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九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1.洋务运动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代表人物 中央 恭亲王奕?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 时间 从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 “自强”代表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兴办新式教育 原因 为了洋务的需要概况 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内容 创办民用企业 时间 从19世纪70年代起口号 “求富”代表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建立新式海陆军 新式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新式海军 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规模最大)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评价 ①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边疆危机美、日侵略台湾 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大败而归。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沈葆桢率兵入台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中法战争 爆发 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经过 1884年,法国军舰闯入福建马尾军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刘铭传率部抵抗,击退法军;1885年初,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整个战局结果 清政府与法国签订条约,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022年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①日本: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②朝鲜: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时间 1894年7月—1895年春经过 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平壤陷落;②黄海海战:1894年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日本趁机夺取了制海权;③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果 1895年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2.《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 1895年春 签订双方 中国、日本主要内容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戊戌变法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过程 兴起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高潮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结果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变法失败评价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主观原因 采取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维新派缺乏系统的规划,急于求成;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未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客观原因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掌有实权的顽固派的利益2022年课标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1.义和团运动兴起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清政府的态度 剿灭→招抚、利用→镇压口号 扶清灭洋抗争 发动廊坊阻击战,参与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和天津保卫战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时间 1900年至1901年列强罪行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 经济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军事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特点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影响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九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1.洋务运动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代表 人物 中央 恭亲王奕?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 创办军 事工业 时间 从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 “自强”代表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兴办新 式教育 原因 为了洋务的需要概况 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创办民 用企业 时间 从19世纪70年代起口号 “求富”代表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建立新 式海 陆军 新式 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新式 海军 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规模最大)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评价 ①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边疆危机美、日侵 略台湾 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大败而归。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沈葆桢率兵入台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中法 战争 爆发 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经过 1884年,法国军舰闯入福建马尾军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刘铭传率部抵抗,击退法军;1885年初,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整个战局结果 清政府与法国签订条约,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022年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①日本: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②朝鲜: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时间 1894年7月—1895年春经过 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主要 战役 ①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平壤陷落;②黄海海战:1894年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日本趁机夺取了制海权;③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果 1895年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2.《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 1895年春 签订双方 中国、日本主要 内容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戊戌变法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阶级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过程 兴起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高潮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结果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变法失败评价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主观原因 采取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维新派缺乏系统的规划,急于求成;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未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客观原因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掌有实权的顽固派的利益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2022年课标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1.义和团运动兴起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清政府的态度 剿灭→招抚、利用→镇压口号 扶清灭洋抗争 发动廊坊阻击战,参与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和天津保卫战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时间 1900年至1901年列强罪行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结 果 清政府战 败,签订 《辛丑条约》 内容 经济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军事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特点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影响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九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学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九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