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 10 课 古诗三首第 10 课 古诗三首作家 作品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 有“诗鬼”“鬼才”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还著有《昌谷集》。于谦,字廷益,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万历年间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等,著有《郑板桥集》。第 10 课 古诗三首会认字会写 字第 10 课 古诗三首多音字形近字续表mó(磨砺)mò(石磨)磨jìng(坚劲)jìn(有劲)劲络(luò):网络骆(luò):骆驼锤(chuí):铁锤捶(chuí):捶打第 10 课 古诗三首佳句品味 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解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沙如雪” “月似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图。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佳句品味 2.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解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我能给马戴上金络脑,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何当金络脑”一句企盼着马被当作良马对待,发挥它的作用。显然,这是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这两句诗借马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迫切心情。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佳句品味 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前一句诗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后一句诗中的“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个字,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平常。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佳句品味 4.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石灰石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浑不怕”三个字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清白”表面上指石灰的颜色,实际上指诗人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佳句品味 5.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解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子紧紧抓住青山的状态,表现了它的坚强、坚定。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佳句品味 6.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读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一个“任”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背诵 段落 背诵课文:《马诗》咏叹了马的命运。《石灰吟》写了石灰的锤炼过程。《竹石》描写了岩竹的特点和坚韧、顽强的品格。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文章 结构 《马诗》前两句实写边疆战场的环境,后两句虚写诗人的志向。《石灰吟》前两句状物,写石灰石的特点;后两句言志,写石灰石的情操。《竹石》前两句状物,写岩竹的特点;后两句言志,写岩竹的精神。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中心主旨 《马诗》中作者通过咏马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及怀才不遇的愤慨,吐露出自己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石灰吟》中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通过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着力表现了竹子顽强而执着的品质,表现了诗人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重点 难点 《马诗》前两句在诗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前两句诗描写了清冷、悲凉的边疆战场的景色,正是对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心境的描写。 在诗歌结构上,这里的写景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续表第 10 课 古诗三首写作 手法 托物言志 也称寄意于物,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于谦在《石灰吟》中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格。郑燮的《竹石》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人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以及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续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