东部和南部,(2分)以平原为主,生态环境较好;(2分)未来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可适度发展经济,还可通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人地关系和谐.(2分)【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2页(共2页)】{#{QQABZQA04gAQkFaACB7LA03yCUsQkIAgLSoMRUCSqARDQQNI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 高三地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