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8张PPT)第十一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政治: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萧条。(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任务一 近代化的探索[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宣传新文化运动思想的重要阵地在哪里?其口号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带来了哪些影响?有什么局限性?史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摘编自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史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摘编自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摘编自《变法通议》史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史料四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启蒙符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将二者尊为现代文明的精华和中国进步的引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开宗明义,倡言“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六大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并将“人权”与“科学”归为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他强调:“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摘编自高力克《一个革命者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百年祭》(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2)史料二中“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是指哪一条约的签订?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指哪一历史事件?(3)根据史料二,梁启超《变法通议》中的“变官制”指什么?(4)史料三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根据史料四,陈独秀是怎样看待“民主”与“科学”的?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6)综上所述,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的变化。提示:(1)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进步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条约:《马关条约》。历史事件:戊戌变法。(3)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5)看待:将“民主”与“科学”尊为现代文明的精华和中国进步的引擎。积极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6)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及启示特点:先学习西方的科技,进而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启示:中国近代化探索反映出地主阶级的自救和资产阶级的改革与革命都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也反映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曲折性。[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中共一大是何时何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谁?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什么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指的是什么?任务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史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史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史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史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3)史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会”召开的历史意义。(4)上述史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提示:(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理由: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变化: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独立斗争到国民革命。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等等。(3)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4)启示: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以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随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整合归纳 专题串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比较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最终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所属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有反帝反封建单元分层训练(十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胡适认为,《新青年》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恽代英说,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地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申报》提到,《新青年》是“新思想的源泉,可以不穷究吗?可以不读吗?”与之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虎门销烟[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C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排除A项;虎门销烟彰显了林则徐反侵略的英勇事迹,排除B项;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排除D项。]2.(2024·菏泽一模)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重点抨击封建道德[C]要彻底推翻传统文化 [D]积极倡导文学革命√A [材料“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大意是说国人要摆脱封建愚昧思想,应学习科学、提倡人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思想,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点抨击封建道德,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要彻底推翻传统文化”的结论,排除C项;文学革命是指白话文运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3.(2024·济宁二模)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戊戌变法——变法图强——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鼓励广大青年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A]① [B]②[C]③ [D]④√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故④正确,D项正确。]4.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据此判断,“某年”应是( )外交失败,举日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垦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A]1917年 [B]1919年[C]1921年 [D]1924年√B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故选B项。]5.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在革命过程中人民发挥主体作用,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命担当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D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在革命过程中人民发挥主体作用。因此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命担当的是五四运动,故选D项。]6.(2024·菏泽模拟)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一大批先进分子如蔡和森、瞿秋白、陈潭秋、张太雷等,都投身革命运动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此前后,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等老同盟会会员,也开始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这说明五四运动(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干部准备[B]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C]具有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D]使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A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干部准备,故选A项。]7.口号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时期的历史进程。以下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均田免赋”[C]“民主与科学”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 [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故选D项。]8.以下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由此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五四运动的性质[C]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C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由此可知C项正确。]9.(2024·济宁二模)这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次大会”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C]古田会议 [D]中共八大√A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会议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即“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C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排除D项。]10.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这些口号和主张(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C]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D]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D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由此可见,这些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故选D项。]11.(2024·枣庄模拟)据学者统计,五四运动前《新青年》在湖南、四川、浙江等地的销量极少,“自五四运动霹雳一声,惊破全国大梦”。它在这些地方的销量才大增。这说明五四运动( )[A]具有鲜明的反帝爱国性质 [B]扩大了新思想的广泛传播[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根据题干“据学者统计,五四运动前《新青年》在湖南、四川、浙江等地的销量极少,‘自五四运动霹雳一声,惊破全国大梦’。它在这些地方的销量才大增”可知,这说明五四运动扩大了新思想的广泛传播,B项正确;“具有鲜明的反帝爱国性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12.(2024·枣庄二模)《新民主主义论》中提道:“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起彼伏……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下列选项对“更新的时代烙印”理解正确的是( )[A]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C]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性 [D]发起武装斗争的正义性√A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这是其带有的“更新的时代烙印”,A项正确;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最终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这与题干“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不符,排除B、C、D三项。]13.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A]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 [B]成为民主革命的开端[C]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D [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懂得了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才能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说明五四运动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故选D项。]1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D [根据图示可知,1912—1921年,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故选D项。]15.(2024·济宁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扬梦·乘风破浪】 【梦碎·天朝之殇】1422年,郑和的船队结束第六次远航归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腊和阿丹等国使节。他的远航展现了中国的国威,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1842年,中国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经过战争的激烈碰撞后,开始经历长达百年的屈辱。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寻梦·长夜星光】 【追梦·奔向富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9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2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二十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1)结合材料“扬梦”,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点。(1分)(2)结合材料“梦碎”,写出使“天朝梦碎”的战争及战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块“界碑”?(4分)(3)根据材料“寻梦”分析,在“寻梦”路上中国的哪些阶层或政党进行了哪些探索(两点即可)?(3分)(4)从“扬梦→梦碎→寻梦→追梦”的曲折发展之路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答案] (1)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战争:鸦片战争。名称:《南京条约》。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李大钊等人开展新文化运动等。(4)落后就要挨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等。16.(2023·济宁中考)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为“救治”中国,陈独秀呼吁( )[A]推翻君主专制 [B]复兴儒家思想[C]发动国民革命 [D]进行思想变革√D [根据题干“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服务于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儒家思想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应该进行思想变革,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此时,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排除A项;复兴儒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国民革命,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7.(2022·临沂中考)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这场“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代替[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C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材料中的“文学革命”促进了白话文的逐渐普及,C项正确。]18.(2023·枣庄中考)下面是复习课上教师幻灯片呈现的内容,由此判断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近代化的探索[C]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B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倡导变法图强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都是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近代化的探索,B项正确;民族危机的加剧是近代化探索的背景,排除A项;仅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相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19.(2022·菏泽中考)对下图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A]民族危机的加剧[B]近代化的探索[C]中国人民的觉醒[D]西方列强的侵略√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具体史实,中国的近代化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由表及里,层层深入,B项正确;“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人民的觉醒”“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三项。]20.(2021·菏泽中考)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C]模仿西方政治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D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A项排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B项排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模仿西方政治制度,C项排除。]21.(2023·菏泽中考)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标志”。在该运动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爱国商人 [D]青年知识分子√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D项正确;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排除A项;五四运动中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但发挥先锋作用的是青年知识分子,而不是农民阶级和爱国商人,排除B、C两项。]22.(2024·临沂中考)如图(来源:202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0页)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史事过程中提出的口号。这一重要史事( )[A]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发生[B]是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运动[C]取得了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D]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开端√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得到社会各基层人士广泛响应。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取得了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C项正确。]23.(2024·济宁中考)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A]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 [“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学生内惩国贼,“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了学生外争主权,因此,题干体现了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B项正确。]24.(2024·临沂中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不是8年(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起),也不是14年(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而是自甲午战争开始的51年的时间。”(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7月29日)在这“51年的时间”里,中国抗战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始于(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国国民党建立[C]国民革命军建立 [D]中国共产党诞生√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它的诞生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组织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抗战的面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极大地团结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抵抗外敌入侵,D项正确。]25.(2024·临沂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摘自《求是》杂志,2021年7月16日)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与科学[C]新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D [根据材料“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项正确。]26.(2024·成都中考节选)中法两国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为世界文明交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跨越重洋架桥梁】材料一——据故宫博物院《一封未曾抵达的信,藏着中法间的历史凝望》路易十四致康熙皇帝信函的部分译文:……我们最亲爱的好朋友……得知陛下……希望……拥有诸多精通欧洲科学的博学之士,因此数年前我们决定派遣……六位博学的耶稣会数学家,为陛下带来所有最新奇的科学知识……然而,漫长的海路……充满意外与危险。因此,为了满足陛下您的需要,我们决定派遣另外几名同样是数学家的耶稣会士……尽早抵达您的身边。所有非凡之事的忠实见证者……在归来之时,会将您一生的辉煌功绩发表出来……【追寻真理留足迹】材料二 一战后,法国建立了共产党,印发大量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翻译多种革命报刊书籍,吸引了周恩来、邓小平等大批先进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留法学生们通过阅读原著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对国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毛泽东曾指出“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共产党,几乎是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据冉世民、孔令国《伟大的足迹——百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等【高山流水遇知音】材料三 2024年5月5日至7日,应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和法国虽然分属东西方文明,价值理念、社会制度不同,但都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可以和而不同,通过对话合作,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据新华社《中法元首续写“高山流水”佳话》(2024年05月08日)(1)根据材料一,判断如图所呈现文物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易十四在位期间(1643—1715年)可能会了解到康熙皇帝的哪些“辉煌功绩”。(10分)(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20世纪初期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制作了一张卡片(如图所示)进行成果展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该卡片的内容。(要求:在空白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4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历史背景: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先进国人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需要;一战后,马克思主义在法国影响较大。代表人物:周恩来、邓小平等。积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法文明交流对世界文明交流的历史启示。(6分)[答案] (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史料价值:见证了中法之间的交往。辉煌功绩: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等等。(2)积极作用:为早期党组织建设和队伍扩大作出重要贡献。(3)历史启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任务一 近代化的探索[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宣传新文化运动思想的重要阵地在哪里?其口号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带来了哪些影响?有什么局限性?史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摘编自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史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摘编自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摘编自《变法通议》史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史料四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启蒙符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将二者尊为现代文明的精华和中国进步的引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开宗明义,倡言“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六大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并将“人权”与“科学”归为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他强调:“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摘编自高力克《一个革命者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百年祭》(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2)史料二中“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是指哪一条约的签订?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指哪一历史事件?(3)根据史料二,梁启超《变法通议》中的“变官制”指什么?(4)史料三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根据史料四,陈独秀是怎样看待“民主”与“科学”的?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6)综上所述,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的变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及启示特点:先学习西方的科技,进而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启示:中国近代化探索反映出地主阶级的自救和资产阶级的改革与革命都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也反映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曲折性。任务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背熟《必背知识》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中共一大是何时何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谁?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什么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指的是什么?史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史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史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史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3)史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会”召开的历史意义。(4)上述史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以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随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比较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最终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所属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有反帝反封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十一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任务一任务目标达成提示:(1)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进步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条约:《马关条约》。历史事件:戊戌变法。(3)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5)看待:将“民主”与“科学”尊为现代文明的精华和中国进步的引擎。积极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6)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任务二任务目标达成提示:(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理由: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变化: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独立斗争到国民革命。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等等。(3)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4)启示: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第十一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件.ppt 第十一单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