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这是一片活字印刷的佛经残页,这片残页是1965年在浙江温州的白象塔内发现的,现收藏于温州博物馆。经鉴定,佛经残页是在约1100年用活字技术印刷的,并且采用的是胶泥活字。这件印刷品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辽宋夏金元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呢?
学习目标: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改进、应用与传播,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天文、理学、文学和史学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文化繁荣的原因。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出现
时,我国已出现雕版印刷术。
唐朝
证据:实物史料( )
材料一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 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雕版印刷技术都有哪些弊端?
利用率低
费工费时
必须改进
不能修改
【唐】《金刚经》雕版印刷品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改进
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活字印刷术问世。
毕昇,北宋布衣,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活字印刷术“活”在哪里?
变“死”版为“活”版;
变“死”字为“活”字;
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发展
后来,能工巧匠又发明了木活字;
元朝科学家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创新。
元朝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活字按音韵排布,排版时只要转动轮盘,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拣出要用的字。
元朝中期,出现了锡活字印刷。锡活字是中国古代最早被发明的金属字。由于印刷时不易上墨,所以未能普及。
肇自唐世,精于宋人,扩于元代。 ——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
13世纪,传入朝鲜
经过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材料三 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大量图书得以刊印,进而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四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学者罗伯特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影响:推动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4.传播
活字印刷
激光照排印刷
激光打印机
3D打印机
现代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光与电”的时代,如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
【知识拓展】现代印刷术的发展
如今,数字印刷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印刷品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印刷技术的发展持续推动着人类的文化进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便利和享受。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指南针
1.起源
司南
有观点认为,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根)指南
——王充(东汉)《论衡》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发展
罗盘针
材料五:“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六: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
——南宋《诸蕃志》
开始应用
广泛应用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3.传播
13世纪时,指南针经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材料七 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知识拓展】现代导航技术的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之一(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在轨卫星已达39颗。从2017年底开始,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进入了超高密度发射。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RNSS服务,在轨卫星共39颗。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火药
1.起源
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乡,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等混合物有燃烧爆炸特性。
硝石
硫磺
木炭
2.运用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唐末的火箭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火药
3.推广
宋元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战争接连不断,火药被更多地用于战争。
元朝时,用金属作筒,发明了火铳,它比突火枪的威力更大。
元代火铳
火铳: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小口径火铳是枪的前身,大口径火铳是火炮的前身。
相关史事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火药
4.传播
13世纪时,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影响: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冷兵器→热兵器);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封建制度瓦解)
材料八
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革。……“火药将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我觉得再精确一点就是:“火枪把骑士阶级打包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恩格斯
材料九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那些穿戴盔甲的骑士们可能仍然在他们有护城河围绕的城堡里称王称霸,不可一世,而我们的社会可能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的奴役下。”
——德克·海德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问题探究
结合下列材料,指出中国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德)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培根(英)
贡献: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火药的传播促使欧洲封建统治衰落。总体上,中国发明的传播有利于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
三、天文学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的天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阅读教材P78-79,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时期 成就 价值
沈括
苏颂
郭守敬
北宋
北宋
元朝
①创制先进历法“十二气历”
②著《梦溪笔谈》一书
创制了水运仪象台
①研制出简仪等天文仪器,
②编成新历法《授时历》。
综合了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了数百年。
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四、理学
1.概念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2.代表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突出,故又称“程朱理学”。
3.观点
理学集大成者
4.影响
(气节、道德、责任和使命)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士的鼓吹下,贞节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
五、宋词和元曲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在唐朝时已经出现,宋朝时流行开来。
1.宋词
对仗工整
长短不一,能念能唱
宋代时,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更受到市民的欢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激昂壮阔
气势豪迈
风格委婉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陆游
爱国情怀
五、宋词和元曲
2.代表
五、宋词和元曲
元曲是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形式有散曲和杂剧。
3.元曲
《窦娥冤》讲述了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年轻女子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
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窦娥无处申冤,临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要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并在她死后一一实现。
4.代表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马致远
王实甫
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历仕四朝,为人刚正,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会乱政,后为相时尽废新法。史学上,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以编年体记载1300多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借鉴,是中国史学巨著,具有极高价值,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学巨著 作者 体裁 记述内容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史记》
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历史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我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成就很高。宋代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fú)、蔡襄都很有名,他们的书法各有新意。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技巧成熟,突出体现在山水、花鸟和风俗画的创作中。元朝著名的画家有赵孟頫 倪瓒(zàn)、黄公望等。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局部)
米芾《苕(tiáo)溪诗卷》
(局部)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局部)
知识拓展
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各民族之间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种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①承袭隋唐的优秀文化成果;
②国家统一和经济发达;
③中外交流和民族融合频繁;
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问题探究
科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发达,文化繁荣
程颢、程颐、朱熹
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
北宋毕昇发明,后继续发展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
宋代制成了罗盘,宋末用于航海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文化
唐朝已有、唐末用于军事、宋元更多
沈括、苏颂、郭守敬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天文学
理学
文学
史学
1.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火药 ②纸 ③活字印刷术 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C
练习巩固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文献描述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B
3.法国诗人居约曾在诗中写道:“水手现有奇技术,取来吸铁黑磁石,与针摩擦显神通。磁针穿在麦秆上,置于水面浮动,它就对准北极星。以此导航不会错,水手信心更坚定。”据此可知,指南针的发明(  )
A.促进了作战方式的转变 B.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C. 推动了中外思想的交流 D.推动中国海外贸易发展
B
练习巩固
4.“作人杰”“为鬼雄”的豪情壮语,“凄凄惨惨戚戚”的愁绪厚载。她就是生活在两宋之际,被誉为“婉约词宗”的女词人(  )
A.武则天 B.王昭君
C.李清照 D.文成公主
C
5.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左传》 D.《汉书》
A
练习巩固
6.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现。”下列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