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素质评估试题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 20小题, 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1 .1949 年,前清翰林张元济感慨道 :”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真是荣 誉极了,高兴极了”。材料中“人民的协商会” ( )
A .确立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 .决定开展土地改革
C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D .于开国大典后举行
2 .关于西藏解放问题,毛泽东指示给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写信、邀请班禅进京、解决班禅与达赖的关 系;邓小平亲自拟定了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的“四条策略方针”和后来修改的“十项条件”等。由此可 见,西藏和平解放( )
A .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B .受到了西藏各界欢迎
(
时间
事件
1949
年
10
月
1
日
开国大典
1951
年
5
月
西藏和平解放
1950-1952
年底
土地改革
1950-1953
年
抗美援朝战争
)C .得益于中央政府努力 D .符合西藏人民的得益
3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右表信息, 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 .人民政权建立和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4 .右图是 1949—1952 年新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图中数据变化得益于( )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 .土地改革的进行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5 .如下是“一五”计划我国实施的 156 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统计表。这表明当时我国( )
项目 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建设 军事工业 机械工业 钢铁和有色金属 化工 轻工和医药
比例 35% 29% 16% 13% 5% 2%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 .已经成为工业化强国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
7 .20 世纪 50 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 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 织起来”。材料意在强调( )
A .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B .农业合作化落后于工业化
C .土地改革存在严重不足 D .人民公社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8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中药名牌老店的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 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 .实行公私合营 B .强制没收 C .加入人民公社 D .互助合作
9 .有媒体评论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 :“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 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
A .中共七大 B .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八大二次会议
10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 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这一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1 .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发表文章鲜明指出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 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该评论( )
A .推动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B .统一了全国各界的思想认识
C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D .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2 .如下图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④ 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13 .1981 年,被誉为“迈出承包、雇工第一步”的陈志雄在当地引起了众多非议。是年 5 月 15 日,《南
方日报》刊发头条,大胆肯定了这个搞活搞好渔业生产的能手。这反映了( )
A .土地改革深受农民的欢迎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可行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决策正确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实现
14 .1979 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建设之初,工人干劲不大。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工程处对超出定额 任务者进行计件工资奖励,大大提高了工人劳动积极性。这说明( )
A .按劳分配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性 B .兴办经济特区扩大对外交流
C .政企分开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D .对外开放加速我国经济建设
15 .截至 2011 年初,我国民营经济主体数量超过了 4000 万户,已占国家 GDP 的 50%以上,占国 家税收的 50%左右。这说明( )
A .市场经济体制成效显著 B .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C .引进外资力度不断加大 D .私有制经济成为经济主导
16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写道 :“如果说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 舞台,那么,30 年后 …… 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是( )
A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B .浦东开发区的成立
C .对外开放推向内陆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 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该段文字出自于( )
A .中共十七大报告 B .中共十八大报告
C .中共十九大报告 D .中共二十大报告
18 “以经济密度论英雄,以发展效率论能耐” ,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是深圳 40 年来的精 神缩影。其内涵是( )
A .刻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B .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C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 .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19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 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全面从严治党
20 .现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 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足发展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
C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D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二、非选择题(共 5小题, 30分)
21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 : 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 …这是一个民族告别屈辱历史、焕发新生的日子。中华 民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苦难,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 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中国曙光》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 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 ……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 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3 分) (2)材料二中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中,请列举涌现出的两位战斗英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概括“激战”的胜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 分)
22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 : 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逐步在全国推开;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迈出关键 一步。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 南方谈话” ,指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改革开放胆子 要大一些”。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改革开放初期在农村和沿海城市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2 分)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 南方谈话” 对改革开放的影响。(2 分)
3.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历史意义的认识。(2 分) ·
23 .阅读 下列材
料,回答 问题。(6 分)
材料一 :
材料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 路线,全国掀起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虽然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材料 一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谁?(3 分)
(2)材料二出现的失误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克服困难改变现状,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 施?(2 分)
(3)“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吸取什么历史教训?(1 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 :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 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从“ 摸着石头过河” 到“ 闯出一条新路” ,用改革开放这把金钥匙,打开拥抱世界的 大门,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 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摘自《 人民日报 》( 2019年 5月 13日)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通过“我们的工作”制定具 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 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这一伟大跨越的“金钥匙”是什么?这把“金钥匙” 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2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简要归纳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进程?(1 分)
25 .请你根据以下五课的标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单元主题,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5 分)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第 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34
第 8课 经济体制改革 38
第 9课 对外开放 42
第 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6
第 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53
24-25 下学期期中素质评估八年级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5 CCABB 6-10 DAACB 11-15 DABAA 16-20 DDCDB
二、材料解析题( 30 分)
21 .( 7 分)(1)事件: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分)
理解: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 国家独立自主和人民当家作主;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2 分)
(2)黄继光、罗盛教(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2 分)
积极影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 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
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 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 分)
22( 6 分)
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或推进对外开放)。(每点 1 分, 共 2 分)
2. 影响:打破了“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 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
段。(每点 1 分,共 2 分)
3. 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是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 了坚实基础。(任答一点得 2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3 .( 6 分)(1)王进喜;雷锋;焦裕禄。(3 分)
(2)中央提出了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2 分)
(3)结合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等。 (1 分)
24 .( 6 分)(1)标志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法律文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3 分)
(2)“金钥匙”是:改革开放。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分)
(3)发展历程:从“站起来”到“ 富起来”再到“强起来”。 (1 分)
25. ( 5 分)示例: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阐述: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 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 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进 行,同时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 区一内地” 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 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2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 国梦” ,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