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卷——2025届高考化学4月模拟预测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卷——2025届高考化学4月模拟预测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甘肃卷——2025届高考化学4月模拟预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物穿越历史,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日渐昌盛。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判断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文物图片 及名称
主要成分 蛋白质 合金 陶瓷 金属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
A.基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B.乙炔的分子结构模型:
C.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氮分子的电子式:
3.劳动创造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生产活动:海水晒盐 蒸发原理
B 消防灭火:泡沫灭火器灭火 碳酸氢钠与硫酸铝发生双水解反应
C 卫生劳动:用食醋洗水壶 醋酸可与水垢中的、反应
D 社区服务:用氯化铵溶液清洗铁锈 氯化铵分解产生HCl
4.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下的平衡数据列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C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 2.4 3.4 4.8 6.8 9.4
A.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是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因该反应熵变()大于0,焓变()大于0,所以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加
D.根据表中数据,计算15.0°C时的平衡浓度为
5.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基态X原子的s轨道上的电子数等于p轨道上的电子数,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之比为2:1:3,只有W是金属元素。由组成的一种荧光粉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
B.X和Y两种元素不能组成化合物
C.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
D.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
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加热融化硫固体 制备无水氯化镁 制备硫酸四氨合铜晶体 制备明矾晶体
7.利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可捕捉废气中的,并将其转为,同时得到高浓度的盐酸、和。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双极膜中的可自动解离为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b连接电源正极
B.Ⅱ、Ⅲ室之间为阴离子交换膜
C.Ⅱ室中发生反应:
D.理论上,每转移,双极膜上共解离
8.利用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可降解高分子Z,其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等物质的量发生加成反应时,仅生成一种有机产物
B.Y与足量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含2个手性碳
C.Y→Z的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
D.Z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
9.常温下,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说明或推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说明或推论
A 用pH试纸测得的溶液pH约为11 是弱电解质
B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再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 溶液中可能含有或
C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D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沉淀转化为沉淀
10.电喷雾电离得到的(、、等)与反应可得。分别与、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两者历程相似,图中以示例)。已知: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步骤I和II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I
C.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c
D.若与反应,氘代甲醇的产量
11.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备、分离提纯溴苯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溴苯与苯互溶,液溴、苯、溴苯的沸点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涉及取代反应
B.“操作1”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
C.经过“操作1”得到的固体只有反应器中剩余的Fe
D.“操作2”和“操作3”都是分液
1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其高硬度、优良的耐磨性和热膨胀系数低等特点使得它在众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甲、乙是金刚石晶胞和沿晶胞面对角线的投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胞中由碳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充的原子占晶胞中原子数目的50%
B.图乙中2号位置对应的原子分数坐标为或
C.图乙中3、4、6、7号为晶胞体内碳原子沿面对角线的投影
D.金刚石晶体的密度为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离子晶体的熔点,有的很高,如CaO的熔点为,有的较低,如、的熔点分别为170℃、109℃。早在1914年就有人发现,引入有机基团可降低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如的熔点只有12℃,比低了!大多数离子液体含有体积很大的阴、阳离子。常见的阴离子如四氯铝酸根、六氟磷酸根、四氟硼酸根等,常见的阳离子如季铵离子(,即的H被烃基R取代)、带烃基侧链的咪唑、嘧啶等有环状含氮结构的有机胺正离子等。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是常见的离子液体,其结构如图所示:。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第二电离能: B.氢化物的熔、沸点:
C.分子的极性: D.键角:
14.有关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咪唑环上C原子和N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B.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中共面的原子最多有16个
C.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苯中大
D.的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天然锆英砂(主要成分为)常含有、、等氧化物杂质。工业上以锆英砂为原料制备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碱熔”时,锆英砂转化为;
②的溶解度随酸度降低而升高;
③已知:常温下,,溶液中离子浓度≤1.0×10-6mol/L即可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
(1)“碱熔”前要对天然锆英砂进行粉碎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酸溶”后,锆元素以的形式存在,则酸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萃取所用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结晶”步骤中获得晶体后,对晶体进行洗涤,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洗涤液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
(4)煅烧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铜”时,若溶液中的浓度为,加入等体积的溶液,沉淀完全,则加入的溶液浓度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6.(14分)是一种制备的光催化剂。液相沉淀法制备的实验步骤如下(部分条件略):
已知:为粉末状晶体,难溶于水、酸和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所需溶液,需要的仪器除了天平、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E
(2)配制溶液时,为了抑制的水解,需先将溶于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需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②的的碱性溶液滴加到步骤①的溶液中,得到黄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并保持温度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沉淀完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为使固液快速分离,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中,需要先用大量蒸馏水洗涤,再用乙醇洗涤,使用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6)产物的晶体结构可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测定。
17.(15分)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直接排放会形成温室效应,因此大力开发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如图所示,是的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途径,该过程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
(2)Ⅰ.如下图所示,与发生放热反应可转化为甲烷或乙烷,在不同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相同的时间,的转化率以及乙烷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以为催化剂,的转化率一直增大,而以为催化剂,的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乙烷的催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该催化剂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Ⅰ中所选用的催化剂条件下,与反应生成甲烷或乙烷,其它相同条件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乙烷的选择性与温度、进气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制备乙烷选用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用字母代替,且恰好是Ⅰ中所选用催化剂的适宜温度)
(3)乙烷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的逆反应为,某密闭容器中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7充入和,达到平衡时,下乙烷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290℃乙烷物质的量分数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在_______________(“高温”、“低温”、“任意温度”)自发。
②A、B、C、D、E中,处于相同状态下的两个点是_______________。
③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2时,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5分)高吸水性树脂可在干旱地区用于农业、林业抗旱保水、改良土壤,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回答下列问题:
(1)I中只含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I生成II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III→IV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II与V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VI的名称是__________;
(4)V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链状化合物有__________种(已知:羟基与碳碳双键连接的结构不稳定),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只有两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5)以丙酮()和甲醇为有机原料,制备高分子Ⅷ{}的单体,补齐该合成路线中残缺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三国竹木简牍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错误;
B.人面纹方青铜鼎主要是青铜铸造,青铜是合金,B正确;
C.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的主要成分是陶瓷,C正确;
D.“宣成公章”金印是黄金制品,故主要成分是金属,D正确;
故答案为:A。
2.答案:A
解析:A.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则基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故A错误;
B.乙炔中含碳碳三键、是直线形分子,C原子半径大于H,其分子结构模型为,故B正确;
C.Br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是35,核外各层上电子数分别为2、8、18、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
D.氮气分子中N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N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D正确;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海水晒盐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使食盐结晶析出,利用了蒸发原理,该选项有关联,A错误;
B.泡沫灭火器中装有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二者混合时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可以隔绝空气从而灭火,该选项有关联,B错误;
C.食醋中含醋酸,水垢主要成分是和,醋酸能与、发生反应,从而除去水垢,该选项有关联,C错误;
D.用氯化铵溶液清洗铁锈,是因为氯化铵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显酸性,H+能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而不是氯化铵分解产生HCl,该选项没有关联,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2∶1,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A项错误;
B.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总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中固体变为气体,混乱度增大,,根据可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B项错误;
C.压缩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氨基甲酸铵质量增加,C项正确;
D.反应中生成的氨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比为2∶1,总浓度为,所以氨的浓度为,D项错误;
答案选C。
5.答案:D
解析:X、Y、Z是非金属元素,且X的s轨道上的电子数等于p轨道上的电子数,故其电子排布为,X为O元素;基态X未成对电子数为2,故Y、Z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和3,则Y、Z分别是F元素()和P元素();W与Y可以形成,W的阳离子为+2价,故W为Ca。
A.离子半径小于的,A错误;
B.F的电负性大,与O能形成等化合物,B错误;
C.F无最高正化合价,C错误;
D.中阴离子为过氧根,故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D正确;
故答案选D。
6.答案:C
解析:A.由于硫单质的熔点较低,可以在蒸发皿中进行熔解,A不合题意;
B.制备无水氯化镁时为防止氯化镁水解应在HCl气氛中加热脱水,同时要防止空气中水进入,B不合题意;
C.由于不溶于水,故向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中加入不能起到减弱水分子极性的作用,不能制得硫酸四氨合铜晶体,C符合题意;
D.根据晶体具有自范性可知,图示装置可以制备明矾晶体,D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C。
7.答案:D
解析:左侧双极膜中移向电极a,即电极a为阴极,电极b为阳极,连接电源正极,故A正确;
B.右侧双极膜中移向Ⅲ室,Ⅱ室中也移向Ⅲ室,Ⅲ室中才能获得高浓度盐酸,Ⅱ、Ⅲ室之间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
C.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Ⅱ室,Ⅱ室中发生反应:,故C正确;
D.理论上,每转移,每个双极膜上解离两个双极膜上共解离,故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X为1.3-丁二烯,与发生加成反应时,可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生成物有两种,A项错误;
B.Y与足量的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B项正确;
C.Y→Z的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C项错误;
D.Z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为,与Y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答案选B。
9.答案:D
解析:A.用pH试纸测得0.1mol/L的溶液pH约为11,表明溶液显碱性,则为弱酸,A相符;
B.加入盐酸后产生的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可能含有或,B相符;
C.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迅速放液,可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C相符;
D.向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时NaOH过量,再加入溶液,过量的NaOH与反应,不需发生沉淀的转化,D不相符;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步骤I、步骤Ⅱ均为放热反应,A正确;
B.由图可知,步骤Ⅰ涉及碳氢键的断裂和氢氧键的形成,步骤Ⅱ中涉及碳氧键形成,所以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步骤Ⅰ,B正确;
C.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说明正反应活化能会增大,则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c,C正确;
D.与,反应时,因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同位素时,步骤I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会变慢,则更难获得,故产率:,D错误;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苯与液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故“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涉及取代反应,A正确;
B.“操作1”为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故“操作1”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B错误;
C.“反应器”中生成了,则经过“操作1”得到的固体为反应器中剩余的Fe和,C错误;
D.“操作2”为分离互不相溶的有机层和水层的操作,故“操作2”为分液,“操作3”为分离出沸点不同的溴苯和苯的混合物,“操作3”为蒸馏,D错误;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晶胞中碳原子数目为,由碳原子8构成的四面体空隙共有8个,分别位于晶胞中,金刚石晶胞中该空隙填充的原子有4个,占晶胞中原子数目的50%,A正确;若将晶胞均分为8个小立方体,图乙中2号位置对应的是位于晶胞中上层小立方体体心的碳原子的投影,对应的原子分数坐标为和,B正确;图乙中4、6号为晶胞下层体内碳原子沿面对角线的投影,3号为前面和左侧面的面心碳原子的投影,7号为后面和右侧面的面心碳原子的投影,C错误;图乙中的长度对应图甲中晶胞的面对角线长度,晶胞的边长为,故金刚石晶体的密度为,D正确。
13.答案:B
解析:A.第二电离能,即原子失去第二个电子的所需能量的大小,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p轨道半充满,更加稳定,第二电离能较大,F的电负性强于N,更难失去电子,则第二电离能:O>F>N,可以类比N、O、C的第一电离能,A错误;
B.HF和中都存在氢键,熔、沸点较高,HF分子间的氢键强度比分子间的强,则熔、沸点:,B正确;
C.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3,且不含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正负电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3,含1个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正负电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C错误;
D.和的中心原子都是杂化,N元素的电负性大,对成键电子对的吸引力强,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键角大,D错误;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咪唑为有环状含氮结构,咪唑环上的C原子和N原子均发生杂化,杂化方式相同,A正确;
B.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中环状含氮结构是平面结构,环外的碳原子均为杂化,与杂化的C原子相连的原子最多还有2个共面,则该阳离子中共面的原子最多为15个,B错误;
C.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属于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苯中大,C正确;
D.的中心原子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孤电子对数为0,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D正确;
故选B。
15.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碱熔效率(1分)
(2)(2分);(2分)
(3)烧杯、分液漏斗(1分);浓盐酸(2分)
(4)(2分)
(5)有机溶剂N235、(2分)
(6)(2分)
解析:(1)通过对天然锆英砂进行粉碎处理,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碱熔效率;
(2)碱熔时,Al2O3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可溶性四羟基合铝酸钠、二氧化碳,则“水浸”时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酸浸”后,锆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此过程中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萃取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所用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根据题给信息,的溶解度随酸度降低而升高,则“结晶”步骤中获得晶体后,对晶体进行洗涤,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洗涤液最好选用浓盐酸;
(4)根据流程图可知,煅烧时生成,结合元素守恒,煅烧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5)萃取时使用有机溶剂N235、,反萃取时又得到有机溶剂N235,煅烧时生成,则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有机溶剂N235、。
16.答案:(1)AD(1分)
(2)浓硝酸(2分)
(3)(或)(2分);水浴加热(2分);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碱性溶液,若无黄色沉淀出现,证明已沉淀完全(2分)
(4)抽滤(2分)
(5)去除表面水分、加快后续干燥(2分)
(6)X 射线衍射仪(1分)
解析:为粉末状晶体,难溶于水、酸和乙醇,向盛有表面活性剂的烧杯中加入250mL溶液,搅拌混合均匀,称取一定量溶于氨水,稀释后得到的碱性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碱性溶液滴加到溶液中,调节pH约为6,控制温度90°C并保温1小时,得到黄色沉淀,冷却、抽滤、洗涤、干燥后得到产品。
(1)步骤Ⅰ中配制250mL溶液,需要的仪器除天平、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有:250mL容量瓶、烧杯,故选AD。
(2)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会生成和,配制溶液时,为了抑制的水解,需先将溶于浓硝酸中。
(3)将碱性溶液滴加到溶液中,得到黄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或),控制并保持温度在的方法是水浴加热;判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碱性溶液,若无黄色沉淀出现,证明已沉淀完全。
(4)步骤④中,为使固液快速分离,应采用的方法是抽滤,利用抽气泵使抽滤瓶中的压强降低,以达到快速固液分离的目的。
(5)为粉末状晶体,难溶于水、酸和乙醇,步骤⑤中,需要先用大量蒸馏水洗涤,再用乙醇洗涤,使用乙醇的目的是:去除表面水分、加快后续干燥。
(6)X射线衍射仪主要用于物质的结构分析,如晶体结构,产物 的晶体结构可用X 射线衍射仪测定。
17.答案:(1)MgO和Pd(1分)
(2)①. 反应相同的时间,370℃时,以为催化剂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左移(2分);以为催化剂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未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相同时间转化率增大(2分)②. (2分)③. 370℃(2分)④. 温度为,进气量为(2分)
(3)①. 低温(1分)②. D、E(1分)③. 290℃、或360℃、(2分)
解析:(1)由图可知,总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烷和水,从初始物二氧化碳、氢气的反应历程可知,氧化镁、Pd参与反应又生成,则氧化镁、Pd为催化剂;
(2)Ⅰ.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由图可知,反应相同的时间,370℃时,以为催化剂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以为催化剂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未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相同时间转化率增大,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以为催化剂,的转化率一直增大,而以为催化剂,的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条件下,以为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因此,制备乙烷的催化剂最好选用。370℃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最大,且乙烷的选择性也较高,因此,催化剂的适宜温度为370℃。
Ⅱ.进气量×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乙烷的选择性越大,乙烷的产量越高,条件越好,因此,制备乙烷选用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进气量为。
(3)①方法一:对于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移,乙烷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a曲线表示290℃乙烷物质的量分数与压强的关系;则曲线表示下乙烷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由可知,温度越高,乙烷的物质的量分数越低,因此正向放热,结合该反应熵减小,由可知该反应低温自发。
方法二:(2)Ⅰ已知“与发生放热反应可转化为甲烷或乙烷”,可知正向放热,结合该反应熵减小,由可知该反应低温自发。
②结合①分析,D、E均表示290℃、,因此,A、B、C、D、E中,处于相同状态下的两个点是、。
③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2时,乙烷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因此反应条件是290℃、或360℃、。
18.答案:(1)(1分);氧化反应(1分)
(2)(2分)
(3)浓硫酸、加热(2分);丙烯酸钠(2分)
(4)3(2分);(或)(2分)
(5)、、(3分)
解析:(1)I的化学式,其中含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结合已知信息①知,
I的结构简式为,I→II过程中I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2)II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III,III为,III→IV发生醇的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III属于醇类,V属于羧酸类,二者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VI为,名称是丙烯酸钠。
(4)V为,其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CHO”,共有、、这3种链状化合物符合题意。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只有两组峰的结构简式为(或)。
(5)合成路线中丙酮和HCN先发生加成反应得到A,A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得到B,B为,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醇的消去反应得到C,C为,最后和甲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即可得到高分子VIII的单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