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一轮验收试题


2025.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邦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
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第1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观察下列出土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文物,
其呈现的共同特点说明中华文明

半坡烟址人面鱼纹彩淘盆
河姆渡遗址骨相内黎古红山文化逢址)
A.领先于世界的其他文明
B.促进了早期国家的诞生
C.已经形成早期礼乐制度
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
2.青铜器利簋刻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尚书·牧誓》也记载:“时甲子
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利簋和《尚书》共同记载的历史事件
A.巩固了疆土
B.灭亡了商朝
C.被犬戎所灭
D.铸造技术高
3.《后汉书·蔡伦传》中记载:“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此后没有不采
用这种方法的了),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材料中“自是莫不从用焉”的原因是
A.质地很粗糙
B.刻版很灵活
C.价格很昂贵
D.统治者支持
4.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右图,下列历史信
息解读正确的是该事件
A.标志着孙刘联军惨遭失败
B.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C.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D.使得曹操建立的政权土崩瓦解
5.“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
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这首《无家别》中的“世乱”
A.是安禄山和朱温所发动
B.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九年级历史试题
C.是因藩镇割据局面导致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6.右面政权示意图中,空白方框所代表的政权
A.是阿骨打建立的大金政权
B.灭掉了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C.与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
北宋
南宋

D.遭到了文天祥的英勇抗击
7.大清帝国曾在某次战争前致信沙皇俄国:“尔之俄罗斯人,进入我方边内,践踏山水,抢夺民
众妻儿,扰乱不止…然尔却愈加派俄罗斯人,抢掠我方边内地方滋事,还接纳逃人故兹派兵征
讨雅克萨。”战后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的条约
A.割占了我国的新疆伊犁地区
B.肯定了库页岛是中国的领土
C.是我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逼迫中国在台湾正式建立省
8.“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光)、
咸(丰)以来无此捷。”这首《冯将军歌》作于1885年,作者为清代文学家黄遵宪。诗中的“捷”发
生于
A.中法战争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收复新疆期间
9.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
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10.“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
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11.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翻过高耸入云、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走过遍布沼泽、杳无人烟的茫茫
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1935年10月,历经艰难险阻,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是
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2.1935年的一天,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B.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13.右图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合影。此照片反
映的历史事件
A.反映民众“打倒列强除军阀”愿望
B,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为中国的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D,揭开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14.“四个全面”的内涵表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
党”演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C.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15.右图是1955年《人民画报》第12期封面:农民面对大丰收的喜悦之
情溢于言表。此场景应发生在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D、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6.2011年初,某国际组织发布年度经济报告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
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0年达到约5.88万亿美元,显著超过此前长期
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