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深圳)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
(2024·北京海淀区期末)2024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总数达到80亿,这对人类发展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成就。如图为世界人口数量和年增长率及预测图。读图,完成1~3题。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趋势是(A)
A.持续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先下降再增加
2.世界人口年增长率(D)
A.1960年最低 B.1980年最高
C.2024年为0.5% D.2030年后持续下降
3.人口增长(B)
①过快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②过快会导致水资源短缺、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等资源问题
③过慢会导致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难等社会问题
④过慢会导致国家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社会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怀化学业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③地区的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C)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2024·深圳光明区期末)英联邦是一个国际组织,由53个有独立主权国家(包括附属国)组成,成员国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者保护国。读英联邦成员国分布图,完成6~8题。
6.英联邦成员国使用英语的主要原因是(C)
A.人口迁移所致 B.经济发展需要
C.长期殖民统治 D.民众自发学习
7.非洲英联邦国家的人种主要是(B)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8.推测大部分英联邦国家信仰的宗教是(A)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2024·深圳罗湖区期末)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环境及社会、 经济产生影响。读图完成 9~11 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B)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10.丁国最可能位于(A)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
11.下图为人口总数多、自然增长率过高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数字含义正确的是(D)
A.①—砍伐森林 B.②—草场退化
C.③—人口快速增长 D.④—水土流失
知识点二 世界的聚落
  (2024·深圳模拟)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左图为“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右图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局部),该图反映了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意思)”的市井风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2、13题。
12.结合左图“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B.保护聚落的目的是要发展旅游业
C.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D.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13.结合材料右图作品显示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D)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房屋密度大 D.城市,这里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2024·福建学业考)古徽州是我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如图示意古徽州传统村落的分布,读图完成14、15题。
14.古徽州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特点是(B)
A.沿山脉分布 B.沿河流分布
C.集中于南部 D.均匀分布
15.古徽州传统村落保存完整度高,以下表述其主要原因的是(C)
A.资源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封闭 D.气候湿润
【能力提升】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角度,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答: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简要分析①和②地区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
答:①和②地区经济都较发达,社会福利政策较完善,人们受教育水平较高,生育观念上不追求“传宗接代”等,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都较缓慢。(从文化观念、社会因素、人口基数、年龄结构等多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分析③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
答: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目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主要人口问题有哪些 (两条即可)
答:资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
17.(2024·江西学业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探究主题:港口村的变迁。
  港口村位于江西省某山区,建于河流交汇处的低地,历史悠久。随着人口增加,住宅用地扩大,良田被逐渐侵占。近几十年来,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等原因,洪涝灾害加剧。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港口村整体搬迁,在附近荒山上建成了新村。搬迁后,港口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如图示意港口村的变迁。
(1)探究一:港口古村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答:位于河流交汇处的低地。
(2)探究二:整体搬迁前港口村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答:距离河流较近,地势较低,近几十年来,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等原因,洪涝灾害加剧。
(3)探究三:港口新村选址的合理性。
(提示:可从防洪、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考虑)
答:港口新村位于附近荒山,这样不占用农田,且海拔较高,洪涝少。
(4)探究四:有人提出目前港口新村的生活用水输水线路(线路①)不合理,并提出新的输水线路(线路②)。你认为哪条线路合理,说明理由。
(提示:可从线路长短、输水成本等方面考虑)
答:线路②合理,该线路可以顺地势自流。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
(2024·北京海淀区期末)2024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总数达到80亿,这对人类发展而言既是压力也是成就。如图为世界人口数量和年增长率及预测图。读图,完成1~3题。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趋势是( )
A.持续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先下降再增加
2.世界人口年增长率( )
A.1960年最低 B.1980年最高
C.2024年为0.5% D.2030年后持续下降
3.人口增长( )
①过快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②过快会导致水资源短缺、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等资源问题
③过慢会导致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难等社会问题
④过慢会导致国家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社会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怀化学业考)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③地区的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2024·深圳光明区期末)英联邦是一个国际组织,由53个有独立主权国家(包括附属国)组成,成员国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者保护国。读英联邦成员国分布图,完成6~8题。
6.英联邦成员国使用英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移所致 B.经济发展需要
C.长期殖民统治 D.民众自发学习
7.非洲英联邦国家的人种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8.推测大部分英联邦国家信仰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2024·深圳罗湖区期末)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环境及社会、 经济产生影响。读图完成 9~11 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10.丁国最可能位于(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
11.下图为人口总数多、自然增长率过高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数字含义正确的是( )
A.①—砍伐森林 B.②—草场退化
C.③—人口快速增长 D.④—水土流失
知识点二 世界的聚落
  (2024·深圳模拟)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左图为“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右图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局部),该图反映了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意思)”的市井风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2、13题。
12.结合左图“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B.保护聚落的目的是要发展旅游业
C.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D.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13.结合材料右图作品显示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房屋密度大 D.城市,这里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2024·福建学业考)古徽州是我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如图示意古徽州传统村落的分布,读图完成14、15题。
14.古徽州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A.沿山脉分布 B.沿河流分布
C.集中于南部 D.均匀分布
15.古徽州传统村落保存完整度高,以下表述其主要原因的是( )
A.资源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封闭 D.气候湿润
【能力提升】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角度,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①和②地区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
(3)分析③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
(4)目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主要人口问题有哪些 (两条即可)
17.(2024·江西学业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探究主题:港口村的变迁。
  港口村位于江西省某山区,建于河流交汇处的低地,历史悠久。随着人口增加,住宅用地扩大,良田被逐渐侵占。近几十年来,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等原因,洪涝灾害加剧。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港口村整体搬迁,在附近荒山上建成了新村。搬迁后,港口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如图示意港口村的变迁。
(1)探究一:港口古村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探究二:整体搬迁前港口村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3)探究三:港口新村选址的合理性。
(提示:可从防洪、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考虑)
(4)探究四:有人提出目前港口新村的生活用水输水线路(线路①)不合理,并提出新的输水线路(线路②)。你认为哪条线路合理,说明理由。
(提示:可从线路长短、输水成本等方面考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