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导学案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
1、夏朝——海贝
思考:这些汉字有何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现象?
都与贝有关,说明贝币是古代经济发展的起源与社会基石,是常用的一般等价物。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2、商朝——铜铸币
思考:为何这一时期会出现铜铸币?有何意义?
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冶铜技术的发展,铜不易腐蚀、造价低。
意义: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3、春秋战国——币制混乱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币制混乱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弊端?
原因:西周末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弊端: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
②不利于商品贸易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分裂。
4、秦朝——圆形方孔钱(秦半两)(特点: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变 )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思考:秦朝货币改革的历史作用?
作用:
①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政权,促进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
②便利各地商品交换和赋税征收,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③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成为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
④体现皇权至上的观念,维护君主集权。
5、汉朝——五铢钱
背景:①货币制度混乱;②私铸钱现象严重;③通货膨胀影响民生;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特点: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作用:
①实现全国货币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③币制规范化,后世沿用七百年之久(至唐初)。
6、唐朝——通宝、元宝、重宝
特点1: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特点2:货币符号化特征的进一步增强,凸显政治宣传作用
思考:开元通宝的发行有什么意义?
开启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作为货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成为整个东方货币文化体系内各国铸钱的标准,是汉文化圈重要组成要素。
7、宋朝——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特点: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交子出现的原因:
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
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铁钱笨重不便流通;
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借鉴了飞钱的功能。
四川地区特殊的贸易和货币环境。
思考:宋朝发行纸币交子的影响有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与铜钱兼行,弥补现钱的不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缺乏监管,滥发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8、元朝——纸币(钞)
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结果: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
9、明清——白银货币化
(1)发展历程:
①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②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③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思考:为什么明清时期会出现“白银货币化”的现象?
国内:①宝钞贬值(通货膨胀);②白银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③赋税改革的推动(一条鞭法);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国际: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思考: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缓解了通货膨胀;
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
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推动世界贸易网络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思考: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有何规律?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二)中国近代的货币
1、银元
(1)晚清时期,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延续清朝,银元是法定货币
2、法币
法币是“法定货币”或“法偿币”的简称,是国民党政府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其强制流通使用的纸币。
(1)发行: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积极:①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②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①官僚资本借此聚敛起巨额财富;②为后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埋下了隐患。
3、金圆券、银圆券
(1)背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2)概况:国民党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
(3)结果:于是,国民党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三)中国现代的货币——人民币
1、背景:
(1)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2)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
2、过程:
(1)发行: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2)形成法定货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3)形成货币体系: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3、作用:
①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随着对外开放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法币很快贬值失败,而人民币能够长期稳定?
社会安定;经济平稳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制度保障,适度的货币政策
贰、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概念解析:世界货币体系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一)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70-1914)
1、背景:
(1)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2)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确立: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3、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形成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4、特点:
(1)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2)各国金币有法定含金量,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
(3)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稳定和汇率的相对稳定。
5、影响:
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不易贬值;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加强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思考:为何到20世纪以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会崩溃?
6、崩溃原因: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2)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
(3)一战后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7、崩溃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
英镑虽然仍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近半数的世界贸易还由英镑结算,但法国和美国等国构建了以法郎和美元等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一片混战,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矛盾冲突。(英镑地位下降)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1、背景:
(1)经济大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教训,须建立有效机制,重构秩序;
(2)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3)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4)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建立: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
3、内容:
(1)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宗旨:稳定汇率,短期贷款
1945年世界银行(WB) 宗旨:长期贷款,技术援助
2、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一固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4、影响:
积极:
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制度化、体系化)。
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③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局限: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5、瓦解:
(1)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名存实亡)
(2)1973年,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瓦解)
思考: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①体系自身存在缺陷(特里芬难题);
②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弱,美国无力稳定美元(朝战、越战、滞胀危机);
③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冲击美国经济霸权;
单一的货币制度难以满足经济多元化趋势,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三)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1976年至今)
1、建立: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牙买加协议》,并达成以浮动汇率制和黄金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 ,宣告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时代。
2、特征:
①黄金非货币化;
②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汇率制度多样化(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