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共1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共1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2025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第九课
从“羊肉贸易”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堂导入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任务一、根据地图画出辽、西夏、北宋政权并立示意图,P49-50,完成以下政权概况。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西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元昊
兴庆府
时代特征一:政权并立
西夏

北宋
党项
1038年
注意:政权建立先后顺序:辽→北宋→西夏
任务二、根据材料分析,辽和西夏政权在与北宋的并立后,发展进程上的变化
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逐猎往来,居无常处。
——《旧唐书》
党项羌……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穑(种植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土无五谷。
——《旧唐书》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西夏铜牛
《契丹大帝》浮雕墙
西夏与辽逐渐出现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时代特征二:民族交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会对辽与西夏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任务三、根据材料分析,辽和西夏政权在与北宋的并立后,发展进程上的变化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蕃学,曰汉学。
——(元)脱脱等《宋史》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元)脱脱等《辽史》
辽墓壁画门吏图
西夏贵族像
契丹族和党项族学习汉族的服饰
契丹族和党项族学习汉族的政治
制度
西夏货币
辽国货币
契丹族和党项族学习汉族的货币
制造
契丹族和党项族学习汉族的文字
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在相处中共融
考古材料 各自的结论 共同反映的现象
民族交融频繁
契丹仿照汉族的货币
契丹采用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
西夏学习仿效唐宋制度
西夏学习仿效汉字
观察表格中的考古材料,你能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共同反映出什么现象?
北宋“靖康元宝”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元)脱脱等《辽史》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任务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探究。
1. 阅读教材P52“知识拓展”,羊肉贸易会出现在图中的哪个场所?观察地图,该场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反映出各个政权之间怎样的关系?
2. 观察地图,除了材料一表现的关系之外,地图中还能看出各政权之间存在的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3. 阅读教材p50-51,梳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关系的变化,完成表格的填写。
①榷场
②通常位于各个政权交界的地方
③反映出各个政权之间存在经济交流
①军事对抗关系;②理由:地图展示了辽、北宋、西夏进军路线
时期 北宋、辽关系
辽太宗
宋太祖晚期
宋太宗
宋真宗
时期 北宋、西夏关系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
宋发动战争失败
防御
双方互通使节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和·
5年
宋军被动挨打
订立和约(1044年),
关系稳定
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有战有和,和为常态
战·
25年
战·
6年
和·
122年
和·
83年
战·
15年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自晋祖弃全燕之地,北方关险,尽属契丹。契丹之来,荡然无阻。
——【宋】富弼
宰相寇准
争夺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重要的战略地位促使北宋政权急于收回此地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任务二、为何辽宋初期会频繁爆发战争?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任务三、根据教材归纳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的内容
澶州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关键人物
结果
1004年(宋真宗)
澶州
辽与北宋
北宋胜利,宋辽议和
澶渊之盟(1005年)
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双方撤兵,各守疆界。
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在边境开设榷[què]场,开展互市贸易。
雄州榷场
宋真宗、寇准
内容①双方皇帝以兄弟相称;
②北宋每年给辽钱物(岁币)。
想一想:澶渊之盟的内容有何特点?
双方在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北宋妥协退让。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任务四、角色扮演:你作为北宋的大臣,是否同意签订“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它使北宋获得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对北宋来说,
对辽来说,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脱险,还使辽朝得到了大量岁币,财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使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和平局面。
课后活动 P52
①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
②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③对民众的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任务四、自主学习:元昊称帝后,西夏与北宋关系如何?
节节败退

元昊
钱物
称臣
稳定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由战到和
西夏
北宋

西夏军队不断进攻北宋,多次取得胜利。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到很多损耗,
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宋夏议和
(1044年)
原因
内容
影响
元昊向宋称臣,
宋给西夏钱物(岁赐)。
议和后,宋夏虽有战事,但关系一直较为稳定。

①守内虚外、崇文抑武
②消极防御,以和约、财物换和平
小结
为之后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奠定基础
政治格局:
政权关系:
推动民族交融
多民族政权并立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碰撞、交融中不断发展。
西夏

北宋
课堂小结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关系

北宋
西夏 议和 影响 积极 消极 契丹族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兴庆府
党项族
1038年
元昊
东京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使双方边境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族友好关系,促进民族交融。
宋给辽、西夏岁币,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