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
高二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A B A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D B B D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60分)
21.(12分,每空2分)
(1)不是 R2+λ3
(2)大分解者 肉食动物(或顶位肉食动物)
(3)三、四、五、六
(4)不能说明。虽然肉食动物通过碎屑食物链可以回收一部分自身尸体遗骸中的能量,但是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各营养级都存在细胞呼吸而损耗能量,因此仍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22.(12分,每空2分)
(1)异养需氧型 巴氏消毒与煮沸消毒
(2)红汤锅可能因反复熬煮导致亚硝酸盐积累;或者老汤滋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耐高温肠毒素不会随反复熬煮而分解;
(3)红汤取样→梯度稀释→接种于选择培养基→适宜条件下培养→统计大肠杆菌菌落数
(4)(下列答案任选2个,措施与依据均对才可得分)
措施一:使用巴氏消毒后的密封包装汤底,依据:既能杀死致病性微生物,又能保留风味
措施二:添加乳酸菌发酵剂抑制杂菌;依据:通过产酸降低pH
措施三:食材预处理采用紫外线照射;依据:物理灭菌,减少初始菌落数
23.(共12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1)①肝细胞培养液+肝细胞+侵入疟原虫的肝细胞+适应浓度的青蒿素(2分)
②被疟原虫感染的(1分)
(2)A组细胞总数 (1分) B组被疟原虫感染细胞总数(1分)
(3)青蒿素对疟原虫增殖的抑制效果和宿主细胞的种类有关(1分)
(4)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青蒿素基因或双氢青蒿素基因导入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合成青蒿素。(2分)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成芽,获取青蒿素。(2分)
用秋水仙素处理黄花蒿种子或幼苗使之成为四倍体,获取青蒿素。或者用其他合理方法。(2分)
24.(共12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 ① 接触抑制/贴壁生长 迁移 ②未愈合伤口的比例
③抗菌肽作为信息分子,通过系列信号转导途径作用于特异性启动子,促进VEGF基因转录;抑制伤口处杂菌繁殖,为工程菌创造竞争优势
(2) ①营养物质和氧气(1分);②免疫(1分);③乳酸(1分);④抗病原体感染、抗炎症反应(1分)
25.(12分,每空2分)
(1)氢键 磷酸二酯键
(2)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
(3)其他基因中也具有能与sgRNA互补的碱基序列
(4)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将人体内变异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进行敲除,移人正常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从而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1表示太湖中部分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图2为科研团队对太湖蓝藻(蓝细菌)水华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结合图2分析,可在12~2月清除底泥、3~4月在上覆水位置打捞蓝细菌,4~11月设置生态浮床与蓝细菌竞争水体有机物以防治水华
B.若食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由60%浮游动物、40%浮游藻类组成,要收获100 kJ的食浮游生物鱼类,至少需要1700 kJ的浮游藻类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蓝藻等浮游藻类固定的太阳能和碎屑中的化学能
D.图中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主要包括碳循环、氮循环与磷循环等。由于化合物性质不同,氮循环与磷循环的全球性弱于碳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氮循环与磷循环通常以化合物形式进行循环
B.生物圈中物质循环通常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
C.微生物可将土壤中难利用的磷转成可利用的离子而促进磷循环
D.生物群落中各种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伴随物质循环而进行循环流动
3.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离不开信息传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雄孔雀通过开屏吸引异性,说明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莴苣种子必须接受一定波长的光才能萌发说明光信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害虫体现了利用物理信息的生物防治功能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双向传递
4.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该主题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于2023年12月正式公布,旨在呼吁全球各界共同参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通过政府、企业、社区及个人的协同行动,制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因此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B.合理引入某种害虫的天敌既能有效控制害虫又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C.滇池金线鲃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金线鲃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D.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5.如图为某地的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遵循循环原理,同时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该生态系统通过加长食物链来达到物质循环利用和再生的目的
D.该养殖模式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人为补充能量
6.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泡菜时,坛内装满的新鲜蔬菜需要沥干水分并加入陈泡菜水加速发酵
B.变酸的酒表面有白膜出现与泡菜坛内有白膜出现都是微生物繁殖所形成
C.泡菜发酵过程中,坛内只有乳酸菌起作用
D.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7.下列关于灭菌与消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煮沸消毒是将物品放在水中加热至100℃即可捞出使用
B.巴氏消毒随着消毒温度的升高所需要的消毒时间减少
C.灼烧灭菌通常适用于金属工具,非金属工具一般采用干热灭菌
D.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是在压强100 kpa,温度121 ℃条件下维持15~30 min来灭菌的
8.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石油成分“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①~③中,培养液中需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
B.步骤①~③中,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充分振荡,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C.步骤①~④是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能降解石油成分“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
D.步骤④中每一区域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可从上一区域末端划线
9.细菌X合成的 tcel蛋白和tcil蛋白使其在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其中 tcel 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细菌X及其不同突变体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置一张能隔离细菌的滤膜,将一种菌(下层菌)滴加在滤膜上后再放置第二张滤膜,滴加等量的另一种菌(上层菌),共同培养后,对上、下层菌计数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均需要进行干热灭菌处理
B.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菌数优于稀释涂布平板法
C.由甲、乙、丙三组结果可推测 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
D.野生型细菌X 在与 tcel-tcil双突变体和 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
10.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谷氨酸的发酵生产过程中,酸性条件更有利于谷氨酸的积累
B.啤酒工业化生产流程中糖化后可以添加糖浆与啤酒花蒸煮产生风味组分
C.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蛋白质、糖类、脂质和维生素等物质
D.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从自然界筛选,也可通过诱变育种、杂交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11.转录因子 Ghl和GhEl 能调控棉花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参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细胞命运的重塑,其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其碳源为葡萄糖
B. Gh1 基因发生甲基化可能会抑制愈伤组织细胞的增殖
C.促进GhEl基因的表达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成根等器官
D.定植前可先将试管苗移栽到装有蛭石的育苗盘中,因为蛭石含丰富的有机质
12.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如图1 所示。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中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培育杂种植株所用的技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原理和基因突变原理
B.②过程可用电融合法或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是成功的标志
C.图1过程①是在等渗溶液中进行,过程②是在固体培养基中进行
D.可将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图2中的3和5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筛选出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
13.自杀基因系统是指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会表达相应的酶,该酶可催化无毒的药物前体转化为有毒物质,从而导致受体细胞被杀死。为探究外源基因TK与药物更昔洛韦能否组成自杀基因系统,研究人员以肝癌细胞为受体细胞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培养肝癌细胞的过程中需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保持无菌的环境
B.肝癌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没有接触抑制,因而无需进行传代培养
C.对照组和实验组应分别为导入 TK 和未导入 TK 的肝癌细胞
D.实验结果表明外源基因 TK与更昔洛韦可组成自杀基因系统
14.科学家将两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 A 和B 融合形成双杂交瘤细胞AB。双杂交瘤细胞AB能够悬浮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产生的双特异性抗体AB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选择培养基即可筛选出双杂交瘤细胞AB
B.培养双杂交瘤细胞时,需提供CO 维持培养液的渗透压
C.双杂交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需使用胰蛋白酶分散处理
D.抗体AB与抗体A、B相比,可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效果
15.猴的克隆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往往出现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修饰以及胎盘发育异常,导致克隆成功率较低。我国科学家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克隆胚胎进行处理,如图所示,提高了克隆成功率,并在2024年获得了首个活到成年的克隆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注:杂种雌猴由食蟹猴(♀)与恒河猴(♂)杂交产生
A.成纤维细胞应注入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的食蟹猴MII期卵母细胞
B. Kdm4d的mRNA 和酶TSA 通过定向诱变重构胚进而促进胚胎细胞的正常分化
C.囊胚b的滋养层将发育为胎盘,为克隆胚胎提供营养但并未改变其遗传特性
D.该技术在克隆具有特定疾病的模型动物以及辅助生殖等领域有广阔前景
16.下列有关体内受精及胚胎早期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获能是指精子摆脱精浆中物质的抑制获得受精的能力
B.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顶体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C.多数哺乳动物的第一极体不进行减数分裂Ⅱ,故受精的细胞只看到两个极体
D.胚胎开始分化的时期是囊胚期
17.基因组印记(通过甲基化实现受精卵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一个表达另一个不表达)阻碍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实现。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增加了两个父系基因组印记控制区域的甲基化,以及母系控制区域的5个去甲基化,经修饰的卵母细胞经早期胚胎培养后进行胚胎移植,成功培育出可育的孤雌小鼠,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
B.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除需加入血清等营养,还需加入干扰素
C.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
D.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孤雌小鼠的遗传多样性降低,野外生存能力下降
18.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对下列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正确的组合是
①若图1 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在融合前必须经过胰蛋白酶处理——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到D需要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②若图1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操作流程图,则C到D可表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过程;
③若图2中B是核移植技术,C是胚胎移植技术,则形成d的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也具有全能性;
④若图2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获得B、C的生理过程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现有一长度为3000碱基对(bp)的线性 DNA 分子。用酶H单独酶切该DNA 分子,会得到2000bp和1000bp的片段;用酶G单独酶切该DNA 分子,会得到2000bp、600bp和400bp的片段;用酶H和酶G同时酶切该DNA 分子,会得到1000bp、600bp和400bp的片段。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DNA连接酶无需识别具体序列即可进行片段连接
B.酶G和酶H有相同的识别位点和切割位点
C.酶G有3个识别和切割位点
D.限制酶通过破坏氢键和磷酸二酯键进行 DNA 切割
20.“DNA 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步骤是:研磨→去杂质→析出→鉴定。某研究小组欲探究不同的去杂质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去杂质方式 沉淀质量(g) DNA 浓度 (ng/μL) OD260/OD280 二苯胺鉴定
离心 0.168 81.5 1.53 蓝色
4℃冰箱静置 0.1028 336.4 1.41 蓝色
注:OD260/OD280的比值可检查DNA 纯度。纯DNA的OD260/OD280为1.8,当存在蛋白质等物质污染时,这一比值会明显降低
A.粗提取的DNA 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B.对研磨液进行离心是为了加速 DNA 的沉淀
C.除了菜花以外,鸡血也可用于 DNA 的粗提取
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离心法获得的 DNA纯度较低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计60分)
21.(12分)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两种最主要的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前者是以活的生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后者是以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全部生物加起来 (填“是”或“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绿色植物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填图中字母)
(2)丽蝇在动物尸体内产卵,孵化出的幼虫通过腐生获得物质和能量,而幼虫又是其他一些动物的食物。图中符合此营养过程的食物链是:腐屑粪便→ → 。
(3)碎屑食物链以腐屑粪便为第一营养级,以碎屑为食的分解者也占营养级,则图中的顶位肉食动物占据第 营养级。
(4)肉食动物的同化能量一部分通过遗体残骸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最终又被肉食动物同化,这使得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和物质得以回收利用,这是否说明有些生态系统可完成能量循环而不需要系统外能量补充,并说明理由 °
22.(12分)双休后,某校六位高中生相约吃串串,饭后四人出现腹泻、血便等现象,于是他们对食材及饮食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 DeepSeek 查阅了相关资料:
A、食材:各种肉串、生鸡蛋、冻鱼冻虾、各种蔬菜、熟食小酥肉、锅巴等;
B、有同学用生菜包裹烫熟的肉食用,有同学喝了店中提供的免费鲜奶,有同学用生鸡蛋清拌蘸酱小料;
C、未生病的同学们只吃了三鲜锅,没有吃红汤锅(自制老汤);
DeepSeek查阅结果:
来源 症状
沙门氏菌 未煮熟的禽肉、鸡蛋、生牛奶等 腹痛、腹泻、发热、呕吐
致病性大肠杆菌 未煮熟的牛肉、生蔬菜或受污染的水 部分菌株(如O157:H7)可能引发血便,甚至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副溶血性弧菌 未煮熟的海鲜(如虾、贝类) 腹痛、腹泻、呕吐、低热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通过手部污染食物,产生耐高温肠毒素 反复呕吐、上腹剧痛、腹泻
诺如病毒 污染的水、生食(如蔬菜)或感染者处理食物 传染性强,常导致集体腹泻,症状包括水样泻、呕吐
旋毛虫 未煮熟的猪肉或野生动物肉 长期腹泻、腹胀、脂肪泻
其他可能原因:
毒素污染:如蜡样芽孢杆菌(未冷藏的米饭、面条)、亚硝酸盐过量(反复使用的汤底)。
非感染因素:辛辣刺激、过量饮酒、高脂肪饮食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
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上述实例,回答下列生物学相关问题:
(1)调查其中一位腹泻同学发现,他在当天主要摄入了大量冻虾等海鲜及免费鲜奶。因食用未煮熟的冻虾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该菌的代谢类型是 ;免费鲜奶含有沙门氏菌,其与冻虾消毒方式分别是 。
(2)为什么只吃三鲜锅的同学未生病,而吃红汤锅的同学出现症状,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3)若需要检测红汤锅汤底中大肠杆菌的数量,请写出实验流程:
(4)从发酵工程技术角度,为火锅店提出两条预防食源性腹泻的具体措施并说明科学依据:
措施一及依据: 。
措施二及依据: 。
23.(12分)疟原虫进入人体后会侵入肝细胞,并在肝细胞内分裂增殖,细胞被涨破后疟原虫进入内环境,再侵染正常肝细胞。为研究青蒿素对肝细胞内疟原虫增殖的抑制效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
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青蒿素、已侵入疟原虫的肝细胞、正常肝细胞、细胞培养液、培养瓶、血细胞计数板、A仪器(可用于测定被疟原虫感染的细胞数目)
(要求与说明:细胞数目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青蒿素对肝细胞内疟原虫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选若干培养瓶随机均分为2组,并编号为A(实验组)、B(对照组),请写出A 组培养瓶中应有的4种成分: 。
②每隔一段时间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各组的细胞总数,用A仪器测定 细胞数目,并计算其所占的比例。
③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其中横坐标为时间):
曲线1 表示 。
曲线3表示 。
(3)分析与讨论:研究表明,青蒿素对仓鼠肝细胞内疟原虫增殖的抑制效果甚微,这说明 。
(4)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市场需求很大,请你根据所学内容和以下三条信息,提出三条提高青蒿素类药物产量的研究思路。
①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也是很好的抗疟疾药物,并且它的药物活性比青蒿素的高很多;
②研究人员在对黄花蒿进行组织培养时,发现它的愈伤组织中没有青蒿素,但是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芽和苗中均有青蒿素;
③四倍体黄花蒿体内青蒿素的含量比二倍体高38%,但四倍体植株比二倍体植株矮小很多。
24.(12分)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等原因,导致长期高血糖而引发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伤口部位常出现创面易感染、愈合周期长等现象。研究人员拟开辟促进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的新思路。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促进血管生成,使受损组织得以修复和再生。研究人员将含有特异性启动子和VEGF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乳酸菌中,获得图1 所示的工程菌,进行了系列研究。
注:初始划痕范围内(箭头所示)无细胞,黑色部分为24h后内皮细胞在划痕范围的分布区域
①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可观察到由于细胞 而形成的单层细胞,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分组划痕实验,24h后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工程乳酸菌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 的功能。
②在糖尿病模型小鼠皮肤上制备伤口,分组实验结果(图3)证明工程菌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最佳,图3 中灰色阴影表示 。
③临床治疗时,要将工程菌和抗菌肽(对很多杂菌有强抑制作用)混合注射至伤口处,请综合图1分析抗菌肽的作用 。
(2)酸性环境利于巨噬细胞从M1型(有促炎症特性)向M2型(有抗炎症和组织修复功能)转化。综合上述所有信息,完善上图4,以阐释工程乳酸菌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25.(12分)CRISPR/Cas9 基因编辑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对靶基因的剪切和DNA 自我修复来实现靶基因的定点突变。小鼠体内的 BMAL1 基因具有控制生物节律的功能,某科研小组采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对小鼠受精卵中的BMAL1 基因进行敲除。该过程用sgRNA 指引Cas9蛋白剪切与sgRNA 特异性结合的基因中的靶序列,操作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sgRNA 特异性结合BMAL1 基因中的靶序列时,sgRNA单链与BMAL1 基因单链的碱基之间通过 相结合。Cas9蛋白能在 BMAL1 基因的特定位置进行切割,其作用的化学键为 。
(2)科研人员构建CRISPR/Cas9重组表达载体,这一过程中主要利用的工具酶有 。若已知 BMAL1 基因靶序列5'-CCTTTCAGCTCATGGTATACAA-3',根据该靶序列设计的 sgRNA中的相应序列是
(填字母)。
A. CCTTTCAGCTCATGGTATACAA B. UUGUAUACCAUGAGCUGAAAGG
C. TTGTATACCATGAGCTGAAAGG D. TTCAGCCATGGTATCAATCAGG
(3)在对BMAL1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中,若发生了对其他基因进行编辑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4)基因组编辑技术可用于疾病治疗,请从癌症的产生机理出发,运用该技术为癌症的治疗设计思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