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7张PPT)专题八 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专题知识框架专题线索梳理线索1:大国发展史(一)美国史近代 开发时期 ①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②16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开始“三角贸易”,把大量黑人贩卖到美洲,促进了北美地区开发和经济文化的发展③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形成了共同市场,美利坚民族也逐渐形成近代 美国独立战争 ①1775—1783年,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②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融入全球工业化浪潮,工业实力大增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现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一战前期,美国作为中立国,大发战争横财②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操纵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参与了对世界的瓜分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深远,使资本主义世界损失巨大罗斯福新政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与中、苏、英等26个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6月,开展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冷战 ①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提出马歇尔计划,也是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②1949年,成立“联邦德国”(“西德”),导致德国分裂③1949年,成立“北约”现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但至今仍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全球化、信息化)全球扩张 ①长期干涉并操纵古巴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②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欲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③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轰炸④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二)英国史早期殖民扩张 ①17世纪开始,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②17世纪下半叶起,战胜法国和荷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日不落帝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②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 ①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被美、德赶超;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一战 20世纪初,与法、俄组成三国协约,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一战后 ①1919—1922年先后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参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一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英国国际地位下降二战 ①1938年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②1940年—1941年,英国本土遭到德军的大规模空袭③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④1944年6月,与美国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⑤1945年2月,出席雅尔塔会议二战后 ①二战使英国实力大大削弱,在经济上依赖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加入“北约”②1973年加入欧共体,1993年加入欧盟(2020年1月正式脱欧)(三)俄国史近代 近代化开启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全面推行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对外扩张 ①17世纪晚期,俄国唆使蒙古族首领噶尔丹叛乱,康熙帝三次平叛②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侵略掠夺 通过对中国领土的掠夺,俄国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现代 一战 先是加入协约国,十月革命后选择退出一战苏联的建立 ①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同年,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②1921年,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次年成立苏联③斯大林时期,先后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严重阻碍了其持续、稳定发展现代 二战 ①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②1942年1月,成为《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之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③1942年7月—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④先后参加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⑤1945年,德国、日本先后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成为二战战胜国之一现代 冷战 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建立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争霸;1949年,在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致使德国分裂;1955年,成立“华约”,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抗社会主义发展 ①1949年,与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②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③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④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国家权力分散,政局急剧变化,苏联的政治经济矛盾进一步恶化现代 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重新崛起 在渡过苏联解体的社会动荡期后,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四)日本史大化改新 646年开始,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明治维新 1868年起,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使其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两次世界大战 ①一战中,1914年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1918年,成为战胜国之一②一战后,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上得到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③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行局部侵华;1937年7月7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④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⑤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⑥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二战后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经济上扶持日本;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五)法国史启蒙运动 18世纪开始,法国进步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 ①爆发: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②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拿破仑帝国 ①建立: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②巩固: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③覆灭: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巴黎公社 1871年3月,巴黎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公社失败两次工业革命 18—20世纪初,先后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一战前后 战前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美、德赶超,同德国矛盾加深,与英、俄组成三国协约战中 1916年,德国进攻法国的凡尔登,法军从8月开始反攻,挫败了德国的进攻战后 在巴黎和会上,成为操纵国之一,主张极力削弱德国,与英国控制国际联盟二战前后 战前 推行绥靖政策,与英国共同制造“慕尼黑阴谋”战中 1940年5月,遭到德军进攻;6月被德国占领,法国败降战后 1967年,和联邦德国等六国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欧洲联盟成立(六)德国史近代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马克思(德国人)与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 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和美国领先现代 一战 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并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凡尔登战役中伤亡惨重,从此陷入被动,最终向协约国投降。战败后遭到严重削弱,同时也激起了德国的严重不满,为二战的爆发埋下隐患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趁机组建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 1939年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随后大举进攻西欧和北欧,入侵苏联。法西斯侵略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德国最终战败,二战结束分裂 战后被分区占领,1949年,分裂成东德和西德欧洲联合 参与组建欧共体,欧盟成立后,成为重要成员国线索2:重要大国关系(一)美日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日本遭受美国侵略相互勾结侵华美国抑制日本敌对与战争合作与竞争并存 19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以来原因 主要表现①美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殖民扩张浪潮之中②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国门被打开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00—1901年,美国、日本共同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 1921—1922年,美国主持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达到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原因 主要表现日本法西斯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②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击溃日军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①日本重新崛起②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既定方针未变 ①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在经济上与美国形成竞争关系②近年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日本成为围堵中国的重要力量,美日关系日益密切(二)美俄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相互勾结相互敌视又相互学习战时同盟冷战对峙与争霸斗争与合作并存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月革命后—20世纪30年代初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原因 主要表现共同掠夺在华利益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同为英法的帮凶②1900—1901年,美、俄共同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重新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而进行合作 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与俄国共同对同盟国作战原因 主要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采取排斥及扼杀的态度和手段 ①十月革命后,美国参与了西方列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②列宁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验,实施新经济政策③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渡过经济危机④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大量引进美国技术设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原因 主要表现法西斯成为双方共同的敌人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②共同参加雅尔塔会议,共同参与了对日作战行动③德国战败后,共同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②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①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领导建立北约,遏制苏联②苏联领导建立华约与北约对抗③代表性事件:柏林墙的修建、古巴导弹危机等原因 主要表现①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②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①美俄关系总体平缓,两国的高层接触不断,经济、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②但随着北约东扩,美俄在中东和东欧地区再次出现政治和军事博弈,两国关系出现波折(三)美英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殖民与反殖民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与追随 17—18世纪19世纪—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今原因 主要表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775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同盟国的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国的利益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同在协约国集团作战,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②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署了《五国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原因 主要表现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国的利益 美、英共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联合作战,赢得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等,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原因 主要表现①英国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严重削弱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鼓动英美联合对抗苏联②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从经济上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进行援助③1949年,美国主导成立了北约,英国是其成员国之一④在美国侵略朝鲜、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中,英国始终追随美国(四)法德关系关系特征 时期 原因敌对合作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掠夺海外市场,矛盾与冲突加剧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 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重创,国际地位下降主要表现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两国分别加入协约国与同盟国,双方进行军备竞赛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国为主要交战国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参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严重削弱德国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很快占领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①法德和解,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先后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最终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专题突破素养卷(八) 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4·扬州中考)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A]开始了海外扩张 [B]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C]成立了国民议会 [D]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2.(2024·绥化中考)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萨拉托加大捷[C]雅克萨之战 [D]来克星顿的枪声√3.(2024·广东中考)与下图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4.(2024·枣庄一模)1804年,他已不满足于做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是要做凌驾于欧洲各国君主之上的帝国的皇帝。他( )[A]颁布了《人权宣言》[B]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C]颁布的法典为欧洲许多国家所参照[D]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5.(2024·成都中考)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1780年到1830年,工厂从乡村转移出来,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能源的大规模使用 [B]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 [D]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6.(2024·福建中考)“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A]拉美独立运动 [B]南北战争[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7.(2024·成都中考)1885—1890年期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日本( )[A]实施了“殖产兴业” [B]开展了倒幕运动[C]提出了“文明开化” [D]推行了废藩置县√8.(2024·乐山中考)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下图可知,当时英国(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发生变化[D]进入垄断阶段√9.(2024·临沂模拟)下图为英、法、德、美四国1870年和1913年工业增长率变化情况。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A]占有的殖民地比英法更多[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C]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D]城市化进程早于英法两国√10.(2024·广东中考)《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初,人们称它为“结束所有战争的和平条约”。但后来史学家们称它是“结束所有和平的条约”,其依据是该条约( )[A]未得到国联批准 [B]稳定了欧洲局势[C]激化了多种矛盾 [D]遏制了军备竞赛√11.(2024·云南中考)如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B]法国大革命的曲折[C]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2.(2024·陕西中考)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12年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9%,其中重工业增长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2%,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占70%以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 [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 [D]优先发展重工业√13.(2024·绥化中考)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C]征收粮食税 [D]国家干预√14.(2024·枣庄模拟)下面是美国1922—1937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D]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5.(2024·遂宁中考)202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5周年,某同学在学习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认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家利益[B]文化冲突[C]宗教矛盾[D]种族歧视√16.(2024·长春中考)法德两国曾是千年宿敌,二战后逐渐和解。这推动了(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联合国的成立[C]两极格局的形成 [D]欧洲走向联合√17.(2024·扬州中考)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18.(2024·吉林中考)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D]冷战√[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苏联的改革与发展进程[C]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947年 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0世纪60年代 勃列日涅夫改革1990年 德国统一1991年底 苏联解体19.(2024·枣庄模拟)大事年表能体现历史发展进程。下列大事年表可以归纳的主题是( )√20.(2024·临沂二模)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中国梦将在何时实现( )[A]中国共产党成立150年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年时[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D]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8分,22题16分,23题16分,共50分。21.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摘编自王绪苓《浅析拉美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特点》材料二 作为巴黎凡尔赛和会的补充和继续,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由美国倡导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①,以美国对日本和英国的优势而结束。美、日、英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达成了暂时的安宁,确定了西方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摘编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世纪全球史》材料四 自1989年东欧剧变与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格局过渡,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被突兀地提了出来。——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材料五 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中方愿同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摘编自2022年2月25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国家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处补充完整,并指出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国际新秩序名称。(4分)(3)材料三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历史现象的描述?这一历史现象的表现有哪些?(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新格局”是什么?(4分)(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请举一例)(2分)[答案] (1)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2)①处:《九国公约》。秩序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历史现象:冷战。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4)标志性事件:1991年,苏联解体。“新格局”:多极化趋势。(5)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举一例即可)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22.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1)材料一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指什么?(2分)(4)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2分)(5)当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大国风范的?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4分)[答案]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杜鲁门主义出台。(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4)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5)表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等。做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等。23.(2024·济宁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于是人们静静地站着,眼看着土豆顺水漂流,听着惨叫的猪被人杀掉,眼看着堆积成山的橙子坍下去,变成一片腐烂的泥浆;于是人们的眼里看到了一场失败;饥饿的人眼里闪着一股越来越强烈的怒火。——摘自[美]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1939年)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位次表项目 英 德 法 美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4 2 5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大约900万人战死,2 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四 9月1日凌晨4时许,德军53个师,2 800辆坦克,6 000门火炮,2 000余架飞机,40艘舰船,从西南、西北和北部兵分3路,对波兰不宣而战,发动突然袭击。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失去海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1/3,德国几乎失去全部投资。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欧洲的统治地位,正如欧洲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大量殖民地那样,二战后,欧洲同样时间失去大量殖民地。战争使欧洲精疲力尽,完全失去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情景源于哪一“危机”?面对这一“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而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怎样的道路?(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概括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四描述的这场战役是哪一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各国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的事件是什么?(4分)(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分别给欧洲带来的影响。(4分)[答案] (1)危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3)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失去世界中心的地位。专题突破素养卷(八) 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分值:9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4·扬州中考)有学者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使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他自己的掌握之中”。材料意在说明英国( )[A]开始了海外扩张 [B]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C]成立了国民议会 [D]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2.(2024·绥化中考)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萨拉托加大捷[C]雅克萨之战 [D]来克星顿的枪声3.(2024·广东中考)与下图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网球场宣誓》描绘了1789年发生在欧洲的重大事件,图中是国民议会的召开及贵族、教士、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做出合作姿势的情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4.(2024·枣庄一模)1804年,他已不满足于做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是要做凌驾于欧洲各国君主之上的帝国的皇帝。他( )[A]颁布了《人权宣言》[B]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C]颁布的法典为欧洲许多国家所参照[D]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5.(2024·成都中考)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1780年到1830年,工厂从乡村转移出来,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能源的大规模使用 [B]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 [D]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6.(2024·福建中考)“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A]拉美独立运动 [B]南北战争[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7.(2024·成都中考)1885—1890年期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日本( )[A]实施了“殖产兴业” [B]开展了倒幕运动[C]提出了“文明开化” [D]推行了废藩置县8.(2024·乐山中考)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下图可知,当时英国(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D]进入垄断阶段9.(2024·临沂模拟)下图为英、法、德、美四国1870年和1913年工业增长率变化情况。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A]占有的殖民地比英法更多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C]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 [D]城市化进程早于英法两国10.(2024·广东中考)《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初,人们称它为“结束所有战争的和平条约”。但后来史学家们称它是“结束所有和平的条约”,其依据是该条约( )[A]未得到国联批准 [B]稳定了欧洲局势[C]激化了多种矛盾 [D]遏制了军备竞赛11.(2024·云南中考)如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在列宁格勒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B]法国大革命的曲折[C]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2.(2024·陕西中考)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12年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9%,其中重工业增长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2%,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占70%以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 [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 [D]优先发展重工业13.(2024·绥化中考)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C]征收粮食税 [D]国家干预14.(2024·枣庄模拟)下面是美国1922—1937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 [D]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5.(2024·遂宁中考)202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5周年,某同学在学习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认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家利益 [B]文化冲突[C]宗教矛盾 [D]种族歧视16.(2024·长春中考)法德两国曾是千年宿敌,二战后逐渐和解。这推动了(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联合国的成立[C]两极格局的形成 [D]欧洲走向联合17.(2024·扬州中考)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18.(2024·吉林中考)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19.(2024·枣庄模拟)大事年表能体现历史发展进程。下列大事年表可以归纳的主题是( )1947年 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0世纪60年代 勃列日涅夫改革1990年 德国统一1991年底 苏联解体[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苏联的改革与发展进程[C]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20.(2024·临沂二模)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中国梦将在何时实现( )[A]中国共产党成立150年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年时[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D]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8分,22题16分,23题16分,共50分。21.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等……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摘编自王绪苓《浅析拉美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特点》材料二 作为巴黎凡尔赛和会的补充和继续,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由美国倡导召开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①,以美国对日本和英国的优势而结束。美、日、英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达成了暂时的安宁,确定了西方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摘编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世纪全球史》材料四 自1989年东欧剧变与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格局过渡,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被突兀地提了出来。——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材料五 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中方愿同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摘编自2022年2月25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国家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处补充完整,并指出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国际新秩序名称。(4分)(3)材料三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历史现象的描述?这一历史现象的表现有哪些?(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新格局”是什么?(4分)(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请举一例)(2分)22.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材料二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1)材料一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指什么?(2分)(4)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2分)(5)当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大国风范的?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4分)23.(2024·济宁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于是人们静静地站着,眼看着土豆顺水漂流,听着惨叫的猪被人杀掉,眼看着堆积成山的橙子坍下去,变成一片腐烂的泥浆;于是人们的眼里看到了一场失败;饥饿的人眼里闪着一股越来越强烈的怒火。——摘自[美]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1939年)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位次表项目 英 德 法 美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4 2 5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大约900万人战死,2 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四 9月1日凌晨4时许,德军53个师,2 800辆坦克,6 000门火炮,2 000余架飞机,40艘舰船,从西南、西北和北部兵分3路,对波兰不宣而战,发动突然袭击。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失去海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1/3,德国几乎失去全部投资。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欧洲的统治地位,正如欧洲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大量殖民地那样,二战后,欧洲同样时间失去大量殖民地。战争使欧洲精疲力尽,完全失去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情景源于哪一“危机”?面对这一“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而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怎样的道路?(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概括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四描述的这场战役是哪一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各国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的事件是什么?(4分)(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分别给欧洲带来的影响。(4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八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课件.ppt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素养卷8大国发展史及重要大国关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