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课件+专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五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课件+专题卷

资源简介

专题突破素养卷(五)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青海中考)“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
[A]建党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抗战精神
2.(2024·济宁二模)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强调,“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他认为必须建立党领导的农民武装。随后又在“八七会议”时进一步明确,“要用武力来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为践行此认识,毛泽东(  )
[A]参加北伐战争 [B]组织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起草中共一大党章
3.(2024·枣庄一模)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建立和巩固了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C]在革命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24·福建中考)1924年的《真正革命歌》写道:“真正革命党人应该加入国民军,要铲除军阀,与帝国主义死拼。我是国民军,我是国民军,打仗为救老百姓。”这表明了(  )
[A]作者的反帝反封建理念 [B]军事歌曲的大范围流传
[C]北伐取得辉煌战果 [D]群众积极参加革命
5.(2024·江西中考)如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
[A]走实业救国道路 [B]领导工人运动
[C]夺取中心城市 [D]“工农武装割据”
6.(2024·枣庄期中)我国每年的两会议题关注度极高,两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家大计。在1949年召开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讨论的核心议题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完成革命,缅怀先烈
[C]讨论成立新中国 [D]讨论选举领导人
7.(2024·江西中考)基于各主要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为了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于是发起(  )
[A]湘江战役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8.(2024·湖南中考)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  )
[A]重庆 [B]南京
[C]西安 [D]广州
9.(2024·扬州中考)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10.(2024·福建中考)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A]严明纪律观念 [B]武器装备精良
[C]革命乐观主义 [D]业余生活丰富
11.(2024·枣庄二模)以下展示的是《漫画》杂志第八期部分作品的名称。这反映的是(  )
《昨天多么狂妄,要打过鸭绿江。今天多么狼狈,已被逐出平壤》《骗子马歇尔》《华盛顿的伤病站》《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世界和平!》
[A]重庆谈判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
12.(2024·烟台一模)某文献出现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论述。该论述出自哪一文献(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3.(2024·武汉中考)“当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试车成功,当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新中国工业无数个‘第一’层出不穷的时候,中国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4.(2024·枣庄一模)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 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668人,占54.49%,党外人士558人,占45.51%,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提高决策科学性 [B]强调制度稳定性
[C]权力具有至上性 [D]具有广泛代表性
15.(2024·绥化中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6.(2024·天津中考)兰考人把焦裕禄带领大家种植的防治风沙的泡桐称为“焦桐”。焦裕禄被人民称颂为(  )
[A]“最可爱的人” [B]解放军好战士
[C]党的好干部 [D]“铁人”
17.(2024·湖北中考)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这表明我国(  )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18.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历史时整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A]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 [B]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完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D]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19.(2024·潍坊二模)习近平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他曾在著作中引用古典名句:“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这彰显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024·临沂一模)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使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认为这个炸弹更多的是心理武器。亚洲那些多少已经依附它的人,将更加依附于它。这主要说明原子弹的成功爆炸(  )
[A]打破了两极格局的形势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实力和国际威望
[C]改善了与美国关系
[D]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8分,22题16分,23题16分,共50分。
21.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带火了整个东北的旅游业。某同学来东北参加研学活动,他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为他答疑解惑。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时,仿佛看到当年在日军铁蹄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乡亲,看到遥望白山黑水,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东北妇孺学子。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沈阳等城市,解放东北全境。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自己的汽车。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建立起来了。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东北父老乡亲背井离乡、有家难归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5分)
(2)材料二描述了哪一场战役?(2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汽车城”建立在哪座城市?诞生于哪一时期?(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被称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是谁?在他身上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5分)
(5)该同学在研学活动中听到很多英雄人物故事,请你写出一位东北抗日英雄。(2分)
2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兼程,奋斗不息,取得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无非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
——摘编自《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国内生产总值1%,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我国先后与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科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摘编自《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材料三 1978—2021年中国经济变化简表
年份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7年 2021年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3 678.7 18 872.9 100 280.1 832 035.9 1 143 669.7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343.4 1 510.2 6 255.7 36 396.2 47 411.9
乡村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133.6 686.3 2 282.1 13 432.4 18 930.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总体规划。该规划在实施中选择了材料一中陈云所说“三条路”中的哪条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2021年取得的经济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对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自共产党员网
(1)“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6分)
材料二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和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4分)
材料三 见下图
(3)图中的“中国道路”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为了“凝聚中国力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政策或措施?(4分)
(4)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对图进行怎样的解释?(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9张PPT)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专题知识框架
专题线索梳理
线索1: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一大 1921年7月、上海到浙江嘉兴 ①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②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③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上海 ①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②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三大 1923年6月、广州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八七
会议 1927年8月7日、汉口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②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及时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新方针,使党在政治上大进了一步。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古田
会议 1929年12月、福建上杭县古田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遵义
会议 1935年1月、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七大 1945年4至6月、延安 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北平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第一届全
国人民代
表大会 1954年9月、北京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八大 1956年、
北京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十一
届三中
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①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十二大 1982年、北京 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新的局面
中共
十三大 1987年、北京 ①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共十三大以后,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深化改革开放,经受住国内外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完成治理整顿的任务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十四大 1992年、北京 ①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②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十五大 1997年、北京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共
十六大 2002年、北京 ①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②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
十七大 2007年、北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概括和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十八大 2012年、北京 ①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中共
十九大 2017年、北京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②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
二十大 2022年、北京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线索2: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探索
线索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二)时代精神推动社会发展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或人物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爱国运动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或人物
长征精神 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军长征
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或人物
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或人物
小岗村
精神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求是精神;风险共担、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的民主精神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铁人”精神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 王进喜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或人物
雷锋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雷锋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丝路精神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
专题突破素养卷(五)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青海中考)“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
[A]建党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抗战精神

2.(2024·济宁二模)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强调,“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他认为必须建立党领导的农民武装。随后又在“八七会议”时进一步明确,“要用武力来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为践行此认识,毛泽东(  )
[A]参加北伐战争 [B]组织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起草中共一大党章

3.(2024·枣庄一模)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建立和巩固了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C]在革命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24·福建中考)1924年的《真正革命歌》写道:“真正革命党人应该加入国民军,要铲除军阀,与帝国主义死拼。我是国民军,我是国民军,打仗为救老百姓。”这表明了(  )
[A]作者的反帝反封建理念 [B]军事歌曲的大范围流传
[C]北伐取得辉煌战果 [D]群众积极参加革命

5.(2024·江西中考)如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
[A]走实业救国道路
[B]领导工人运动
[C]夺取中心城市
[D]“工农武装割据”

6.(2024·枣庄期中)我国每年的两会议题关注度极高,两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家大计。在1949年召开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讨论的核心议题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完成革命,缅怀先烈
[C]讨论成立新中国 [D]讨论选举领导人

7.(2024·江西中考)基于各主要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为了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于是发起(  )
[A]湘江战役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8.(2024·湖南中考)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  )
[A]重庆 [B]南京
[C]西安 [D]广州

9.(2024·扬州中考)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10.(2024·福建中考)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A]严明纪律观念 [B]武器装备精良
[C]革命乐观主义 [D]业余生活丰富

11.(2024·枣庄二模)以下展示的是《漫画》杂志第八期部分作品的名称。这反映的是(  )
《昨天多么狂妄,要打过鸭绿江。今天多么狼狈,已被逐出平壤》《骗子马歇尔》《华盛顿的伤病站》《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世界和平!》
[A]重庆谈判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抗美援朝

12.(2024·烟台一模)某文献出现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论述。该论述出自哪一文献(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3.(2024·武汉中考)“当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试车成功,当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新中国工业无数个‘第一’层出不穷的时候,中国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4.(2024·枣庄一模)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 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668人,占54.49%,党外人士558人,占45.51%,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提高决策科学性 [B]强调制度稳定性
[C]权力具有至上性 [D]具有广泛代表性

15.(2024·绥化中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6.(2024·天津中考)兰考人把焦裕禄带领大家种植的防治风沙的泡桐称为“焦桐”。焦裕禄被人民称颂为(  )
[A]“最可爱的人” [B]解放军好战士
[C]党的好干部 [D]“铁人”

17.(2024·湖北中考)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千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这表明我国(  )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18.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历史时整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A]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 [B]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完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D]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19.(2024·潍坊二模)习近平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他曾在著作中引用古典名句:“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这彰显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024·临沂一模)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使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认为这个炸弹更多的是心理武器。亚洲那些多少已经依附它的人,将更加依附于它。这主要说明原子弹的成功爆炸(  )
[A]打破了两极格局的形势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实力和国际威望
[C]改善了与美国关系
[D]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8分,22题16分,23题16分,共50分。
21.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带火了整个东北的旅游业。某同学来东北参加研学活动,他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为他答疑解惑。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时,仿佛看到当年在日军铁蹄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乡亲,看到遥望白山黑水,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东北妇孺学子。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沈阳等城市,解放东北全境。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自己的汽车。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建立起来了。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东北父老乡亲背井离乡、有家难归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5分)
(2)材料二描述了哪一场战役?(2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汽车城”建立在哪座城市?诞生于哪一时期?(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被称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是谁?在他身上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5分)
(5)该同学在研学活动中听到很多英雄人物故事,请你写出一位东北抗日英雄。(2分)
[答案] (1)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辽沈战役。
(3)城市:长春。时期:“一五”计划时期。
(4)人物:王进喜。时代精神: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5)杨靖宇、马占山等。
2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兼程,奋斗不息,取得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无非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
——摘编自《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国内生产总值1%,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我国先后与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科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摘编自《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材料三 1978—2021年中国经济变化简表
年份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7年 2021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 678.7 18 872.9 100 280.1 832 035.9 1 143 669.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343.4 1 510.2 6 255.7 36 396.2 47 411.9
乡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133.6 686.3 2 282.1 13 432.4 18 930.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总体规划。该规划在实施中选择了材料一中陈云所说“三条路”中的哪条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2021年取得的经济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1)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道路:先重后轻(或优先发展重工业)。
(2)特点:政府重视,发展快;研究队伍大;研发投入多;国际合作密切;成果显著。
(3)成就: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等等。
原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的实施;科技的进步;加入WTO,国际市场扩大的影响;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等。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邓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对历代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自共产党员网
(1)“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思想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6分)
材料二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和最初开辟时的重要史实。(4分)
材料三 见下图
(3)图中的“中国道路”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为了“凝聚中国力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政策或措施?(4分)
(4)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对图进行怎样的解释?(2分)
[答案] (1)思想家:孔子。道德规范:仁。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主要特点:工农武装割据。重要史实: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3)会议:中共十二大。制度、政策或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优惠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西部大开发政策;兴边富民行动。
(4)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