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六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六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的政治
2022年课标要求:认识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了解王安石变法。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
建立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
强化中
央集权 措
施 军事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政治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加强中央集权
表现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王安石变法
时间 1069年开始
主持变法 王安石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 经济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军事 保甲法
结果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后来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22年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辽的建立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辽与北宋
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时,数次北伐失败后,转为防御。宋真宗时,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西夏的
建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西夏与北
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后宋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金与南宋的对峙
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的史实;通过岳飞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女真族的崛起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金灭辽及北宋 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南宋的偏安
南宋
建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
抗金 概况: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结果: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
宋金
议和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结果: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宋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宋代经济的发展

现 农
业 原因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表现 ①耕作技术:秧马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②粮食作物: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③经济作物: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区由广东和福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现 手

业 棉纺织业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宋朝有五大官窑;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还配备了指南针

现 商


易 商业
都市 开封、杭州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由于时间不受限制,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海外
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设立市舶司,管理外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货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影响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灭
西夏、金 1227年,蒙古军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元朝的
建立与
统一 建立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统一 过程 1276年,元灭南宋,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影响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元朝设立行省、宣政院等,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元朝的统治
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地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民族
交融 表现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影响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行省
制度 中央
机构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
机构 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元朝
对边
疆地
区的
管辖 东南
地区 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北
地区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西南
地区 措施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影响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
的都
市生
活 重要城市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市民生活 背景 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表现 ①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②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③形成于宋代的杂剧,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传统节日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宋词 发展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在宋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代表 豪放派,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婉约派,两宋之交的李清照
元曲 内容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代表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资治
通鉴》 作者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与司马迁一起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内容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地位 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科技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 人物 北宋匠人毕昇
传播 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传入欧洲
意义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指南针 发展 战国出现“司南”,宋代制成罗盘
应用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传播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
意义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发明 唐朝时发明
应用 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
传播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传到欧洲
意义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发达的中外交通
陆路 丝绸之路 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 宋朝的驿站比较发达
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海路 宋代 海路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影响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的政治
2022年课标要求:认识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了解王安石变法。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 建立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 强化中 央集权 措 施 军事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政治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经济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加强中央集权
表现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王安石变法
时间 1069年开始
主持变法 王安石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 经济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军事 保甲法
结果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后来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22年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辽的建立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辽与北宋 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时,数次北伐失败后,转为防御。宋真宗时,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西夏的 建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西夏与北 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后宋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金与南宋的对峙
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的史实;通过岳飞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女真族的崛起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金灭辽及北宋 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南宋的偏安 南宋 建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 抗金 概况: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结果: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
宋金 议和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结果: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宋代经济的发展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宋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表 现 农 业 原因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表现 ①耕作技术:秧马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②粮食作物: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③经济作物: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区由广东和福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手 工 业 棉纺 织业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 业 宋朝有五大官窑;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造船 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还配备了指南针
商 业 贸 易 商业 都市 开封、杭州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由于时间不受限制,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海外 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设立市舶司,管理外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货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影响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灭 西夏、金 1227年,蒙古军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元朝的 建立与 统一 建立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统一 过程 1276年,元灭南宋,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影响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的统治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元朝设立行省、宣政院等,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地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民族 交融 表现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影响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行省 制度 中央 机构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 机构 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元朝 对边 疆地 区的 管辖 东南 地区 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北 地区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西南 地区 措施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影响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繁华 的都 市生 活 重要城市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市民生活 背景 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表现 ①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②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③形成于宋代的杂剧,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传统节日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宋词 发展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在宋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代表 豪放派,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婉约派,两宋之交的李清照
元曲 内容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代表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资治 通鉴》 作者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与司马迁一起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内容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地位 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科技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 人物 北宋匠人毕昇
传播 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传入欧洲
意义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指南针 发展 战国出现“司南”,宋代制成罗盘
应用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传播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
意义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发明 唐朝时发明
应用 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
传播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传到欧洲
意义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发达的中外交通
陆路 丝绸之路 在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 宋朝的驿站比较发达
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海路 宋代 海路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影响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