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程标准: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材料一: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在大战期间忙于相互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于是,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之下,作为对西方殖民统治和侵略的一种回应,在亚洲大地出现了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及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与此同时,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形成战后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结合20世纪2、30年代前后中国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分析带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时代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那些指导成功的独立斗争的领袖,是曾就读于西方大学、体验过西方制度的运转,并且也熟悉不同于西方社会模式的苏联模式的一流人物,如甘地、尼赫鲁、苏加诺、纳赛尔等人。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20世纪20年代,带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时代因素有哪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
经济危机
政治上,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思想上,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
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
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使矛盾更加激化。
经济上,列强忙于战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1919年五四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
1921年中共成立
1935年币制改革
中国
对点训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主要历史条件有(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②十月革命后各国都成立了共产党组织 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掠夺殖民地激化了民族矛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拉丁美洲的革命与改革并行
非洲独立觉醒
亚洲民族民主的高潮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1930越南反对法国殖民者的斗争
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者的民族起义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爆发反对英国占领的斗争
印度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英国统治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斗争典型——印度尼西亚
“我们接受和平的原则,甚至我们接受这样的原则:和平比武力更好。这是一个原则……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则,如果对方使用武力,我们也有权使用武力。甚至为了从帝国主义手里解放我们的祖国,我们有充分的权利使用武力。这就是原则。”
——苏加诺
“印尼国父”苏加诺
阶段 领导者 方式或政策 结果
民族大起义
(1926-1927年)
民族独立运动
(1927年以后)
印尼共产党
(1920年成立)
印尼民族党
(资产阶级政党)
武装起义
遭遇残酷镇压
被迫转入地下
不合作政策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斗争典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一: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
——林承节《印度史》
1919年《罗拉特法案》:规定总督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随时可宣布戒严;不经起诉可逮捕、搜查和监督任何一个印度人;不加审讯就可以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
材料二:我承认每个印度人应给予赢帝国以慷慨无私的、毫不含糊的支持一战,我们期望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印度能成为英帝国的自治领地。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
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
“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解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
内涵:以爱与正义、和平的方式争取民族自治与独立,以非暴力与不合作的手段动员群众进行斗争。
斗争典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一:这是一位唤醒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 ——罗曼·罗兰
历史意义: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民族团结,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
材料二:甘地对“自治”的含义作了新的解释:如有可能,在英帝国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帝国独立。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
斗争典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时间 世界大事 英印矛盾 阶段措施 对英冲击
1920-1922
1930-1934
1940-1942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在印度实行欺骗与镇压相结合的策略,印度反英情绪高涨
英国殖民当局颁布食盐专营法,引起印度人民不满
英印商谈战后自治问题
“文明不服从”
“食盐进军”
“退出印度”
抵制英货席卷各个城市,一些政府部门瘫痪
几乎所有大型工业企业都发生政治罢工
二战后1947年印度独立
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改良变化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具有妥协性,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
2.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思考: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新”在哪里?
广度:涉及国家众多(广泛性)
深度:
①领导阶级:共产党、资产阶级政党(多样性)
②斗争手段:暴力、和平
③斗争目标:民族独立、民主要求(双重性)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
埃塞俄比亚
摩洛哥
1.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二)非洲
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袖
扎格鲁尔
里夫地区酋长
克里姆
皇帝
塞拉西一世
早期游行、示威、罢工、罢课、
罢市、街垒战和后期护宪运动
武装起义
游击战争
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②1922年3月,君主立宪国家并颁布第一部宪法;
③1923年;护宪运动,未获完全成功。
①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②1923年,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③1926年,里夫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1931年颁布了埃塞俄比亚第一部宪法
1941年恢复民族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部分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
埃塞俄比亚
摩洛哥
1882年英国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之后逐步控制了埃及的政治、经济、财政大权。一战期间,埃及被纳入英国的战时轨道,成为英国在近东的重要军事基地,还为英国提供了150多万青壮年劳力。英国也曾申明战后即给予埃及独立地位。同时战后英国商品输入的减少和加工订货的增加,也使埃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战争结束后,英国资本卷土重来,埃及的工商业遭到沉重打击,埃及人民更加希望尽快实现民族独立。
20世纪30年代的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落后的独立国家,生产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没有现代工业。海尔·塞拉西一世即位后,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设参众两院,但同时又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21年初,西班牙殖民军侵入摩洛哥里夫山区。
1.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
(二)非洲
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袖
扎格鲁尔
里夫地区酋长
克里姆
皇帝
塞拉西一世
早期游行、示威、罢工、罢课、
罢市、街垒战和后期护宪运动
武装起义
游击战争
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②1922年3月,君主立宪国家并颁布第一部宪法;
③1923年;护宪运动,未获完全成功。
①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②1923年,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③1926年,里夫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1931年颁布了埃塞俄比亚第一部宪法
1941年恢复民族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部分
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部落酋长和封建帝王主导民族运动
在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的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起主导作用
(三)拉丁美洲的双重革命
材料: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失败总是意味着他人的胜利;我们的财富哺育着帝国和当地首领的繁荣,却总是给我们带来贫困。殖民地和新殖民地时期的炼金术使黄金变成了废铜烂铁,粮食变成毒药。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王玫等译《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为什么独立后的美洲仍然需要进行民族民主运动?
外因:英美的政治渗透与经济侵略
(门罗主义、金元外交与大棒政策)
内因:政治上的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与经济上的封建大地产制度
没有完全摆脱对殖民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依附地位
阿根廷共产党
智利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巴西共产党工人运动
萨尔瓦多共产党全国起义
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国家。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三)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尼加拉瓜
桑地诺
“人民的良心”
“美洲自由的标志”
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
尼加拉瓜是中南美洲除巴拿马之外另一个开凿穿越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运河的理想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34年桑地诺被美国扶持的索摩查杀害。1961年,尼加拉瓜民主人士以桑地诺之名建立了“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
1933年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20世纪20年代,尼加拉瓜实际上沦为了美国的保护国。(手段:扶植亲美政权)
1979年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推翻长期效忠美国的索摩查家族
长期性、持续性,目标明确
(三)美洲——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对内:
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
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土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改革大土地所有制
遏制军事独裁势力“考迪罗主义”
摆脱帝国主义经济渗透
材料:1901-1917年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迪亚斯独裁政权,颁布了著名的1917年宪法……但是那些掌握政权后的资产阶级领袖,无意认真实施1917年宪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右翼保守势力的政治代表,完全与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合流。因此,墨西哥人民热仍然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压榨,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卢文璞《世界现代史(1914-1945)》
对点训练
2.“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炸弹的爆炸声……他建议同伴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衣服。”材料上,他领导的运动( )
A.表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立状态
C.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D.使本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3.“这里的”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是非洲独立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并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这里的”斗争指的是( )
A.埃及的华夫脱党 B.埃及的护宪运动
C.摩洛哥里夫地区的抗西、抗法斗争 D.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20世纪20-40年代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动摇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涨?
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20世纪20-40年代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有何特征?
拉丁美洲 亚洲 非洲
一战前 觉醒 独立 抗争
两次世界的发展之间 民族民主的高潮 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独立意识的觉醒
空间范围的普遍性:参与民族民主运动的国家与地区数量增加;
运动领导的多层次:运动的领导者包含了封建阶层、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和各国共产党;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从农民工人、资产阶级到封建贵族,逐渐具有全民族运动的规模;
运动目标的明确性:“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
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武装斗争、民主改革、非暴力不合作等多种方式
地区之间不平衡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地区的运动目标和途径存在差异;
影响更加深远: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动摇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自由讨论:试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分析,亚非拉国家之间为何需要“同舟共济”?
万隆会议
恢复联合国席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