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单元教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单元教学)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能够构建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演变时间轴,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2、通过学案预习以及课上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知识;3、利用材料情境进行问题设计,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难点 1、能够构建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演变时间轴,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2、通过学案预习以及课上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知识;
命题分析 从考查的力度来看,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年年都有。考查形式上,将继续以选择题为主,材料解析题也会涉及。考查内容上,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商帮、“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资本主义萌芽等将是考查的重点。考查热点包括:(1)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成果是备考的重点。(2)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备考策略 复习主干知识时,注意理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讲设计的历史概念包括经济结构、小农经济、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精耕细作、曲辕犁、坊市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及重农抑商政策等,对这些历史概念理解应该强于记忆。在进行具体复习时,要注意中国古代的先民,通过劳动创造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注意结合唯物史观来统领复习,注意经济制度不完全是经济问题,还有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评价目标(课时) 1、通过填充时间轴、构建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时空观念,完成学习任务一: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时空观念;2、通过学案预习以及课上知识梳理完成学习任务二:夯实本单元基础知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3、通过学案上的素养提升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三: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具 课本、PPT、学案
教学方法 1、复习导入法引入课题构建时空观念;2、通过预习以及课上补充夯实基础;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究等方法提升核心素养,运用讲解法、谈话法、史料分析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跟踪训练题进行知识对点训练,评价反馈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共 案
课时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
课时一导入新课:学习任务一:【构建时空观念】学习任务二【夯实基础知识】学习任务三【合作探究】课时二:习题课课时三:学习任务一【夯实基础】学习任务二【素养提升】学习任务三【夯实基础】学习任务四【素养提升】课时四:习题课课时五:学习任务一【夯实基础】学习任务二【素养提升】学习任务三【素养提升】课时六:习题课 复习导入法 第一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提供时间轴,指导学生构建 教师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填充一 、 古代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制度(一)中国农业的起源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表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寻找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成就有哪些?1、作物种类的增多2、生产工具的进步 耕作方式的改进 生产技术的提高:5、农业灌溉的发展:6、水利事业的兴修: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演进:公有制----------国有制---------私有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原因:(四)主要经济形态——小农经济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习题见练习册选题---略教师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三、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一)手工业的概念: 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二)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三)重要成就(教师提供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填充)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习题见练习册选题---略教师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四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各时期商业发展概况1.宋以前:发展曲折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以来:隋唐时期:2.宋元时期:商业繁荣两宋时期:元代:3.明清时期:依然繁荣表现: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2.城市的发展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两宋以前多是政治军事中心,两宋以后也成为经济中心)(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西汉:唐朝: 两宋:元朝:明朝:清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并依据教材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五、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一)重农抑商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影响:前期: 后期:(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原因:评价:;(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1、概念: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2、概况-----时间:明朝中后期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地区:江南地区一些手工业部门 标志:出现了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3、缓慢发展的原因:资金: 劳动力: 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 国家政策: 根本原因: 习题见练习册选题---略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时间轴填写重大事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归纳整合并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原因并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原因并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做题讲题学生了解过程重点把握南移完成的时间即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此学习任务并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并展示学习成果(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劳动分工日益细化。(2)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3)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4)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5)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学生做题讲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此学习任务并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开展合作学习,完成此学习任务并展示学习成果(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评价:消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之后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学生做题讲题 设计意图:构建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夯实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道理训练解题思路技巧以及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梳理夯实培养学生形成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运用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评价历史现象加强基础知识的梳理夯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形成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运用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评价历史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基础知识的梳理夯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思路技巧以及巩固基础知识
板书设计
素养提升——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摘编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
要求:据材料一、二,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