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八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八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鸦片战争
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背景) 虎门 销烟 背景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经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经过
结果 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
《南京 条约》 时间 1842年8月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附件 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主要进程
侵略罪行 英法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俄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战争影响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 时间 国家 内容
《天津条约》 1858年 俄、美、英、法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 善后条约》 1858年 英、法、美 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 1860年 英、法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太平天国运动
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衰。
原因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时间 1851年至1864年 领导人 洪秀全
经过
纲领 前期 《天朝 田亩 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后期 《资政新篇》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失败 原因 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意义 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4张PPT)
第八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鸦片战争
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背景)
虎门
销烟 背景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经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经过
结果 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
《南京
条约》 时间 1842年8月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附件 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主要进程
侵略罪行 英法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俄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战争影响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 时间 国家 内容
《天津
条约》 1858年 俄、美、英、法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条约 时间 国家 内容
《通商章程
善后条约》 1858年 英、法、美 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 1860年 英、法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太平天国运动
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衰。
原因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时间 1851年至1864年 领导人 洪秀全
经过
纲领 前期
《天朝
田亩
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后期
《资政新篇》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性质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失败
原因 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意义 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