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历史复习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任务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何时何地?其政治纲领、成立的目的、机关报、历史地位、影响是什么?
2.三民主义是指什么?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爆发于何时?代表人物有哪些?指导思想是什么?
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其影响如何?
史料一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先生挽联
史料二 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史料一的挽联纪念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中体现了他领导革命的哪一主旨思想?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佐证辛亥革命“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任选三个方面)
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的认识
(1)为摆脱民族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与抗争。
(2)孙中山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4)近代中国需要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纲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的领导。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项目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不 同 点 领导者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 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影响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相 同 点 背景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民主思想: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革命风潮: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3)军阀复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何时何地?其政治纲领、成立的目的、机关报、历史地位、影响是什么?
2.三民主义是指什么?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爆发于何时?代表人物有哪些?指导思想是什么?
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其影响如何?
史料一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先生挽联
史料二 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史料一的挽联纪念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中体现了他领导革命的哪一主旨思想?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佐证辛亥革命“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任选三个方面)
提示:(1)人物:孙中山。
主旨思想:三民主义。
(2)政治方面: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方面: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方面: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思想解放与新式教育的发展。
社会方面:推动社会进步。
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的认识
(1)为摆脱民族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与抗争。
(2)孙中山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4)近代中国需要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纲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的领导。
整合归纳 专题串讲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项目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点 领导者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 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影响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项目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点 背景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单元分层训练(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材料意在号召(  )
[A]推翻清政府 [B]变法自强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革命政党

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者,其意在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故选A项。]
2.(2024·枣庄三模)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民主革命团体的誓词。下列关于该“革命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孙中山为该革命团体总理
[C]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
[D]以“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故选C项。]
3.(2024·枣庄三模)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革命,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主张革命,故选B项。]
4.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C [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C项。]
5.(2024·济宁模拟)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错误的是(  )

[A]A到F是中国近代史时期
[B]D到E是土地革命时期
[C]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D]B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

D [根据“1912”“B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标志着清朝正式灭亡,是中国封建王朝结束的标志,D项符合题意;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A到F是中国近代史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到E(1927—1937年)是土地革命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
[A]废除科举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B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故选B项。]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B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其中不乏趋炎附势的投机者,说明辛亥革命潜藏着一定危机,故选B项。]
8.(2024·济南三模)大观园建于民国二十年,是济南商业的“五朵金花”之一。如果采用公元纪年法,大观园建于(  )
[A]1931年 [B]1932年
[C]1933年 [D]1934年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是民国年份加上1911等于公元年份,因此20+1911=1931,故选A项。]
9.(2024·菏泽二模)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主革命历程艰难曲折
[B]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混战
[C]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D]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萍浏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均以失败告终,武昌起义最终取得胜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针对袁世凯欲建立独裁统治的行径,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被袁世凯镇压,据此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历程艰难曲折,A项正确;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混战在1916年以后,排除B项;民主科学观念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排除C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在1927年以后,排除D项。]
10.下侧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选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该漫画反映了(  )
[A]辛亥革命成果丧尽
[B]护国战争北上讨袁
[C]五四运动呼之欲出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故选D项。]
11.如图是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C]废除科举制度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A [根据材料“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故选A项。]
12.(2024·济宁二模)下图是1916年上海报刊刊登的国产“肇基”灯泡广告,关于当时时代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货的质量不如国产
[B]民族工业生产水平已超过西方
[C]袁世凯卖国行径激起国人的反对
[D]人民对于南京国民政府强烈不满

C [根据材料“1916年”“今年起决心改用国货”可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国内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C项正确;“洋货的质量不如国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1916年民族工业生产水平仍然低于西方,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当时未成立,排除D项。]
13.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B [根据题干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研究历史根据的史料。《清帝退位诏书》是清朝灭亡的见证,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故选B项。]
14.(2024·青岛一模)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增加苛捐杂税,有的地方田赋竟然增加了50%,盐税增加了两倍以上,以致老百姓家门口的对联也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华民国不太平
[B]北洋军阀之间相互倾轧
[C]北洋军阀军费开支增大
[D]北洋政府无视民生,百姓负担沉重

D [根据“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增加苛捐杂税”可知,这主要反映了北洋政府无视民生,百姓负担沉重,故选D项。]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同学们研究辛亥革命时发现各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态度有所不同。
材料一 清政府的话:大意是革命军勾结在一起,要尽早扑灭,防止革命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材料二 各国使馆人员的话:你们革命军英明勇武,感激其保护武汉华侨,严守中立态度。
材料三 孙中山接受采访:虽然武昌起义,我们革命军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是由于全国各省都在纷纷响应,以及我们革命军非常的英勇,所以说我支持,然后他们会胜利。
(1)根据材料一,写出清政府对武昌起义采取的措施。(2分)
(2)根据材料二,总结各国对武昌起义的态度。(2分)
(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对起义态势乐观态度的原因________(双选)。(2分)
[A]起义准备充分 [B]阻挠势力不多
[C]各省纷纷响应 [D]军队作战勇猛
(4)各方对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存在不同的态度,结合材料,分析原因。(4分)
[答案] (1)镇压。
(2)中立。
(3)CD。
(4)材料一反映的是清政府需要维护自身统治;材料二反映的是外国列强需要维护本国利益;材料三反映的是革命者想要推翻清王朝政权。
16.(2024·菏泽中考)“它动摇了中国人对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不管这个皇帝姓爱新觉罗还是姓袁,不管是满族皇帝还是汉族皇帝!”“它”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B [根据“它动摇了中国人对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B项正确;戊戌变法并不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当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皇帝制度已经终结,排除C、D两项。]
17.(2022·临沂中考)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是(  )
[A]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
[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C]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A项正确;“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与清帝退位诏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是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原因,但不是首要原因,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在清帝退位诏书颁布之后,排除D项。]
18.(2021·济宁中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
[B]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
[C]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D [根据材料“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可知,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原因,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D项符合题意。]
19.(2023·东营中考)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B [题干“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意在说明孙中山已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为医国,从变法改革到投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民主民族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建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B项正确。]
20.(2024·云南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初步带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第二版)
材料二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
材料三 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该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列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人物。(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4分)
[答案] (1)名称:洋务运动。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主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其他著名维新人士亦可)。
(3)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近代化。
(4)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御辱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中国近代化探索是曲折的、艰难的;近代化探索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不能照搬外国模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等。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
任务
任务目标达成
提示:(1)人物:孙中山。
主旨思想:三民主义。
(2)政治方面: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方面: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方面: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思想解放与新式教育的发展。
社会方面:推动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