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协作区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的字母编号填写在答题卡里))1.中国古代许多中央王朝与西藏地区有密切往来,以下哪一事件密切了唐朝和西藏地区联系( )A.文成公主入藏 B.设西域都护 C.设北庭都护府 D.设安西都护府2.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遗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武则天曾经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材料体现了武则天(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4.以下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统一”表格。其中有一处错误是( )A.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B.1271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C.1276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元攻破临安,北宋灭亡D.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5.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文天祥 B.岳飞 C.寇准 D.秦桧6.今天的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7.《全球通史》中写道:“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里的“游牧民族”指哪一民族( )A.满族 B.氏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8.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的建立者是 ( )A.李渊 B.李世民 C.李治 D.李隆基9.唐朝出现的曲辕犁和筒车这两种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10.1115年阿骨打建立大金政权,其民族是( )A.党项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11.907年,后梁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后梁政权的建立者是( )A.朱温 B.李治 C.王莽 D.刘备12.某历史板报中有四个栏目(见下图)。由此推断该历史板报的主题是( )主题: 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的政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A.唐朝的政治 B.北宋的政治 C.南宋的政治 D.元朝的政治13.下列历史事件与隋炀帝杨广有关的是( )①建立隋朝 ②设置进士科 ③下令开凿大运河 ④灭掉陈朝,实现统一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14.能够为“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依据的史实为( )A.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的设立 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设立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四等人制的实施15.“唐朝时,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唐代女性流行着男装,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上述这段话说明了唐朝时期( )A.民族交往与交融 B.文学艺术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16.下列变法或改革,发生在北宋时期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唐玄宗改革17..隋朝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丰富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分别指( )A.都江堰、分封制 B.长城、小篆C.大运河、科举制 D.清长城、文字狱18.从唐初至开元年间,劳动人民开辟出大量荒地,大大扩大了垦田面积,农业生产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下列不能反映这一时期唐朝农业繁荣发展的是( )A.修建很多水利工程 B.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C.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D.垦田面积逐渐扩大19.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宋时期。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特征。下列政权中曾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是( )A.辽 B.西夏 C.金 D.北宋20.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途径和动力。元朝时,来自中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通婚,逐渐吸收交融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藏族 B.党项族 C.回族 D.女真族21.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户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并进行训练。这一措施( )A.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消除了农民起义的根源C.扩大了禁军的兵员数量 D.减轻了农户的赋役负担22.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D.后唐政权的建立23.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 )A.唐蕃和亲 B.中外交往 C.北人南迁 D.边界贸易24.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唐朝的制度传播到日本 B.唐朝时期中日交流密切C.日本仿唐制建立了国家 D.很多日本人定居在中国25.下组图片是学校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中的插图,由此判断本期展览的主题是( )民族交融 B.经济发展C.文化成就 D.中外交往26.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 )A.割据军阀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大将发动兵变 D.皇族内部争夺皇位27.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政府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是( )①安西都护府 ②西域都护府 ③北庭都护府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1279年,攻占南宋都城,完成全国统一的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陆秀夫 D.文天祥29.宋朝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在当时有名的沿海城市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反映了( )A.宋朝政府重视外国商人教育 B.宋朝统治者鼓励对外通商C.宋朝海外交通十分发达 D.宋朝和外国保持友好关系30.诗歌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杜甫的诗淳朴厚重、沉郁悲伤,语言精练凝重;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出身不同 B.生活背景不同 C.思想性格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隆街中学2025年春七年级历史中段测试答题卡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二、材料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朕今选文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太祖实行的政策的特点。(2 分)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实行这种政策的利和弊。( 6分)利:弊: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材料二: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 分)为改变这种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4 分)依据:举措:(2)材料二中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是什么?( 2 分)这一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制度:作用:(3)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2分)请说明你的理由。( 4 分)我认为 更好。理由:3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通过比较,试写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4 分)相同的措施:(2)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期间分别出现了什么局面?( 4 分)唐太宗: 唐玄宗:(3)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2分)请简单评价三位唐朝皇帝中你最佩服的一位。(4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A B C B D D A A C A B B C C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C C C C A C B B D C B B B B二、材料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朕今选文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太祖实行的政策的特点。(2 分)特点:重文轻武(崇文抑武)。(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实行这种政策的利和弊。( 6分)利: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弊: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材料二: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 分)为改变这种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4 分)主要依据:门第。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材料二中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是什么?( 2 分)这一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科举制度. 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2分)请说明你的理由。( 4 分)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度更好,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当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3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通过比较,试写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4 分)相同措施:重视农业生产,重视选拔人才,重视整顿吏治,完善了科举制度。(2)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期间分别出现了什么局面?( 4 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3)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2分)请简单评价三位唐朝皇帝中你最佩服的一位。(4 分)示例:武则天。评价: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三位人物,任选其一,从这一人物的功绩方面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