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16*《有为有不为》优质课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16*《有为有不为》优质课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6 有为有不为
季羡林
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梳理行文思路。
2.关注文章事例,品味语言特色,体会选材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补写示例,践行小善。
会读会写
èr
kuò chěng lǔ
诉诸
分辨
繁琐
贰臣
轮廓
得逞
制裁
毅然

笼统
成语积累
kuì
行而宜之
良知良能
是非善恶
大逆不道
闭目养神
屈膝投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迷途知返
一发而不可收拾
悔之晚矣
词语意思
诉诸:求之于、求助于。按某种方式办理
贰臣:在前一朝做了官,投降后一朝又做官的人。
得逞:(坏主意)实现;达到目的。
笼统:宽泛不具体
行而宜之:恰当地去做
大逆不道:犯上谋反等反叛行为。现指罪孽深重,严重破坏固有秩序的行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小的蚁洞可以使千里堤防溃决。比喻微小的隐患会酿成大的灾难或损失
词语意思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
悔之晚矣:后悔也已经晚了
迷途知返:指迷了路后往回走。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
任务一:梳理有为有不为
1、略读课文,提取每段关键语句,组合课文微文
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1)
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2)
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3)
任务一:梳理有为有不为
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4)
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5)
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6)
任务一:梳理有为有不为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7)
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8)
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善事应该做,恶事不应该做。
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
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任务一:梳理有为有不为
2、给文章换个题目
为善不为恶
践行善,抵制恶
任务一:梳理有为有不为
3、根据理解,完成思维导图
有为有不为
有为:应做,必做,
有不为:不应做,必不能做
善恶
小善小恶:日常生活
(于人际、于社会)
大善大恶:历史
(于国于民、于人类)
善恶大小区别
小恶变大恶
善恶大小联系
人人有为有不为
号召为善不为恶
为善不为恶
任务二:品味有为有不为
1、作者的观点是
为善不为恶
1、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小善)
2、宋代的文天祥不屈膝投敌(大善)
3、贪污犯法(小恶变大恶)
2、围绕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这些例子有何特点?
生活常见、家喻户晓
通俗易懂
选材真实
任务二:品味有为有不为
3、朗读两个例子,体会语言特色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
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管那么多干吗呀……
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
平实质朴
任务三:补写有为
联系生活实际和所学,说说,我们可以怎样为哪些小善?
哪些小善可以转化为大善?
1、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比如……
2、大小善有时候是有联系的。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拿……而论……
补写示范1
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
比如在班上帮助生病的同学。
比如在家里帮助劳累一天的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补写示范2
大小善有时候是有联系的。
比如《驿路梨花》中每一个照料小茅屋的人,他们的举动本是小善,但人与人之间善意的相互感染和传递,让一股股小善的涓滴细流汇成了滋养群体的善意之河,助人为乐的精神被发扬光大,这样就由小善形成了大善。比如《青春之光》中黄文秀深入村屯,一户户、一趟趟地走访群众,日积月累,点滴小善汇成帮助全村致富的大善。最终以她一己的青春之光,点亮万家灯火,汇聚成新时代光的海洋,也是从小善发展成大善。
课堂小结:为善不为恶
有为有不为,为善不为恶。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多行小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抵制小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了解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课下作业
1、抄写词语,完成同步练习
2、搜集历史上、生活中小善变大善,小恶变大恶的例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