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8张PPT)第二十七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在改革中曲折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万隆会议上形成“万隆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任务一 美苏冷战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冷战政策的含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冷战的根源和实质。2.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及影响。3.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的国家有哪些?德国分裂为哪两个国家?4.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主导国及形成的标志。5.二战后欧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过程及作用。6.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阶段特征;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表现。7.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主要国家及评价。8.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影响。史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1946年)史料二 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史料三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1)依据史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由昔日盟友至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2)依据史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的美欧关系。(3)依据史料三指出,日本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这一目标的条件。(4)综合上述史料和问题归纳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2)美欧关系:美国被迫承认西欧的伙伴关系;美国霸权地位受到西欧挑战(或西欧日益摆脱美国控制)。(3)目标: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条件:日本经济发展(或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4)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家实力、经济实力);国际形势;社会制度;等等。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模式;国家力量(综合国力)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重要尺度;各主权国家的对外政策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直接导致国际关系的变化,其中国家利益被视为决定性因素,对国际关系的走向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他的因素,如国际形势、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对国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二战后苏联控制东欧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表现;1950年中苏缔结的条约名称。2.首次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人物以及对这次改革的评价。20世纪60年代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任务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以及亚非拉国家的发展3.东欧剧变的时间、根本原因、外部原因;苏联解体的时间、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4.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实质及影响。5.苏联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俄罗斯的首位总统分别是谁。6.万隆会议的时间、承办国、万隆精神及影响。7.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哪里展开?二战后埃及领导革命的人物、阿尔及利亚推翻的是哪国的殖民统治。8.“非洲年”指哪一年?这一年有多少个国家独立?非洲最后独立的国家、时间及影响。9.拉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有哪些?共同的斗争对象是哪国?史料一 斯大林逝世后,政治上,大量冤假错案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开始抬头;由斯大林时期的体制造成的各加盟共和国民族离心倾向日益严重;各阶层对个人迷信造成的压抑气氛日益不满。经济上,部门管理造成的专业狭窄、分散,协作不灵的问题更加突出;人民生活改善很慢的状况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过分偏重发展重工业造成的国民经济结构畸形,使得人民生活必需品十分紧缺。史料二 戈尔巴乔夫即将下台之际,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这样自我辩解道:“我明白,开始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里,那是极其困难甚至是冒险的事情。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史料三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政治发展历程1947年 印度独立1955年 召开万隆会议1960年 非洲独立年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1)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请根据史料三概括“新发展”的表现。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相同点: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进行改革;改革都以失败告终。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根本扭转苏联的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剧了经济恶化、社会动荡,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表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收回主权等。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非洲人民的觉醒;非洲人民的力量在二战中增强,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对非洲的影响;亚非会议的影响;等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认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2)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只能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挫折,虽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昂首阔步地前进,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整合归纳 专题串讲1.20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对立组织2.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实践3.20世纪召开的国际会议与中国命运单元分层训练(二十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世界)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为实现这一目的,美国( )[A]推行冷战政策 [B]实行社会保障制度[C]建立华约组织 [D]遏制民族解放运动√A [根据题干“……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世界)的担子并承担责任”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因此推行了冷战政策,A项正确。]2.(2024·济宁三模)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的核心,但他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又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材料中“政治对立”开始的标志是( )[A]德国被分区占领 [B]成立“华约”[C]制定马歇尔计划 [D]出台杜鲁门主义√D [根据题干“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的核心,但他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又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形成政治对立,冷战开始,D项正确。]3.(2023·济宁一模)下表中欧洲经济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出台[B]欧洲共同体成立[C]欧洲联盟的成立[D]“经互会”的成立√年份 经济总量(万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美元) 经济增速1993 6.76 1.6 -0.6%2006 12.6 2.9 3.5%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中反映了欧洲地区1993—2006年经济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速情况,表中欧洲经济增长的原因是欧洲联盟成立,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C项正确。]4.1991年美国经济走出谷底之后,持续繁荣了10年。其中1993年增长了3%,1994年增长了4%。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的推动 [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C]“欧共体”的成立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A [根据材料“1991年美国经济走出谷底之后……持续繁荣……其中1993年增长了3%,1994年增长了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主要原因是“新经济”的推动,A项正确。]5.(2024·菏泽三模)普京曾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C]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进程[D]民族问题是毁灭苏联的“火药桶”√A [根据题干“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所暴露的弊端阻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6.在“万隆精神”的影响下,1957年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这表明万隆会议( )[A]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鼓舞[B]使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C]终结两极格局[D]推动欧盟成立√A [根据材料“在‘万隆精神’的影响下,1957年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和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A项正确。]7.(2024·菏泽三模)20世纪50年代,《时代周刊》评论苏联人造卫星升天:“美国一向为自己能第一个取得成就感到自豪,现在一颗红色的月亮使美国人黯然失色。”这表明该时期( )[A]美国科技实力已经落后 [B]新的国际秩序正式形成[C]政治博弈渗透传媒领域 [D]航天领域成为冷战中心√C [根据题干“美国一向为自己能第一个取得成就感到自豪,现在一颗红色的月亮使美国人黯然失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之间的政治博弈渗透传媒领域,苏联人造卫星升天让美国感受到了压力和挑战,这体现了当时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C项正确。]8.(2024·枣庄一模)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该局势( )[A]说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B]标志着“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形成[C]是世界大国帮助德国重建的结果[D]表明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D [根据题干“二战后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英、美、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D项正确。]9.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扩大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的范围,提高养老金、失业津贴和失业救济额的标准。由此可知,当时该国( )[A]社会矛盾已经彻底消除 [B]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C]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D]国家性质出现重大变化√C [根据题干“联邦德国政府扩大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的范围,提高养老金、失业津贴和失业救济额的标准”可知,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C项正确;“社会矛盾已经彻底消除”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国际地位无关,排除B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并不能说明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排除D项。]10.(2024·枣庄一模)1990年邓小平在谈及东欧剧变时指出:“由于东欧的变化而引起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如果走东欧这条路,中国就完了。”材料中提到的东欧的变化实质上是( )[A]执政党变化 [B]国家名称变化[C]社会制度变化 [D]国家体制变化√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政局风云突变,执政几十年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各国纷纷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全部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C项正确。]11.(2024·济宁中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主导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 )[A]联合国安理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1949年,美、英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B项正确。]12.(2024·枣庄中考)知识结构化的实现,来自可视化的知识结构,即通常所说的思维导图。历史社团开展了“思维导图·寻找历史”活动。如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史事是( ) [A]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C]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D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D项正确;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都发生在一战后,排除A、B、C三项。]13.(2024·菏泽中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此可见,亚非拉革命浪潮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开始唤醒它们的民族意识√C [根据“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可知,材料反映亚非拉革命浪潮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项正确。]14.(2023·菏泽中考)在某同学的电脑网页浏览记录中有“万隆会议”“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A]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B]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非洲年”指的是1960年,因为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表现在古巴走上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等方面,这些关键词共同反映了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C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无法反映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排除A项;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新秩序还未建立,排除B项;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东欧一些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等方面,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15.(2024·枣庄中考)下面是小颖同学做的一张阅读卡片,卡片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阅读卡片: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1947年6月出版的《冷战》一书及其他文章中认为,“冷战”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冷战”在实践中表现为组成对抗性军事政治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在国外建立军事基地,进行军事威胁,破坏正常的经济关系、干涉别国内政,进行颠覆活动和意识形态的对抗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冷战时起时伏。[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C]德国的分裂 [D]“北约”与“华约”的建立√A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A项正确;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它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排除B项;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排除C项;“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标志着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16.(2023·临沂中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欧元是欧盟中18个国家的货币。……1999年1月1日在实行欧元的欧盟国家中实施统一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摘编自中国国家图书馆材料二 对欧盟来说,欧元不仅是一种统一货币,也是一项政治工程、和平工程。……欧元的诞生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冷战结束,德国重新统一,许多欧洲国家希望通过设立统一货币,确保欧洲走和平发展道路,避免再次陷入无休止的竞争、冲突甚至战争状态。——摘编自人民网材料三 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比利时、德国、希腊、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芬兰12个欧盟成员国流通。2007年后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相继加入,组成现有的19个欧元区成员国。2022年7月12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完成所有法律程序,确定克罗地亚将于2023年1月1日改用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第20个成员国。——摘编自中国新闻网(1)材料一中的“欧元”是哪一国际组织决定实行的统一货币?在中国历史上秦朝实行的标准货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统一货币”在实施目的上的不同。(5分)(2)材料三中哪三个国家的雏形是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形成的?这三个国家曾共同参与签订了对中国影响严重的哪一侵华条约?(5分)(3)材料三表明,“欧元区”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欧元区”的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格局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通过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回答,我们能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6分)[答案] (1)组织:欧盟。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不同:欧元,加强欧洲的经济实力,促进欧洲内部贸易和经济一体化;圆形方孔半两钱,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巩固国家统一。(2)国家: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条约:《辛丑条约》。(3)趋势:不断扩展。影响:加强了欧洲一体化,促进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有效制约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启示:货币的发行要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加强人民币与市场的沟通;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高度重视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监测、分析和研究,制定较为合理的货币政策,以此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积极探索提升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调控效果的现实策略;推动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金融市场。第二十七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任务一任务目标达成提示:(1)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2)美欧关系:美国被迫承认西欧的伙伴关系;美国霸权地位受到西欧挑战(或西欧日益摆脱美国控制)。(3)目标: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条件:日本经济发展(或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4)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家实力、经济实力);国际形势;社会制度;等等。任务二任务目标达成提示:(1)相同点: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进行改革;改革都以失败告终。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根本扭转苏联的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剧了经济恶化、社会动荡,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表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收回主权等。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非洲人民的觉醒;非洲人民的力量在二战中增强,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对非洲的影响;亚非会议的影响;等等。任务一 美苏冷战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冷战政策的含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冷战的根源和实质。2.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及影响。3.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的国家有哪些?德国分裂为哪两个国家?4.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主导国及形成的标志。5.二战后欧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过程及作用。6.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阶段特征;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表现。7.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主要国家及评价。8.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影响。史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1946年)史料二 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史料三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1)依据史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由昔日盟友至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2)依据史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的美欧关系。(3)依据史料三指出,日本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这一目标的条件。(4)综合上述史料和问题归纳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模式;国家力量(综合国力)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重要尺度;各主权国家的对外政策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直接导致国际关系的变化,其中国家利益被视为决定性因素,对国际关系的走向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他的因素,如国际形势、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对国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任务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以及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二战后苏联控制东欧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表现;1950年中苏缔结的条约名称。2.首次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人物以及对这次改革的评价。20世纪60年代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谁?3.东欧剧变的时间、根本原因、外部原因;苏联解体的时间、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4.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实质及影响。5.苏联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俄罗斯的首位总统分别是谁。6.万隆会议的时间、承办国、万隆精神及影响。7.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哪里展开?二战后埃及领导革命的人物、阿尔及利亚推翻的是哪国的殖民统治。8.“非洲年”指哪一年?这一年有多少个国家独立?非洲最后独立的国家、时间及影响。9.拉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有哪些?共同的斗争对象是哪国?史料一 斯大林逝世后,政治上,大量冤假错案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开始抬头;由斯大林时期的体制造成的各加盟共和国民族离心倾向日益严重;各阶层对个人迷信造成的压抑气氛日益不满。经济上,部门管理造成的专业狭窄、分散,协作不灵的问题更加突出;人民生活改善很慢的状况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过分偏重发展重工业造成的国民经济结构畸形,使得人民生活必需品十分紧缺。史料二 戈尔巴乔夫即将下台之际,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这样自我辩解道:“我明白,开始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里,那是极其困难甚至是冒险的事情。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史料三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政治发展历程1947年 印度独立1955年 召开万隆会议1960年 非洲独立年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1)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请根据史料三概括“新发展”的表现。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认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2)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只能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挫折,虽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昂首阔步地前进,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1.20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对立组织2.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实践3.20世纪召开的国际会议与中国命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历史复习第二十七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学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第二十七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ppt 第二十七单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