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3 “蛟龙”探海
统编版
在浩瀚无垠的蓝色大海深处到底
有什么呢 从古至今,人类对深海的 探索从未停歇,而“蛟龙号”正是我 国在深海探测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蛟龙号”的第一 次7000米深潜!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蛟龙
号”的深海之旅,感受那份来自深海 的震撼与自豪!
蛟龙( jiāo ) 憧憬( chōng )
蹒 跚( pán )
蓦然( mò ) 瞩目( zhǔ )
矗立( chù )
突袭( xí ) 宏图( hóng )
踌躇满志( chóu)( chú )
绘声绘色( huì ) 浩瀚无际( hàn )
淋漓尽致( lín )( lí )
波澜起伏( lán )
劈波斩浪( pī )
检 查 预 习 字音字形
同学们看PPT上的字、词,按照小组座位依次说一说,读音、组词、词义。
尽管 ( jǐn )
淋漓尽致 ( jìn )
劈叉 ( pǐ )
劈波斩浪 ( pī )
千载难逢 ( zǎi )
载人航天 ( zài )
奥秘 ( mì )
秘鲁 ( bì )
多音字


尽 劈
形近字
袭 垄
突 (袭 xí )
田 (垄 lǒng ) 谩 漫
弥 (漫 màn ) ( 谩 màn ) 骂
瞩 嘱
( 瞩 zhǔ ) 目
叮 (嘱 zhǔ )
辟 劈
开 ( 辟 pì )
( 劈 pī ) 波斩浪
蓦 摹 募 慕
( 蓦 mò ) 然 描 ( 摹 mó ) ( 募 mù ) 捐 仰 ( 慕 mù )
词语解释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蓦然:突然,猛然。
浩瀚:水势盛大,没有边际。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 彻底。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劈波斩浪:船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学 习 目 标
1. 浏览课文,理清文中所写事件过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查阅资料,了解“蛟龙”探海的来龙去脉,感悟“蛟龙”探海成 功的重要意义。
3. 深入理解文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及其内涵。难点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许晨1955年8月生,山东德州市陵城区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第
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其代表作有《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 战深海》《一个男人的海洋——中国航海家 郭川的故事》《真情大援川》《钢铁铸造的 岁月》等。
《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
该书由报告文学作家许晨历时四年采访创作而成,浓墨重彩地展现了 中船重工集团、中国大洋协会、国家深潜基地等单位协力研发“蛟龙 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并实现深潜新纪录的历程,书写了海洋人顽强拼 搏、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构思新颖,文笔生动,立意深远。
茫茫地球上的最南极、最北极,还有最高极——号称第三极
的珠穆朗玛峰。然而,还有一个极地很少涉足,那就是数千 米乃至上万米以下的海底深处,即世界最深极——第四极。
作品简介
资料链接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简称“蛟龙号”,是我 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 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 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 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最大速度为 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 “蛟龙号”目 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68米。 “蛟龙号”可在占世 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 标志着中国 载人深潜科考已走在世界前列。
了解“蛟龙”探海历程
1. 浏览全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深潜
器“蛟龙号”成功进行7000米深 潜海试,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的最 新纪录。
华夏大地:哪吒闹海、龙宫探宝
古希腊:海神波塞冬
丹麦童话《海的女儿》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①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 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
②营造出富有诗意和历史 感的背景
2. 文章提到了哪些关于海洋的神话传说和科学探索 这反映了什么
这也激发着人类不断向海洋深处探索 … …
3.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海洋探索呢
资料链接1: 深海是国际海洋科
学技术的热点领域,对于人类解决 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意义 重大。深海开发离不开深海载人装 备。20世纪80年代,部分发达国家 相继研发出2000~6500米级的大深度 载人潜水器。中国载人潜水器下潜 深度不到800米,远远落后于美、法、 俄、日等国家。
资料链接2: 中
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万多千米,岛屿 岸线长度14000 多公 里,内海和边海的水 域面积约470多万平 方公里。这为中国的 海洋探索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有何独特之处
其载人深潜能力达到了7000米。
“蛟龙号”深潜海试是在全
球深海探测技术快速发展,
各国竞相开展深海资源开发 和科学研究的背景下进行的。
2002年,科技部正式将7000
米载人潜水器列为国家“863 计划”重大专项。
准备 阶段 “蛟龙号” 海试团队
目标海域
海试 当天 日期
天气
出征仪式
下潜过程
成功 坐底 时间
深度
4. 阅读4-15段,理清“蛟龙”探海具体历程,填写下表。
准 备 阶 段 “ 蛟 龙号” 海试 团队
2012年6月3日, “蛟龙号”海试团
队由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前往
西太平洋。
目标 海域
马里亚纳海沟:西太平洋中一片波
澜起伏的海域,因其是地球海洋最 深点,适合进行7000米深潜海试。
全长2550千米,呈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处 位于斐查兹海渊,达11034米。
这条海沟的形成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也
口 四 曰 四 一 小 的 曰 … 亠 b 不 一 化
反复介绍马里亚纳海沟,表现了“蛟龙”探海难度之高、意义之大。
马里亚纳海沟
日本海泻
菲案况
阿 留 申 海 沟
汤加海海
爪 哇 海 沟
海试 当天 日期
2012年6月24日,与“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
同日。
天气
清晨,没有晴朗的海天, 没有壮观的日出。天一放亮,就遇到
了风雨突袭,海况不佳,但周密严格的探测表明,天气条件会
逐渐好转,且海面以下完全具备试验条件。
出征仪式
北京时间4时20分,三名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进行出征仪
式。
下潜过程
3个多小时的下潜,过程中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上显 示水下各种数据。
联系上下文,作者是怎样表现“紧张有序”的
与恶劣的环境形成对比,展现出船只和团队的稳定与有序
时 间 节 点 “北京时间4时20分”、 “3个多小时的下潜”、
“北京时间9时07分”
通过强调关键的时间节点,清晰地呈现出试验的进程,也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有
序的氛围。 工作状态
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 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
通过“不断显示”“不时响起”“沉着冷静”等对于场景细节的描绘,进一步
环境描写,写出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
展现出团队紧张而不失有序的工作状态。
如定海神针般地停在预定海域 科 学 考 察船
自 然 环 境 “风雨交加”、 “电闪雷鸣”
紧张
有序
成 功 坐 底 时 间
北京时间9时07分
深 度
7020米,创造了中 国载人深潜的最新 纪录,也是世界同 类型载人潜水器的 最大下潜深度。
靠压载铁的重量下潜
压载铁

4000米
钛合金壁
能航超
5000米-
生命支持系统
食品、药品等
6000米
下潜速度:
37米/分钟 ②
载人耐压舱
拓展资料:
进 一 步了解“蛟龙号 ”,
观测窗
机械手
导航通讯系统
保证潜水员信息通畅
3000米
3759米-
① 在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
7000米
5. “蛟龙号”7000米海试成功对我国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 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探测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深海探测领域的话语权
● 有助于推动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
● 有助于深海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手控对接,以及“蛟
龙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两个事件中,你如何看待中 国的科技实力
这两个事件不仅是中国航天和深海
探测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科技
实力不断提升的显著标志。 它们展示了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
新能力,表明中国已经在全球科技竞争
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6. 阅读下面拓展资料,进一步了解“蛟龙”探海历程。
2002年,863计划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
2007年, “蛟龙号”完成组装。
2009年,1000米海试成功。
2010年,3000米海试成功。
2011年,5000米海试成功。
2012年,7000米海试成功。标志着“蛟龙号”历时10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
6月27日,最大下潜深度为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
2013年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
2024年,“蛟龙号”完成中国大洋83航次科考任务,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和
三次“九天九潜”的新纪录,将中国载人深潜调查海域由“两洋一海”(印度洋、 太平洋、南海)拓展到了大西洋,开创了我国大洋科考工作的新局面。
科学精神 内容体现
内涵解读
示例:勇于创新 中国自主研发“蛟龙 号”载人潜水器,挑 战深潜极限
展示了在科技领域勇于尝
试、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是科技进步的关键。
7. 小组讨论:将文中所呈现出的科学精神梳理、概括出来,并结合课
文内容,解读其内涵。
探究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内容体现
内涵解读
坚韧不拔 海试团队面对恶劣海况, 仍按计划进行深潜试验
表现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
不挠的坚韧品质,是科学研究 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团结协作 海试团队、指挥部、潜航 员等各方紧密配合,共同 完成深潜任务
体现了科学研究中团队合作的
重要性。
勇攀高峰 “蛟龙号”不断挑战深海 探测极限,勇攀科技高峰
体现了科研人员敢于挑战、勇
于攀登的科学精神,是推动科 学事业不断突破的重要动力。
科学精神 内容体现
内涵解读
拼搏奉献 科研人员长期投入深海探测 研究,默默奉献
展现了科研人员为了科学事
业和国家利益,不畏艰难、 甘于奉献的拼搏精神。
无论是航天领域的“神舟”系列飞船,还是深海探测领域的“蛟
龙号”,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未知、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精神。
“是梦想,是宏图,是雄心壮志引领着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探索
步伐”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技事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源泉
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和推动
8.文章最后提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无不为这伟大的壮举感到骄
傲和自豪”,这种民族自豪感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民族自豪感主要来源于中国航天和深海探测事业所取得的辉
煌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智慧和勇气。 它们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它们是中华 民族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
思考探究
学完本文,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呢
· 我们要勇于面对未知和挑战,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和创新。
· 只有不断追求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团结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
热情赞美了中国载
人深潜精神,展现 了我国科技事业的 伟大成就。
探海始末
“ 蛟 龙 ”
探海
海空连线
课堂小结
历史背景描述
“蛟龙”准备
“蛟龙”下潜
“蛟龙”坐底
两项奇迹,民族自豪
生动的叙事手法:文章采用了生动的叙事手法叙述“神舟九号”与
“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以及“蛟龙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 录这两个事件,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两个壮举的震撼和伟 大。
丰富的细节描写:作者在描述这两个事件时,注重细节描写,这 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具体,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事件的深 入了解和细致观察。
写作特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