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分层训练(二十六)1.C [材料“1929年”“能给我一美元吗”“美国”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人民失业,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因此出现题干中的现象,C项正确;“兴建基础设施”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项;“乞讨成为时尚”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美国社会道德沦丧,排除D项。]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美国政府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C项正确。]3.C [根据题干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农业受损,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业净收入不高;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干预金融、农业、工业和社会生活,美国各行业经济开始恢复发展,农产品价格、农业净收入开始回升。与农业有关的直接措施是国家颁布的农业发展的相关法令即《农业调整法》,C项正确。]4.B [根据材料“1940年”“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向波兰发动进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正处于二战时期,“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表明苏联在加紧生产,以应对法西斯的扩张,B项正确。]5.C [根据材料“1942年7月”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项正确。]6.B [根据题干“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可知,该法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7.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新政措施体现了加大了国家调控经济的力度,C项正确。]8.B [根据题干“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和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于1942年7月—1943年2月;日本轰炸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军投降书是在1945年9月;雅尔塔会议召开于1945年2月。由此可知,题干中四个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②①④③,B项正确;A、C、D三项排序错误,排除。]9.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地照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D项正确。]10.C [根据题干“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参与国家(地区)”“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人数逾200万”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体现了人类战争的残酷,C项正确。]11.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时间是在1942年1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在1941年12月,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是在1945年9月,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结果是③②①④,B项正确。]12.D [根据题干“运用国家政权之‘刀’给这个社会‘肌体’做了一次外科手术”“不是结束其生命,而是促使其新生”可知,运用国家政权之“刀”体现的是新政的国家干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期间,实行国家干预,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13.C [由材料“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基本观点,属于历史结论,C项正确;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194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登陆诺曼底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1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可知这一军事行动使德军陷入两个战场作战,B项正确。]15.(1)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方面:赞同大西洋宪章;使用全部资源同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不单独与敌人停战议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也可以加入该宣言。历史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初步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2)标志: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特点: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是坚持到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国家;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认识: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强敌、赢得胜利;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联合、团结起来。单元分层训练(二十六)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44分)1.(2024·枣庄一模)1929年后的美国,曾流行着一首歌曲:“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美元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美元吗?”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兴建基础设施 [B]乞讨成为时尚[C]出现经济危机 [D]社会道德沦丧2.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罗斯福新政中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是(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2024·菏泽一模)1932年美国南部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1935年开始回升。农业净收入从1932年的19.28亿美元,回升到1935年的46.05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美国颁布了( )[A]《社会保障法》 [B]《紧急银行法案》[C]《农业调整法》 [D]《全国工业复兴法》4.1940年,斯大林迫切地敦促人民缩小与西方在生产力方面的差距,“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斯大林如此迫切是为了(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应对法西斯的扩张[C]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D]推动东欧各国改革5.(2024·枣庄二模)1942年7月,某次战役前夕,斯大林颁发了第227号命令:“德国占领军正冲向……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一步也不能撤!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次被称为“二战转折点”的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凡尔登战役6.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该法的实施( )[A]整顿了金融体系 [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调整了农业政策 [D]解决了商品生产过剩问题7.(2024·济宁一模)某历史学家曾说:美国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革命,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这些人的依据是( )[A]新政动摇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B]罗斯福要将美国带入社会主义社会[C]新政措施加大了国家调控经济的力度[D]罗斯福意欲恢复奴隶制8.(2024·济宁一模)下面一组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③ ④[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9.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以下是某网络学习平台推送的《大国崛起》之“苏俄(联)”专题学习资源。用于研究该专题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A]电影《十月革命》的片段 [B]著作《新经济政策的俄国》[C]二月革命亲历者回忆录 [D]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地照片10.下面为两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这反映的是( )战争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参与国家(地区) 战役“一战” 1 850余万 3 321 亿美元 30个国家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二战” 7 000余万 5万 亿美元 60个国家 和地区 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人数逾200万[A]战争发展的过程 [B]国家实力的博弈[C]人类战争的残酷 [D]国际关系的演变11.(2024·枣庄中考)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协同作战,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史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珍珠港事件 ③九一八事变 ④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12.(2024·菏泽中考)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运用国家政权之“刀”给这个社会“肌体”做了一次外科手术,不是结束其生命,而是促使其新生。使其新生的“外科手术”方案是( )[A]推行计划经济 [B]建立福利国家[C]进行殖民扩张 [D]实行国家干预13.(2024·枣庄中考)历史事实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B]194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D]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登陆诺曼底14.(2023·菏泽中考)1944年6月,288万美英盟军如潮水般涌入诺曼底,重返欧洲,宣告了二战的结局已无悬念。这一军事行动( )[A]标志着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B]使德军陷入了两个战场作战[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5.(2022·临沂中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是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有关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它初步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也是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二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摘自《联合国家宣言》(1)材料一中领衔签字的四国所实行的社会制度从本质上可分为哪两种?根据材料二,所有签字国必须在哪些方面保持一致?(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宣言签署的重要历史意义。(8分)(2)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战有何突出特点?(4分)(3)材料中的“宣言”签署后,哪一战役的胜利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从该“宣言”的签署及战争形势的变化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4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历史复习单元分层训练26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 单元分层训练26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