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2—1949年)民国经历了三个政府的统治,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民主共和制度1、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在中国诞生!)(1)时间:1912年1月1日(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3)国旗:五色旗(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4)纪元: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5)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目的:①直接: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②根本:维护民主共和制度。(2)内容:①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②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变化:由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3)评价: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进步性: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中国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局限性:①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②职权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③未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及实现权利的保障。(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政党政治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1912年-1928年)。1、背景: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2、历程:①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②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负责组织责任内阁。③1913年春,因威胁到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④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⑤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就任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探究】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政党数量多;②参政意识强;③党争激烈,不受监督;④腐化严重3、混乱的政治格局:①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不久,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阀割据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一党训政孙中山革命程序论:军政、训政、宪政。一、军政时期(1924—1928):“以军治国”时期,国民党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统一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二、训政时期(1928—1948):“以党治国”时期,国民党训导国民,开启民智,培育民主意识,为宪政做准备。(主权在民原则)三、宪政时期(1948年以后):“还政于民”时期,制定宪法,强调主权在民,民众是宪政的主要力量。1、训政时期(1928-1948)(1)背景: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颁布《训政纲领》(2)内容: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3)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初衷。2、宪政时期(1948年以后)(1)内容: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2)实质: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宪政”只是独裁统治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学习聚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1、背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起义和暴动中,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2、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劳动法令,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二) 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1945)——创建抗日民主政权1、背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2、目的: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3、内容: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三三制”: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三分之一。阅读材料,思考实施“三三制”原则的意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还为此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经验。(三)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设置行政区1、背景:解放战争期间,战局发展变化和解放区日益扩大2、目的:巩固新兴人民政权3、措施:设置六大行政区(东北、华北、中南、西北、华东、西南行政区)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4、意义:①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②巩固了人民政权 ③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四)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6)——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内容: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制度建设学习聚焦: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含义: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2、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3、发展历程:初步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有何意义?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的顺利进行。遭到破坏:1957年以后,由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是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恢复完善:文革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恢复。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新措施:①改进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实行差额选举②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固定任期,每届五年予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新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述八二宪法出台的影响?①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②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基本内容:(1)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人民政协:性质: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2、发展历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正式确立。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1978年: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明确这一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了一整套与之相关的理论与政策。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四)基层群众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概念: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基层民主选举的法律依据:①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②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居民(村民)自治的核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3、形成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渐形成,先发育于城市。4、意义:激发了广大基层群众的参政热情,保障了其合法权益。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一)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总目标(二)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三个坚持拓展: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具有怎样的特点?(1)发展历程曲折、艰难。受到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国内封建势力、国民党反对派等政治力量的阻挠;经历由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2)从模仿别的国家到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共和制。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执政府,但最终失败,后经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政权的尝试,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3)政党先于共和制出现并创造共和制。(4)民主共和制具有中国基本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缔造起来的,它没有采用许多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体制,而是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并非多党制或一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