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二十七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冷战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美苏冷战 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原因 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冷战 表现 政治上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经济上 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影响 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结束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德国分裂 背景 1948年爆发美英法与苏联对抗的“柏林危机”表现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影响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1.欧洲的联合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目的 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过程意义 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洲联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 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的崛起 表现 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影响 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开始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建立与发展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②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评价 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缓和阶级矛盾,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苏联的改革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②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建立了“经互会”③1949年,苏联与中国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开始,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开始,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东欧剧变 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 实质 社会制度的改变,即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原因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表现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苏联解体 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西方“和平演变”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加速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解体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影响 标志着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结束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万隆会议 召开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万隆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内容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万隆精神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意义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非洲独立运动 代表 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高潮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结束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拉美斗争 古巴 卡斯特罗等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 1999年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第二十七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冷战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美苏 冷战 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原因 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表现 政治上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经济上 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影响 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结束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德国 分裂 背景 1948年爆发美英法与苏联对抗的“柏林危机”表现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影响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1.欧洲的联合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目的 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过程意义 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洲联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 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表现 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影响 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开始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建立与 发展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②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评价 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缓和阶级矛盾,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苏联的改革社会主 义力量 的壮大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②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建立了“经互会” ③1949年,苏联与中国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赫鲁晓 夫改革 1953年开始,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勃列日 涅夫改革 1964年开始,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东欧 剧变 时间 20世纪 80年代末 实质 社会制度的改变,即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原因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表现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苏联 解体 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西方“和平演变”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加速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解体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影响 标志着美苏冷战、 两极格局的结束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万隆 会议 召开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万隆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内容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万隆 精神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意义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非洲 独立 运动 代表 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高潮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结束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拉美 斗争 古巴 卡斯特罗等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 1999年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二十七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学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二十七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