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3课一、选择题1.我国自古强调“农为邦本,本国邦宁”下面四幅图中出现在唐朝并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农业工具是( )A. B.C. D.2.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下面三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铁器牛耕的出现C.冶铁技术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进步3.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下表史料B和C属于( )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行业),四面立邸(货栈), 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店肆(店铺)如东市,浮寄流寓(流动人口),不可胜计。 --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A B C DA.实物史料 B.图片史料 C.文献史料 D.影像史料4.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下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问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反映出唐朝( )A.经济高度发达 B.科技世界领先C.文化兼容并包 D.和亲政策延续5.一班学生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课题时,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①处应该是( )A.李白诗歌浪漫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游天竺 D.隋炀帝征朝鲜6.《步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黄巢起义 C.郑和下西洋 D.岳飞抗金7.唐朝设置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的区域是今天的( )A.西藏 B.新疆 C.辽宁 D.台湾8.今年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向我们重现了长安城的辉煌。长安城规划井然有序,东、西两市商铺林立;人口百余万;国内外商人、学者云集于此。可见,当时的长安城( )A.生活丰富 B.对外交流频繁 C.繁荣开放 D.农业技术发达9.七年级(3)班同学们围绕“唐朝杰出诗人”这一主题举办演讲比赛,下面是王晓同学的演讲稿(部分),据此可知她选择的诗人是( )他在灯火、花香四溢的都城长安,宛若仙人登场。 他蔑视权贵,超凡脱俗……他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表现出 “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 “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A.李白 B.白居易 C.柳公权 D.杜甫10.唐诗对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下列唐诗与其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诗句 反映的社会现实A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显示了唐朝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B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昼梦》 反映了唐朝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状况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揭示了人民的疾苦D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法曲》 反映了唐朝时期各民族的相互交融A.A B.B C.C D.D二、简答题11.梦回盛唐,重温当时唐朝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物质】(1)唐朝前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请写出此时发明的生产工具一例。(2)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请写出此时生产的瓷器两例。【文化】(3)唐朝哪位诗人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以擅长人物画闻名的画家是谁?哪位书法家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4)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1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制度篇(1)科举制是我国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它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探究二经济篇(2)唐朝时期发明和推广的两种新农具是什么?探究三文化篇(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享有“诗仙”美誉的唐代诗人是谁?探究四感悟篇(4)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13.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请写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的名字、代表作品或诗歌特色。三、综合题14.唐朝时期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材料二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出现的两种新的先进生产工具的名称。材料三 上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皇帝的什么民族政策?材料四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4)材料四中的“公主”是指谁?15.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1)写出材料一A、B、C代表的地点。(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材料二中“隋亡为此河”和“共禹论功不较多”的原因?材料三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须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救舟。——(唐)吴兢《贞观政委》材料四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开元纪事》(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写出唐朝盛世局面名称及其统治者?材料五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4)材料五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民族交往的方式?(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1)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成为什么?材料二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2)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二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联如父母。”(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材料四:“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4)材料四杜甫描述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什么?1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哪些农业工具进行了创新 (举两例)(2)隋唐时期在选拔人才方面进行了创新,采用了什么制度 (3)我国唐朝的主要文学表现形式是什么 (4)下图是隋朝大运河。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都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考古发现,在距今4300~4100年的淮阳平粮台古城道路下埋有三列陶质直筒形的排水管道(见如图),管道每节长0.35~0.45米不等,其一端口径为0.23~0.26米,另一端为0.27~0.32米。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城镇地下排水设施。——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材料二 唐长安城宫殿内的排水体系非常严密,在唐西内苑故址发掘出土了一段唐代排水渠,属于地下暗渠,渠底和渠口铺砖或石,每隔一段即安装一组闸门,闸门拆卸自如。第一道闸门由铁条构成直棂窗形;第二道闸门为布满菱形镂孔的铁板(见如图)。——摘编自涂师平《中国水文化遗产考略》(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排水设施分别有哪些巧妙之处?(2)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排水系统的认识。四、材料题19.判断题: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1)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属于史料类别中的文献史料。( )(2)乐舞俑佣出土于陕西西安,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3)乐舞俑饱含异域风情,反映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20.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下列历史人物的问题。(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在位时的年号是“贞观”,他是谁 人们把他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其为了加强汉藏友谊,把谁嫁到了吐蕃 (2)唐朝时期经济繁荣鼎盛,其中农业发展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根据图二,试回答唐朝时期的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为?除农业外,还有哪些行业得到发展?试卷第1页,共3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第3课》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C B A B C A B1.C【详解】根据“出现在唐朝”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出现了新型耕作工具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便于耕作,大大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C项正确;铁农具是在春秋时期出现,排除A项;翻车是三国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排除B项;秧马是宋代出现的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2.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工具都与农业生产有关,而且是农业耕作方式进步的表现,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得到推广,唐代曲辕犁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生产工具的进步,D项正确;上述都不是原始社会生产工具,是古代封建社会的,排除A项;铁器牛耕出现于春秋时期,曲辕犁是唐朝的,排除B项;图示内容反映的是农业耕作方式,牛耕和冶铁技术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3.A【详解】据材料“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可知,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达,属于实物史料,A项正确;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属于图片史料,概括不全,排除B项;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属于文献史料,排除C项;影像史料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根据材料“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融洽,呈现出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C项正确;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是农业进步,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唐代科技,且未与其他国家对比,无法得出科技领先世界,排除B项;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与和亲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根据材料框架图“盛唐气象”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民族交融方面的具体表现是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B项正确;李白诗歌浪漫是唐朝文艺多彩的表现,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项;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隋炀帝征朝鲜发生在隋朝时期,与材料“盛唐气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依据题干“《步辇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画家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以641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婚的事件为背景,是一幅成功地描写古代吐蕃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友好交往的历史画卷,A项正确;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是发生在明代的航海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排除C项;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历史背景是金军大举南下,排除D项。故选A项。7.B【详解】据题干“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B项正确;唐朝时期西藏称吐蕃,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排除A项; 渤海国由靺鞨粟末部联合其他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句丽部所建,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排除C项;唐朝时期中央还没有对台湾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排除D项。故选B项。8.C【详解】据题干“长安城规划井然有序,东、西两市商铺林立;人口百余万;国内外商人、学者云集于此”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长安城的商业繁荣,人口众多,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因此体现了当时的长安城繁荣开放,C项正确;生活丰富与“国内外商人、学者云集于此”无关,不能完整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文化昌盛在题干中有一定体现,但不是最突出的特点,没有体现出长安城规划繁荣,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长安城的商业、人口等情况,并没有直接体现农业发达,唐代农业技术领域的发达指的是曲辕犁和筒车的应用,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宛若仙人登场。他蔑视权贵,超凡脱俗……他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表现出‘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关的诗人是李白。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A项正确;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柳公权是唐朝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的大意是不知要怎样才能结束战争,让人人都能从事农业生产,好使这普天之下再没有一个苛吏来横索税钱,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来"的大意是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显示了唐朝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大意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揭示了人民的疾苦,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大意是女人都愿嫁作西域的男子为妻而学习西域的衣着打扮,那些以歌舞为业的歌女也愿学习西域的音乐舞蹈来表演,反映了唐朝时期各民族的相互交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1.(1)筒车(曲辕犁)。(2)青瓷、白瓷、唐三彩。(任选两例)(3)杜甫。阎立本。颜真卿。(4)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作为中国人,感受到民族的自豪感和骄傲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有曲辕犁和筒车,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得出唐朝发明的筒车(曲辕犁)。(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得出唐朝生产的瓷器,青瓷、白瓷、唐三彩。(任选两例)(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人们称他的诗为“诗史”,得出唐朝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阎立本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得出擅长人物画闻名的画家是阎立本;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4)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作为中国人,感受到民族的自豪感和骄傲等。(符合题意即可)12.(1)标志:创立进士科;(2)曲辕犁;筒车;(3)李白;(4)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应勇于创新等。【详解】(1)标志:结合所学,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2)农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发明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质量和效率;唐朝农民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诗人: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4)认识:开放题,可围绕创新的作用方面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应勇于创新等。13.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特点:飘逸洒脱,充满想像力和感染力。杜甫;“三吏”“三别”等;诗风淳朴厚重。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等;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答其他的代表作品也可以)【详解】本题考查唐诗发展,结合所学唐诗发展的内容,选择成就最高的三位诗人展开叙述即可,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结合所学可知,李白的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其特点是飘逸洒脱,充满想像力和感染力。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其特点是诗风淳朴厚重。白居易的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其特点是平易近人,通俗易懂。14.(1)统治者:唐玄宗李隆基。(2)生产工具:图A:曲辕犁;图B:筒车。(3)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4)人物:文成公主。【详解】(1)统治者:依据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描写了唐朝唐玄宗在位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2)生产工具:图A: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图A是犁地用具曲辕犁,曲辕犁控制了入土深浅,提高了耕作效率;图B: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图B指的是灌溉用具筒车,节省了人力。(3)民族政策: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以得出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4)人物:根据材料“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15.(1)A:涿郡;B:洛阳;C:余杭郡。(2)原因:大运河的开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名称、统治者: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4)开明的民族政策;和亲、战争、册封、设置机构。(答一点即可)(5)时代特征:繁荣和开放。【详解】(1)地点:根据图片可以得出,图片指的是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北抵涿郡、南达余杭,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的沟通,所以A指的是大运河的北端涿郡;B指的是大运河的中心洛阳;C指的是大运河的南端余杭。(2)原因:“隋亡为此河”:结合所学知识,这个观点认为修筑大运河是隋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大运河的开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共禹论功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这个观点认为大运河的作用很积极,结合所学知识,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达余杭,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名称、统治者:根据材料“舟所以须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观点,唐太宗年号贞观,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所以指的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根据材料“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结合所学知识,开元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这一时期是唐朝鼎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所以指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4)民族政策: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出唐朝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民族交往的方式包括和亲,包括文成公主入藏、战争,例如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册封,例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设置机构,例如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5)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所以隋唐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是繁荣和开放。16.(1)贞观之治。(2)科举制。(3)开明的民族政策;事例: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4)安史之乱。【详解】(1)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成为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2)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通过科举制度将材料二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严格了进士科考试的录取,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长策就是指科举制度。(3)政策: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事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合同为一家。(4)称为:根据材料四“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杜甫描述的是755-763年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17.(1)筒车、曲辕犁。(2)科举制度。(3)唐诗。(4)邗沟、通济渠。(5)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勇于实践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创新: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筒车、曲辕犁。(2)制度: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在选拔人才方面进行了创新,采用了科举制度。(3)表现形式: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故我国唐朝的主要文学表现形式是唐诗。(4)经过的运河段:根据“图示隋朝大运河”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一共分为四段,从北至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故从江都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邗沟、通济渠。(5)启示: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努力学习等方面进行归纳。如: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勇于实践等。18.(1)巧妙之处:材料一中的排水管道采用直筒型方便排水,两端口径的设计便于相互衔接;材料二中的排水系统可有效防止渠道淤塞,可拆卸闸门方便进行清理。(2)认识:我国古代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排水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反映了古人对排水设施的重视;古代排水系统为其后历代乃至当今城市排水设施和排水系统的规划及建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等等。【详解】(1)巧妙之处:根据材料一“其一端口径为0.23~0.26米,另一端为0.27~0.32米”“陶制直筒形排水管道”可以看出材料一中的排水管道采用直筒型方便排水,两端口径的设计便于相互衔接;根据“属于地下暗渠,渠底和渠口铺砖或石,每隔一段即安装一组闸门,闸门拆卸自如。第一道闸门由铁条构成直棂窗形;第二道闸门为布满菱形镂孔的铁板”可知,材料二中的排水系统可有效防止渠道淤塞,可拆卸闸门方便进行清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认识:我国古代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排水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反映了古人对排水设施的重视;古代排水系统为其后历代乃至当今城市排水设施和排水系统的规划及建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等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19.(1)错误(2)未涉及(3)正确【详解】(1)根据题干“左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可得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实物史料,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故填错误。(2)题干未涉及乐舞俑现在藏于哪个博物馆,故填未涉及。(3)根据题干“左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舞俑正伴随乐曲旋律翩翩起舞”可得出,乐舞俑饱含异域风情,反映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情况,从题干中可以得出,因此填正确。20.(1)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贞观之治。人物:文成公主。(2)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曲辕犁;筒车。行业:手工业;商业。【详解】(1)人物:根据图一信息和所学可知,图一中的历史人物唐太宗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在位时的年号是“贞观”。时期: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人物: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为了加强汉藏友谊,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2)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根据图二信息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的耕种工具是曲辕犁,适于精耕细作;灌溉工具为筒车,大大节省人力。行业:根据所学可知,除农业外,唐朝的手工业、商业也得到发展。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