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第二十五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政治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后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俄国爆发了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2)经济方面: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推进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3)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得到发展,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任务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成员国、主导国。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导火线。3.一战爆发的时间及标志;结束的时间及标志;一战的主战场、转折性战役、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4.一战的性质、目的、特点及影响。5.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什么?通过哪两次会议确立?涉及哪两个条约?6.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目的、主导国及影响。7.对德和约的名称、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实质的内容、关于中国的规定。8.华盛顿会议主导国、目的、影响;《九国公约》对美国、日本、中国的影响。9.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分别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方的关系?如何评价这一体系?史料一 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项目 英 德 法 美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 32% 13% 10% 23%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史料二史料三 暗杀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立即寻求德国的支持,以摧毁塞尔维亚;德国立即表示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德皇威廉二世声称:“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史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其规模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 000多万,经济损失约3 000多亿美元。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1)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2)从史料二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间关系冲突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哪个地区成为可以随时爆炸的火药库?(3)暗杀事件是指什么?应如何评价史料三中的暗杀行为?(4)依据史料四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提示:(1)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实质: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2)出发点:自身的利益。地区:巴尔干半岛。(3)事件:萨拉热窝事件。评价:搞个人行刺等恐怖手段,并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良策,而且往往会造成灾难,铸成历史大错。所以我们反对个人恐怖手段。(4)时间长、范围广、损失惨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什么启示?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帝国主义的扩张是战争之源;要支持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义战争,反对侵略他国、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战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方便人类生活,也可以摧残人类。[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领导人、性质、概况、结果及历史意义。2.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措施。3.新经济政策开始的时间、内容及作用。任务二 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间、措施、成就;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始的时间。5.苏联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特征及影响。6.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事件名称。7.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及影响;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者、结果及意义;墨西哥改革的名称、性质及作用。史料一 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史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史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此,丘吉尔曾感叹: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史料四(1)结合史料一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什么类型的国家(政权) (2)史料二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它的创新突破表现在哪里?(3)1928—1937年第一、二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取得了怎样的成就?(4)史料四漫画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情景,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政策:新经济政策。表现: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3)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4)原因:形成苏联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给我们哪些启示?(1)尊重客观经济规律。(2)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3)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4)关注民生,执政为民。整合归纳 专题串讲中国与苏俄革命道路比较项目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苏俄革命道路不同点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国情 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项目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苏俄革命道路相同点 ①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②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③都是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④都是从本国国情出发;⑤都取得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力量单元分层训练(二十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2024·菏泽模拟)如表是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这反映出(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英国 14 3 350法国 6 1 060德国 16 290美国 38 30[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B]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C]英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D]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D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德工业发展超过英、法,但占有殖民地面积比英、法少很多。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美、德工业发展很快,帝国主义国家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激烈。这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D项正确。]2.(2024·枣庄模拟)如图所反映的史事( )[A]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B]标志着三国协约的正式形成[C]极大地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导致塞尔维亚向奥匈帝国宣战√A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A项正确。]3.抓关键词有助于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攻占冬宫”“苏维埃政权”“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A]俄国十月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A [根据题干“攻占冬宫”“苏维埃政权”“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A项正确。]4.1922年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请问签订该公约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B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九国公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公约表面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实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等要求,将中国重新置于列强的共同宰割之下,B项正确。]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是( )[A]两极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B [根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和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分别确立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最后形成了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项正确。]6.(2024·枣庄二模)2024年1月21日,列宁故居博物馆举办列宁逝世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此次纪念活动中,下面选项不能说明列宁主要贡献的介绍是( )[A]领导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缔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亲自指挥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领导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导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是斯大林,而不是列宁,D项符合题意。]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是( )[A]卡德纳斯 [B]甘地[C]扎格鲁尔 [D]章西女王√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 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B项正确;卡德纳斯是墨西哥总统,早年参加墨西哥革命,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女英雄,领导了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8.这场由扎格鲁尔等人领导的、持续了近30年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的是(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华夫脱运动[C]卡德纳斯改革 [D]纳米比亚独立√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夫脱运动是一个持续了近30年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扎格鲁尔和他领导的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9.(2024·菏泽三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参战各国约有飞机1 500架,而到战争末期,各国在前线作战的军用飞机达到8 000多架。在战争中,飞机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材料说明( )[A]战争是科技的“催化剂” [B]科技是战争的“发动机”[C]战争是科技的“源动力” [D]科技是战争的“方向盘”√A [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参战各国约有飞机1 500架,而到战争末期,各国在前线作战的军用飞机达到8 000多架”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飞机使用数量明显增加,飞机的性能明显提高,说明战争是科技的“催化剂”,A项正确。]10.“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 )[A]背景和过程 [B]背景和意义[C]过程和性质 [D]性质和意义√D [根据题干信息“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可知,反映了十月革命的性质;由“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可知,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意义。因此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D项正确。]11.(2024·枣庄二模)“胜利者的蠢事”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他如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 )[A]协约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B]美国领导世界的野心未能实现[C]战胜国决定建立国际联盟[D]该体系埋下了世界大战的隐患√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一系列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D项正确。]12.(2024·阳谷一模)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C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美国出版了大量有关苏联的著作,涉及众多内容。因为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所以美国格外关注苏联,主要是基于苏联工业化的高速推进,C项正确。]13.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和一战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点是( )[A]反抗的手段完全一致 [B]印度土兵是斗争的主力[C]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D]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因此,共同点是都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项正确。]14.(2024·济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1 4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材料二 1919年巴黎和会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操纵巴黎和会的除了克里孟梭,还有谁?(1分)(3)综合上面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巴黎和会取得的“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的看法。(5分)[答案] (1)反映的问题: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3)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欧洲各国的矛盾;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开始了新的争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15.(2024·枣庄中考)下面是一战后各方对某条约的看法,此条约是(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德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A]《凡尔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C]《九国公约》 [D]《慕尼黑协定》√A [根据材料“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就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条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的威尔逊操纵,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对德国加以限制,A项正确;《国际联盟盟约》是《凡尔赛条约》的一部分,排除B项;《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排除C项;《慕尼黑协定》是二战前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将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条约,排除D项。]16.(2024·菏泽中考)准确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巧。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A]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C]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 [根据题干“冬宫”“阿芙乐尔号”可知,列宁领导的起义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浑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反映的事件为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项正确。]17.(2023·临沂中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促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B]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C]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建立起来[D]推动德国发明了内燃机和汽车√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促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A项正确;冷战对峙的局面在二战后形成,排除B项;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建立起来,排除C项;19世纪80年代,德国发明了内燃机和汽车,排除D项。]18.(2022·济宁中考)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是( )[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项正确。]19.(2024·济宁中考)1921年7月,苏俄决定允许公民租借部分中小工厂、商店经营,但所有权仍属于苏维埃。苏俄出台该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恢复发展生产 [B]发展资本主义[C]废除新经济政策 [D]解决计划经济弊端√A [根据材料可知,1921年,苏俄以租借方式放开部分中小工厂和商店的经营权,这有助于促进市场流通,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A项正确。]20.(2023·济宁中考)“面对经济瘫痪,1921年春天,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的政策。新的政策……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材料中的“他”是指( )[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A项正确。]第二十五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任务一任务目标达成提示:(1)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实质: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2)出发点:自身的利益。地区:巴尔干半岛。(3)事件:萨拉热窝事件。评价:搞个人行刺等恐怖手段,并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良策,而且往往会造成灾难,铸成历史大错。所以我们反对个人恐怖手段。(4)时间长、范围广、损失惨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灾难。任务二任务目标达成提示:(1)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政策:新经济政策。表现: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3)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4)原因:形成苏联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任务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成员国、主导国。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导火线。3.一战爆发的时间及标志;结束的时间及标志;一战的主战场、转折性战役、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4.一战的性质、目的、特点及影响。5.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什么?通过哪两次会议确立?涉及哪两个条约?6.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目的、主导国及影响。7.对德和约的名称、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实质的内容、关于中国的规定。8.华盛顿会议主导国、目的、影响;《九国公约》对美国、日本、中国的影响。9.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分别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方的关系?如何评价这一体系?史料一 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项目 英 德 法 美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 32% 13% 10% 23%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史料二史料三 暗杀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立即寻求德国的支持,以摧毁塞尔维亚;德国立即表示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德皇威廉二世声称:“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史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其规模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 000多万,经济损失约3 000多亿美元。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1)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2)从史料二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间关系冲突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哪个地区成为可以随时爆炸的火药库?(3)暗杀事件是指什么?应如何评价史料三中的暗杀行为?(4)依据史料四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什么启示?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帝国主义的扩张是战争之源;要支持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义战争,反对侵略他国、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战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方便人类生活,也可以摧残人类。任务二 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领导人、性质、概况、结果及历史意义。2.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措施。3.新经济政策开始的时间、内容及作用。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间、措施、成就;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始的时间。5.苏联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特征及影响。6.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事件名称。7.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及影响;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者、结果及意义;墨西哥改革的名称、性质及作用。史料一 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史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史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此,丘吉尔曾感叹: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史料四(1)结合史料一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什么类型的国家(政权) (2)史料二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它的创新突破表现在哪里?(3)1928—1937年第一、二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取得了怎样的成就?(4)史料四漫画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情景,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给我们哪些启示?(1)尊重客观经济规律。(2)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3)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4)关注民生,执政为民。中国与苏俄革命道路比较项目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苏俄革命道路不同点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国情 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相同点 ①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②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③都是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④都是从本国国情出发;⑤都取得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力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历史复习第二十五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学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第二十五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课件.ppt 第二十五单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