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共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共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遗产保护
遗产公约
各国遗产
目录
CONTENTS
01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02 《世界遗产公约》
03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01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遗产的含义及价值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一)文化遗产的含义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
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文化
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有形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形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的价值
3. 学术价值: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 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
要见证,有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
贵的教科书,这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
2. 世界价值: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三)文化遗产保护必要性
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 巴黎圣母院大火
▲ 圆明园遗迹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四)古代对文物的保护
欧洲各国的贵族、皇室和教会盛行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1. 欧洲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珍贵器物、字画、书籍等,还发展出专门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与著录的金石学。
2. 中国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欧阳修是开创者,其学生曾巩最早提出“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名称。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的“金石”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即冥器)等一般文物。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四)古代对文物的保护
(五)近现代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1. 世界:大约从19世纪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
希腊是一个文物大国,仅世界文化遗产就有17处,考古博物馆200多座,考古遗址约2万处。
希腊是欧洲国家中较早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1834年就确立了此后一直被遵循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文化遗产是所有希腊人的共同国家财产,任何投资和发展计划都不能对文化遗产保护造成负面影响,这一原则受到了宪法的保护。
帕特农神庙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1834年,希腊制定了保护古迹的法律。
雅典卫城
奥林匹亚遗址
(3)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1964年5月在意大利威尼斯通过的,又称《威尼斯宪章》,共16条。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五)近现代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1. 世界:大约从19世纪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
(2)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2. 中国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五)近现代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1)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4)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
2. 中国
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各地文物分布,为征集、展览、保护、发掘及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这次普查也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地上文物: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平遥镇国寺、赵州大石桥等等,同时也为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五)近现代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
保护体系,并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
普查,陆续公布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意义
1.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2.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
3.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继往开来,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4. 良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在扩大对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巩 固 训 练
1.2019年,在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证明,这一地区5000年前已经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这表明中国( )
A.遗址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B.五千年文明史获世界认可
C.旧石器时代发展水平较高 D.早期的国家形态已经出现
D
2.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的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修复,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 )
A.避免自然灾害侵蚀 B.加强科学研究
C.减少人为开发因素 D.强化保护意识
B
巩 固 训 练
3.《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对文物保护的第一要义是( )
A.完整性 B.艺术性
C.真实性 D.悠久性
C
4.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依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02
《世界遗产公约》
公约制定
发展完善
主要内容
(一)公约制定
二、《世界遗产公约》
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这些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1. 原因
2014年8月31日,新华社播发稿件《重点工程野蛮施工 河南夏文化遗址惨遭“开膛破肚”》,报道了在河南省重点工程——博爱至洛阳输气管道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在未经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的情况下,强行挖掘施工,致使博爱县的一处仰韶文化遗址和温县两处二里头文化遗址接连被毁的情况。
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炸毁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2. 制定
《世界遗产公约》定义的“文化遗产”
1.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2.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二、《世界遗产公约》
(一)公约制定
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3. 宗旨
第4条 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该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二、《世界遗产公约》
(一)公约制定
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4. 地位
截至2017年1月,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成员。截至2019年7月,全世界共有1121处世界遗产,分布在167个国家。
二、《世界遗产公约》
(一)公约制定
(二)主要内容
1. 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智利:马丘比丘遗址
埃及:帝王谷
巴勒斯坦:圣诞教堂
二、《世界遗产公约》
2. 将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将存在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菲律宾: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
以色列: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
二、《世界遗产公约》
(二)主要内容
3. 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广义上的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世界遗产公约》
(二)主要内容
1.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三)公约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 表演艺术;
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 传统手工艺。
二、《世界遗产公约》
2.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
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完善了对文
化遗产的认识,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
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国加入及贡献
(1)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人《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二、《世界遗产公约》
1. 中国加入公约
(2)2004年8月,中国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公约》。
(1)2006年,审议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采取保护措施
▲ 北京清朝故宫养心殿
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三大原则。
二、《世界遗产公约》
(四)中国加入及贡献
(2)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 采取保护措施
二、《世界遗产公约》
(四)中国加入及贡献
(3)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
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
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巩 固 训 练
1.《世界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强调它具有突出的( )
A.普遍价值 B.文化价值
C.艺术价值 D.独特价值
A
2.“缔约国均承认……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上述规定出自( )
A.《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B.《世界遗产公约》
C.《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D.《世界遗产名录》
B
巩 固 训 练
3.《世界遗产公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下各国签订的重要文件。下列属于《公约》内容的有( )
①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②各缔约国必要时可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
③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做出严格的规定
④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定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4.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C
03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国外遗迹
中国遗迹
截至2019年7月10日,世界遗产总数达1121项,分布在世界167个国家,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9项,世界自然遗产213项,世界文化遗产869项。中国拥有世界遗产55项,总数和意大利并列位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1. 古代的文明遗迹
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2. 近代的文化遗产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一)世界
中国
长城 、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 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二)中国
长城
莫高窟
明清皇宫——故宫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泰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二)中国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20年底,已达42个。
2. 世界之最
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迄今已有56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二)中国
课堂小结
巩 固 训 练
1.雅典卫城坐东朝西,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而明清故宫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则都集中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严整规矩。这种差别主要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所处历史时代的差异
C.政治文化地理的差异 D.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
C
2.古代希腊、中国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 )
①循山势而建,错落有致 ②兼有宗教、政治和生活多重功能
③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文化 ④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巩 固 训 练
3.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
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
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
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A
巩 固 训 练
4.“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对代表着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管理的一整套机制和行为……在全球化时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治理需要越来越多的全球治理其他领域资源的参与;另一方面,世界文化遗产本身也越来越多参与到全球治理的其他领域,如气候问题、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B.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C.各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遗产的责任
D.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有全球化思维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