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油画《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这幅油画再现了1799年——1802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领4万大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 军事征服如何成为文化传播的暴力载体? 民族抵抗运动为何反而加速了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当法式三色旗插遍欧洲时,是"文明的输出"还是"殖民的前奏"?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的文化扩张课程标准 素养考向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1.掌握亚历山大远征、蒙古西征、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战争对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客观上的进步作用2.从“唯物史观”角度全面理解欧洲的文化侵略壹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1607年—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1607年105名英国人来到詹姆斯敦,建立了英国在北美第一个定居点。该地实行民选的议会制度,于1619年召开了立法会议。1620年102名清教徒在乘“五月花”号赴北美途中签署《五月花号公约》“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18世纪初,不包括印第安人,殖民地居民共27万余人。1774年人均财富占有量与英国持平。清教,是英国宗教改革中产生的基督教新教之一,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主张民主政治,注重个性,追求个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提倡勤俭致富的价值观。许多清教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教迫害,来到北美。但清教所具有的强烈使命感,也影响了美国对外部的世界的看法,成为以后美国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之一。《五月花号公约》,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102名清教徒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大家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它是美国建国的奠基,也是现在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历史渊源。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1.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以英国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形成原因 表现 种族、血统、宗教语言饮食、艺术精神民族意识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1.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以英国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形成原因 欧洲白人排斥、压迫有色人种; 各种文化相互融合、混合。 表现 种族、血统、宗教 多源性、多样性。语言 美式英语饮食、艺术 融入了印第安人、黑人因素。精神 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创造等。民族意识 “美利坚人(民族)”已成居民共识;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北美的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美国独立宣言》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直接推动因素 表现 政治文化文化符号黑暗面 发展……经济;保留……制。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直接推动因素 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表现 政治文化 1787年联邦宪法,建立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理论为指导、奉行权力制衡原则的联邦制共和国。文化符号 自由女神像。黑暗面 发展种植园经济;保留奴隶制。按照《1787年联邦宪法》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构建的联邦政府自由女神像,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00周年而建造的。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国的象征。2020年5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白人警察暴力执法,把46岁的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按倒在街头,用膝盖压住其颈部达7分钟之久。他一直向警察求饶,并呼喊自己不能呼吸,警察不予理会,不久他不省人事。这一悲剧引发该州暴发抗议示威活动。数百名抗议者与警方爆发冲突,而后警方使用催泪弹和爆震弹驱散人群。该次事件引发的抗议活动在美国持续延烧,并引发了在德、英、法、澳等国的大规模反种族歧视抗议示威活动。3.拉丁美洲的文化拉美的由来 ……控制着美国以南的美洲。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该地区的主要语言。 拉美的多元性文化 形成原因 ……融合:欧洲白人、印第安人、黑人的种族融合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社会”。表现 欧洲移民活动区域:……文化渐消失,……文化成为主体,……教成为主要宗教。文化符号:……。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原有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 积极 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局限 对……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促成了独立后……政治文化的形成。3.拉丁美洲的文化拉美的由来 西、葡控制着美国以南的美洲。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该地区的主要语言。 拉美的多元性文化 形成原因 种族融合:欧洲白人、印第安人、黑人的种族融合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表现 欧洲移民活动区域:印第安文化渐消失,西、葡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文化符号:拉丁舞。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原有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 积极 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奴隶制、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局限 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促成了独立后考迪罗独裁政治文化的形成。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救世基督像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融合体——拉丁舞考迪罗(制度),产生于19世纪初拉美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时期,那时涌现出一批军事领袖,他们为拉美各国的独立做出了贡献。独立后,他们实行专制统治,成为第一代“考迪罗”。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庄园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独裁制度。思考点:你认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项目 美国文化 拉丁美洲文化异 文化主体政治文化特点同 原有(土著)文化 外来文化 各文化的关系 其它 思考点:你认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项目 美国文化 拉丁美洲文化异 文化主体 英国文化 西、葡文化政治文化特点 民主、法治 “考迪罗”独裁同 原有(土著)文化 印第安文化被严重破坏 外来文化 以欧洲文化为主,非洲黑人文化等为辅 各文化的关系 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 其它 种族歧视贰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的重构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拿破仑战争 背景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处于……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建立了……制度的拿破仑帝国。影响 受到欢迎:通过战争,将……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大军所到之处,废除……,推行《……》,传播……,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引起不满: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不满,各地的……意识不断高涨。引发了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成为众矢之的,……等日成普遍诉求。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俄国 1825年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波兰 1830年争取……的华沙起义。德意志 19世纪初普鲁士的不彻底改革。1848年争取国家统一、制定宪法的革命。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拿破仑战争 背景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拿破仑帝国。影响 受到欢迎:通过战争,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引起不满: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不满,各地的民主、民族意识不断高涨。引发了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日成普遍诉求。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俄国 1825年反封建专制统治(沙皇专制、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波兰 1830年争取民族独立(摆脱俄国统治)的华沙起义。德意志 19世纪初普鲁士的不彻底改革。1848年争取国家统一、制定宪法的革命。《拿破仑法典》,即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其内在的价值和思想迄今也仍然光彩夺目。“我真正的光荣不在于打赢了40场战役,滑铁卢会抹去这一切。但不会被遗忘的,是我的民法典。”核心内容与原则三大基石自由与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废除贵族特权),公民享有信仰、职业和财产自由。私有财产神圣:明确物权法,保护个人财产权(如土地所有权),奠定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契约自由:个人可自由订立契约,政府不干涉私人经济行为家庭与婚姻婚姻世俗化:民事婚姻取代宗教婚姻,离婚合法化。法律体系特点清晰性与逻辑性:以简明语言编纂,避免法律解释的模糊性。普遍适用性:取代地方习惯法,成为全法统一的民事法律标准。18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背景与起因十二月党人起义是1825年12月(俄历)发生在俄罗斯帝国的一次贵族革命运动。其参与者多为受过西欧启蒙思想影响的青年贵族军官,他们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接触自由主义理念,不满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主张政治改革。起义的直接导火索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于1825年11月突然去世引发的皇位继承危机。其弟康斯坦丁放弃继承权,而另一弟弟尼古拉一世试图继位,导致政局动荡。起义经过1825年12月14日(俄历),约3000名起义军集结于圣彼得堡参政院广场,拒绝向尼古拉一世宣誓效忠,要求立康斯坦丁为宪政君主。然而,组织松散、策略失误削弱了行动力。尼古拉一世调集重兵镇压,起义当晚失败。12月29日,南方协会在乌克兰发动辅助起义,亦迅速被镇压。1830~1831年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的分裂状况柏林的革命群众欢呼德意志1848年革命三、近代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内容、方式 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淡化后者的……意识。对被侵略民族的影响 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努力保护……;民族文化呈现出新的……性。近代被侵略民族(中、印、埃)文化新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 努力保护传统文化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 挽救国家独立印度 ……教、……教、……制度扮演重要角色;反抗……,提出“……”埃及 君主立宪制 ……教、……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三、近代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内容、方式 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对被侵略民族的影响 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近代被侵略民族(中、印、埃)文化新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 努力保护传统文化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器物(技术、教育)、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挽救国家独立印度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文官制度、意识形态 印度教、伊斯兰教、种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埃及 君主立宪制 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印度泰姬陵,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妃子,于17世纪上半期修建的巨大陵墓清真寺,堪称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