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创新情境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创新情境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创新情境卷
(时间:90分钟 备满分:100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好少年,我们有责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并传承其中的精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知传统,习文化】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了解、学习传统文化。(35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 。”①dù mù的《 》一诗是传统节日最生动而集中的体现。作为中国人②zhì huì 的结晶——(赵 赴)县那座由③
shí jiàng李春④shè jì 并参与建造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世界建桥(厉 历)史上的(闯创)举。蔡伦吸收前人积累的⑤jīng yàn 改进了造纸术,所造的纸不但便宜好用,而且便于⑥bǎo cún。造纸术传到朝鲜半岛、欧(州 洲)等地,影响了全世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他诸如“雅人四好”“中医四诊”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石拱桥(gǒng) B.积累(lěi) C.便宜(pián) D.朝鲜(xiān)
2.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词语。(6分)
①② ③④ ⑤⑥
3.语段中,括号里的字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赴 历 创 洲 B.赵 厉 创 洲 C.赵 历 创 洲 D.赵 历 创 州
4.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语段中“世界闻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经传 B.名扬四海 C.声名远扬 D.名扬中外
5.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诗句和题目,正确的是( )(2分)
A.路上行人欲断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路上行人欲断魂 元日
C.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6.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都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一项是( )(2分)
①火药 ②中医 ③故宫 ④圣诞节 ⑤《清明上河图》
⑥汉堡 ⑦活字印刷 ⑧水墨画
A.①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⑦⑧ D.①②④⑤⑦⑧
7.下列对“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清明/时节雨/纷纷 D.清明时/节/雨纷纷
8.请选择恰当的传统节日填在下列括号中。(3分)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9.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4分)
古 诗 节 日 习俗(其中一个) 反映这个习俗的诗句
《元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我知道,语段中的“雅人四好”指的是 、 、 、 ;“中医四诊”指的是 、 、 、 。
二、【读文字,传承传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传承中华优良传统。(35分)
(一)端 午①(7分)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②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③。
堪笑⑥楚江⑤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②自:自从。③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 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 相传端午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④堪笑:可笑。⑤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1.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 而设立的,我是从“ , ”这两句诗看出来的。 (3分)
2.“不能洗得直臣冤”,“直臣”的意思是( )(2分)
A.直白的臣子 B.身体挺直的臣子 C.正直之臣
3.根据古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
B.这首诗记载的是端午节及其习俗的情况。
C.“堪笑楚江空渺渺”讲述了浩渺的楚江水也难以洗去屈原的冤屈。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昏君奸臣的痛恨。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
【材料一】郑州剪纸
民间剪纸艺术有着丰富的寓意。例如剪出喜鹊和梅花,就是“喜上眉梢”;剪出莲花和金鱼,就是“连年有余”;剪出灯笼和麦穗,就是“五谷丰登”……老虎象征威武,龙象征奋飞,羊象征吉祥……
郑州的剪纸活动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最为盛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灯会就是剪纸艺术的集中体现。元宵节的晚上,孩子们挑着各种各样的花灯聚在一起,远看,像一颗颗星星在黑夜中闪烁;近看,灯笼上一幅幅剪纸形态各异,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清晰、逼真。
【材料二】南阳烙画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中,声名远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当场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烙画的过程。他们先用铅笔在板材上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画出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勾完后便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来处理不同的颜色。烙画师们的技艺非常高超,看他们的作品,有的线条流畅,有的行云流水,有的敦厚拙朴,有的色调清爽,还有的层次明晰……
1.根据材料一填空。 (2分)
民间剪纸艺术寓意丰富,剪出喜鹊和梅花,就是“ ”;剪出莲花和金鱼,就是“ ”;剪出灯笼和麦穗,就是“ ”。郑州剪纸盛行的时间是 , 就是剪纸艺术的集中体现。
2. 趋势新题根据材料二,把下面南阳烙画的流程图补充完整。(3分)
3.根据两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3分)
(1)材料一的第1自然段是通过列举各种剪纸图案的不同寓意,把“民间剪纸艺术有着丰富的寓意”这个意思讲清楚的。( )
(2)南阳烙画在南阳“三宝”中居首位。 ( )
(3)材料二画线部分说明南阳烙画风格多样,艺术水平非常高。( )
4.你对哪种传统民间艺术较为了解或熟悉 请结合相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下。(3分)
(三)走近唐三彩(17分)
①在我国,陶瓷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都有精品出现。唐三彩是盛行于唐朝的一种低温釉陶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②唐三彩颜色多样,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其中,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在同一器物上,不同的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③唐三彩不仅颜色多样,造型也很丰富。例如有武士这样惟妙惟肖的人物,有骆驼、骏马等栩栩如生的动物,有杯、盘等不同样式的生活器物,每一件都独具一格。
④唐三彩人物俑身份多样,生动传神。例如三彩女俑丰腴圆润,雍容华贵;武士俑雄壮有力,英武神勇;乐舞俑载歌载舞,眉目传神。
⑤在唐三彩的众多造型中,马的形象最为常见。在唐代,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还用于战争、农业等不同领域。唐三彩中马的造型以静为主,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些马的眼睛是圆睁的,耳朵是贴着的,好像在听有什么动静一样,可见制作工艺非常高超。
⑥唐三彩早在唐朝初年就输出国外,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河南洛阳是“三彩之都”,有着许多唐三彩遗址和博物馆。在这片土地上,唐三彩的发展生机勃勃。
1.第①自然段画线句运用 的说明方法来具体介绍唐三彩的历史悠久。(1分)
2.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唐三彩不只有三种颜色,只是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B.唐三彩造型丰富,有人物,有动物,也有生活器物。
C.唐三彩中马的造型最为常见,是因为唐朝时马在生活、军事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D.唐三彩是一种高温釉陶器,在唐朝初年就输出国外,闻名海内外。
3.第⑤自然段围绕“ ”,先是讲了马在唐代的 ,又讲了唐三彩中马的 和 ,这样就把唐三彩“马的形象最为常见”这个意思讲清楚了。(2分)
4.根据短文第②~⑤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体会短文是如何把唐三彩介绍清楚的。(6分)
5.作为传统文化学社的一员,你想把唐三彩介绍给大家。请结合内容选择唐三彩的一个方面介绍一下。(3分)
6. 开放探究查阅相关资料,将你了解到的唐三彩其他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大家。(一个方面即可)(3分)
【写体验,抒我心】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烙画;有古老的民族舞蹈形式,如英歌舞;还有独特的节日习俗,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选择一种你喜欢或熟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给大家。题目自拟,300字以上。(30分)
第三单元创新情境卷
一、1. D 2.①杜牧 ②智慧 ③石匠 ④设计⑤经验 ⑥保存 3. C 4. A 5. D 6. C 7. B8.(1)中秋节 (2)元宵节 (3)七夕节 9.(1)春节 示例:喝屠苏酒 春风送暖入屠苏 重阳节示例:插茱萸 遍插茱萸少一人 (2)琴 棋书 画 望 闻 问 切
二、(一)1.屈原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2. C 3. B
(二)1.喜上眉梢 连年有余 五谷丰登 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灯会
2.用较细的烙笔勾画线条 擦掉铅笔痕迹 按一定顺序上色
答题模板:抓住描写流程的关键句+从中结合关键词句提炼作答。
3.(1) (2)× (3) 4.示例:捏泥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泥巴、陶土为主要原料,调成不同的色彩,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出各种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1.列数字 2. D 3.在唐三彩的众多造型中,马的形象最为常见 重要作用 眼睛 耳朵4.造型丰富 人物 动物 女俑 武士俑 乐舞俑 5.示例:我最喜欢唐三彩造型中马的形象。唐三彩中马的造型以静为主,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些马的眼睛是圆睁的,耳朵是贴着的,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6.示例:唐三彩的基本成型方法包括轮制、模制、雕塑三种,在一件器物上,几种方法往往同时使用。
三、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