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2.8 北宋的政治导入新课陈桥驿位于今河南新乡封丘,那里的一个院落里有棵古槐树,被称为“系马槐”。据说它是赵匡胤用来系战马的。槐树旁竖立着一块石碑,写有“宋太祖黄袍加身处”。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统帅,后来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怎么当上北宋皇帝的?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陈桥驿系马槐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西夏辽北宋西夏辽南宋民族政权并立元统一经济的繁荣对外交流科技与文化对外开放,科技文化繁荣东西方交流进一步加强民族交融经济重心南移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笔记专区第44页: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北宋统一的战略及意义建立时间:_____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_____________史称: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一方针:_________统一时间:_____年,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60开封(东京)北宋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先南后北979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965年灭后蜀北宋东京陈桥驿970年978年979年966年963年民族政权并立,局部统一二、北宋的统治笔记专区1.北宋基本方针:崇文抑武第45页:北宋基本方针:崇文抑武五代 历时 开国君主 即位前身份后梁 907-923 朱温 宣武节度使后唐 923-937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后晋 936-947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后汉 947-951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后周 951-960 郭威 天雄军节度使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司马光《涑水纪闻》面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历史积弊,北宋实行什么方针?目的是什么?1、△方针:崇文抑武2、△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二、北宋的统治笔记专区具体措施军事上①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1.中央集权的加强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第45-46页: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8条)二、北宋的统治笔记专区具体措施政治上 中央地方④加强君权,削弱相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又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1.中央集权的加强⑤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⑥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第45-46页: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8条)二、北宋的统治笔记专区具体措施经济上其他措施1.中央集权的加强⑦设转运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⑧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表现:a.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b.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影响:a.科举制度的发展,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b.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第45-46页: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8条)第46页:北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2条)及其影响(2条)二、北宋的统治笔记专区1.中央集权的加强第46页:北宋统治的方针及其评价(积极+消极3条)①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④加强君权,削弱相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⑤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⑥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⑦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⑧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抑武崇文崇文抑武方针的评价:积极:使文官得到重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①北宋军队战斗力减弱;②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冗官)③朝廷的财政支出增加(冗费)二、北宋的统治笔记专区第46-47页:王安石变法的背景(3条)面对北宋社会危机,范仲淹在宋仁宗支持下,积极推行新政。他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庆历新政”虽然失败,却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背景:①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次战败;②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不断膨胀,财政入不敷出;③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1.庆历新政二、北宋的统治笔记专区9.第47页: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时间、在位统治者,变法内容及相应目的(4条)、评价、结果2.王安石变法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经济 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谷物或贷款;收获时,农民付利息偿还 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权贵的特权,减轻农民劳役负担,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避免官僚和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政府收入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民众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时间:1069年在位统治者:宋神宗时期目的:富国强兵二、北宋的统治笔记专区9.第47页: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相应目的(4条)、评价、结果2.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实施后,各地兴修的水利工程达一万多处,大量农田得到灌溉,而青苗法不仅帮助了农户度过了青黄不接的困难时刻,并且也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继续蔓延,大大刺激了宋朝农业生产。——《中国通史·王安石变法》评价:积极: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消极:加重了贫苦人民的负担,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结果: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启示:①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富强的动力,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②改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二、北宋的统治笔记专区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说的“权”“钱谷”“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权”:派文臣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设通判“钱谷”:设置转运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兵”:经常换防军队将领,定期换防。48页【课后活动】课堂小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陈寅恪先生文集》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转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小试牛刀2(2025·江苏模拟)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提升官员素质 B.发展文教事业C.缓和阶级矛盾 D.稳固国家政权D1(2024·湖北模拟)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提高了文官的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D小试牛刀1. (2024·湖南长沙)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宋朝推行 ( )A.重农抑商的政策 B.强化皇权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 D.崇文抑武政策D4(2024·山东潍坊)某史料中有“谷熟后还官、免役钱、募人充役。测量土地以定赋税”等文字。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秦国的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北宋王安石变法 D.清初的开荒政策C小试牛刀5(2024·四川眉山)下表摘自眉山市三苏祠陈列的“吏事精详”中的“景德、元祐各级官员数量表”(该表根据苏辙《元祐会计录收支叙》统计)。表中官员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量重用文臣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C.增设多重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D.与辽、西夏政权对峙,以应对战事C各级官员 景德(1004-1007年) 元祐(1086-1094年)大夫(景德为诸曹郎中) 39 230朝奉郎以上(景德为员外郎) 165 695副使 63 1111供奉官 193 1322侍禁 316 2177…… …… ……总计 1138 676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