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4月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日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
上.。每小题1.5分,共48分)
1.龙山时期的石峁文化墓葬内部存在巨大差异,在丧葬传统上接近于重贵轻富的中原传统。
等级高者墓葬规模大、有葬具、墓主身上随葬玉器、壁龛内随葬有成套生活用具,供墓主死
后继续使用。等级低者墓葬规模仅够容身,无任何随葬品。这表明〔)
A.事死如享生的丧莽习俗浓厚
B.社会结构复杂化进程明显
C.与陶寺文化存在一定的联系
D.古代礼仪等级制度已建立
2.西周时期,贵族成员有“姓”有“氏”。同姓成员是同一位远祖的后代,而“氏”则是“姓”
的分支。天子、诸侯在分封臣下的同时,还需另立一个新“宗”,并赐予名称。“宗”的名
称即为“氏”。这种做法说明西周时期()
A.氏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特点
C.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所加强
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互依存
3.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李悝变法以及吴起变法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尽管主持变法
的商鞅等人多被旧贵族杀害,但变法仍然取得了成功。这说明()
A.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着弊端
B.改革者通常下场较为悲惨
C.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D.礼崩乐坏是当时的改治特征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普适性的思想,如老子认为“道”是万物本原,孔子的“仁”相较
于“礼”能覆盖社会所有成员,法家认为一切应以“法”为评判标准,墨家则主张“兼爱”“尚
贤”等。这种普适性思想的出现()
A.源于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
B.反映了血缘继承关系的崩资
C.是持续探索自然世界的结果
D.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
5.《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传》:“樊宏字靡卿,为乡里著姓。其营理产业,物无所
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
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
加乡闾,县中称美,推为三老”。材料反映了东汉()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壮大
B.门阀士族势力达到鼎盛
C.庄园商业收入非常丰厚
D.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眉
6.秦汉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治理体系己经形成,治理对象也从西周分封制下的“族”、
春秋战国区域性中央集权下的“庶民”“编户民”,演变到大一统中央集权下的“编户
齐民”。此变化源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国家域的不断扩大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赋税改革的现实需要
7.云南地方知识分子在汉代便己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亦有不少接受过儒家文化教育的人
士。元朝在云南设立行省,兴儒学,立学校,开科举,施教化,接受儒学熏陶的读书人通过
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明清时期在云南地区建构起儒学教育体系,少数民族士子积极学习儒家
文化,不少人考取进士,士绅阶层开始参与云南地方社会治理,其功能作用与中原地方相似。
云南儒学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A.逐渐打破并重塑原有云南社会结构
B.通过文化互通熔铸“华夷之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