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中考试
高二 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
A. 锋面活跃 B. 太阳辐射强 C. 对流运动频繁 D. 地形复杂
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  )
A. 7:00~8:30面朝太阳 B. 10:00~11:30面朝太阳
C. 13:00~14:30背对太阳 D. 16:00~17:30背对太阳
3.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
A. 降雨较多 B. 太阳高度角大 C. 白昼时间长 D. 可见度较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③中的岛屿形成的原因是(  )
A. 两侧的海峡断裂扩张 B. 海底火山喷发
C. 大洋板块俯冲,使大陆板块受挤隆起而成 D. 洋中脊抬升而成
5.全球六大板块中,①~④图中都占有一定面积的是(  )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6.①~④中,临世界最大火山地震带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地表反射率的差异,获取我国某区域植被生长状况,从而了解数十年来该地植被生长季始期与末期的变化。下图示意该区域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7.研究者发现该区域近十年来植被生长季的年际变化较大,则(  )
A. 春季气温偏高,生长季始期提前 B. 夏季降水增多,生长季始期提前
C. 秋季气温偏低,生长季末期推迟 D. 冬季降水增多,生长季末期推迟
8.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印尼贯穿流是西太平洋通过印尼海道流入东印度洋的海流。印尼海道的开合控制着印-太暖池(多年平均海表温度在28℃以上的暖海区)之间水体和热量的交换,同时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因水温差异形成的沃克环流具有重要影响。晚中新世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印尼海道逐渐闭合,从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域向东印度洋海域输送的温暖海水减少,引起了该海区甚至全球气候的变迁。下图为晚中新世和现在印尼贯穿流的对比,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印尼海道关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板块生长 B. 板块消亡 C. 气候变暖 D. 气候变冷
10.印尼海道的改变会导致 (  )
A. 太平洋暖池势力减弱 B. 印度洋暖池势力增强
C. 沃克环流的势力增强 D. 沃克环流的势力减弱
11.伴随着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暖池势力的变化以及澳大利亚西北部风向的变化,印尼贯穿流的输送量呈现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具体表现为 (  )
A.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输送量减少 B. 我国出现暖冬的年份,输送量增多
C. 太阳直射点北移时,输送量会增多 D. 太阳直射点南移时,输送量会减少
野火指一切发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火,蒙古国东部野火发生的频率高且季节差异大。下图示意蒙古国东部野火过火面积(火灾高温作用所涉及的范围)年内变化(横坐标代表1月1日至12月31日)。完成下面三题。
12.该区域野火主要发生的月份是 (  )
A. 3-4月 B. 4-5月 C. 8-9月 D. 9-10月
13.导致该时段野火多发的原因主要是 (  )
A. 枯枝落叶量大 B. 火灾管理欠缺
C. 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D. 游牧活动的周期性
14.推测该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
A. 针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巽他陆架位于南海西南部,称“亚欧大陆浅滩”,其底层海水具有低温高盐的特征,被称为“冷水舌”,由南海一定深度的冷水爬升到陆架地区形成。冷水舌出现和消亡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其中甲地“冷水舌”现象明显。下图为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陆架区域底层海水温度(≥21℃)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判断甲处等温线的数值为 (  )
A. 22 B. 23 C. 24 D. 25
16.巽他陆架出现显著“冷水舌”的季节及其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 夏季盛行风吹拂 B. 夏季河流注入
C. 冬季盛行风吹拂 D. 冬季河流注入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一中学的中学生观测到的当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当太阳视运动路径对应③节气时,北京(40°N)的昼长约为9小时9分钟。
(1)在图中②节气对应的太阳运行路径上绘出太阳视运动方向,并填写①节气和③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
(2)简述当处于①节气时,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及变化规律
(3)说出③节气时该中学所在地区的昼长,并说明理由。
18.(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西部为太行山,东部为华北平原,大风是影响河北省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冬春季节,当冷锋过境之后,太行山西侧常形成较强高压,并触发东坡的下降风,在张家口西北部形成极端大风。图1示意1978—2020年河北省年均大风日数等值线分布,图2示意1978—2020年大风日数总和逐月分布。
(1)描述河北大风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冬春季节张家口西北部极端大风的形成过程。
(3)简述河北省防御大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报道,2024年10月23日,从江苏南通到辽宁省沿岸,多个沿海城市在没有明显寒潮、台风的情况下,突发海水倒灌。海水倒灌是指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而海水入侵则是指海水经地下到达陆地。下图为2024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十九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1)推测从江苏南通到辽宁省沿岸地区发生海水倒灌的原因。
(2)据图说明我国南方地区未出现海水倒灌的原因。
(3)说明如何通过影响水循环环节来防治海水倒灌和海水入侵。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部性强降雨后形成的,锋面雨降雨强度小,涉及范围大,A错误;彩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强度关系不大,B错误;大气对流运动频繁,易形成局部地区的强降雨,易形成彩虹,C正确;地形复杂不一定会形成局部性强降雨,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要观测到彩虹必须背对太阳,AB错误;由图可知,13:00~14:30,武夷山太阳高度角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C错误;16:00~17:30太阳高度角较小,可能会形成彩虹,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北方降雨少于南方,A错误;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B错误;夏季北方昼长较南方长,昼长时间长,出现彩虹的频率高,C正确;南方北方的能见度差异小,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图③中的岛屿为台湾岛,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处,太平洋板块俯冲,使亚欧板块受挤压隆起而形成,选项C正确;图③中的岛屿台湾岛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处,不是张裂处,选项A错误;该处是由板块相互挤压隆起抬升形成,不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选项B错误;该岛屿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相互挤压,不是洋中脊抬升形成,选项D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为直布罗陀海峡,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位于②为英吉利海峡,处于亚欧板块内部;③为台湾海峡,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④为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其中①~④图中都占有一定面积的是亚欧板块,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最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①为直布罗陀海峡,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临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选项AD错误;②为英吉利海峡,处于亚欧板块内部,离火山地震带较远,选项B错误;③为台湾海峡,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临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④为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临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选项C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生长季始期与末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与降水关系不大,B、D错误;春季气温偏高,生长季始期提前,A正确;秋季气温偏低,生长季末期提前,C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夏季凉爽,冬季严寒,全年降水较少,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故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C。
9.【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海域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印尼海道的关闭是由于三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的。其中太平洋板块向西朝亚欧板块挤压,印度洋板块向北朝亚欧板块挤压,最终板块碰撞使印尼海区逐渐发生构造变形,使印尼海道逐渐关闭,B正确,ACD错误。
10.【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印尼海道关闭之后,从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域向东印度洋海域输送的温暖海水减少,高温的南侧洋流,无法通过印尼海道进入印度洋地区,而低温的北侧洋流可以正常通过,最终高温的南侧洋流在西太平洋海域逐渐堆积,使该海域海水温度升高,使西太平洋的暖池势力加强,而印度洋暖池势力减弱,AB错误;太平洋赤道附近西侧海域大量暖水集聚,东侧由于寒流影响,水温低,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东西两侧海水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势力增强,C正确,D错误。
11.【答案】A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秘鲁上升补偿流减弱,太平洋东部水域温度升高,向西输送的温暖海水减少,印尼贯穿流输送量减少,A正确;一般来说,我国出现暖冬的年份,多是厄尔尼诺年,向西输送的温暖海水减少,输送量减少,B错误;太阳直射点北移时,澳大利亚西北部吹东南风,使得输送量会减少,C错误;太阳直射点南移时,澳大利亚西北部吹西北风,输送量会增多,D错误。
1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最大过火面积主要在大约第100-160日,主要是4月和5月,B正确;3月是第60-90日,过火面积不大,A错误;8、9、10月是第210-300日,过火面积也较小,CD错误。
13.【答案】C
【解析】4月和5月为春季,雨季没有到来,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气候干燥,可燃物含水量低,容易引发野火,C正确;各时段对火灾的管理都是比较严格的,B错误;秋季草木枯黄,枯枝落叶最多,所以草原地区3-4月不是一年中枯枝落叶最多的月份,A错误;虽然野火与游牧活动有关,有些野火就是用火不当造成的,但游牧活动季节性不强,所以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14.【答案】D
【解析】蒙古国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蒙古国东部以半干旱为主,虽然有些河流附近和山上有落叶林和针叶林,但温带草原分布最广,所以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原,D正确,AB错误;温带地区不可能出现常绿阔叶林,C错误。
1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马来半岛东侧巽他陆架等温线总体自西向东递减;据材料甲地“冷水舌”现象明显,说明甲地水温较低,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甲地等温线的数值为23℃,B正确,ACD错误。
16.【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位于南海西部,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受西南季风影响,马来半岛东侧巽他陆架为离岸风,表层海水缺失,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冷水舌”,A正确;冬季盛行东北风,为向岸风,不会形成上升流,C错误;河流注入不会形成“冷水舌”,与河流注入无关,B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
(2)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3)14小时 51分钟。
理由:该中学位于 40°S,其所在地区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③节气时北京昼长为9小时9分钟,夜长为14小时51分钟,故该中学所在地区夜长为14小时51分钟。
18.【答案】(1)大风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的特点;大风日数在一年中分布不均匀,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秋季(9-11月)大风日数较少。
(2)太行山西侧受冷高压控制,形成较高的气压;在太行山东坡形成下降风;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受到重力加速作用,风速加大;张家口对气流有狭管效应,加剧风速,形成极端大风。
(3)建立完善的大风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监测大风天气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路径,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建筑物的防风标准;营造防风林带,降低风速;推广抗风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品种;及时采取覆盖、加固等措施保护农作物和农业设施;加强对公众的大风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教育。
19.【答案】(1)受东北风(近岸风)的影响;受天文大潮的影响;入海河流水位较低。
(2)我国南方地区盛行偏北风;风向或和海岸线平行,或吹离岸风。
(3)(影响河流径流方面)中上游节约生产生活用水;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中上游修建水库,调节下游入海水量。
(影响下渗方面)通过铺设渗水砖或生物措施增加雨水下渗;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或回灌地下水,避免沿海地区地下水位过低;采取工程措施阻挡海水从地下渗入陆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