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隋朝的兴亡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定都长安统一 概况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灭亡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2.开通大运河时间 605年起开凿;隋炀帝时期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概况 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五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影响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征发大量劳动力,致使社会矛盾激化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创立 隋文帝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影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贞观 之治” 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措施 政治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表现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2.女皇帝武则天地位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措施 政治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经济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表现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开元盛世”人物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措施 重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厉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表现 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盛唐气象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经济的繁荣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手工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商业 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2.民族交往与交融政策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表现 唐与 吐蕃 的关 系 文成公主入藏 背景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时间 641年内容 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②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影响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唐与 其他 民族 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高宗时,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3.开放的社会风气原因 唐朝强盛的国力、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广泛的对外交流表现 开放 活力 唐朝时期,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兼容 并包 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4.多彩的文学艺术唐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代表:“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直面社会现实,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书法 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绘画 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代表作分别为《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乐舞 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涌现出一批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政策 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 遣唐使: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6次东渡,终抵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罗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天竺 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曾在那烂陀寺游学,携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据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安史之乱 背景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影响 经济 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政治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黄巢 起义 概况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结果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唐朝 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含义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实质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影响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认识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隋朝的兴亡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定都长安统一 概况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灭亡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2.开通大运河时间 605年起开凿;隋炀帝时期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概况 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五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影响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征发大量劳动力,致使社会矛盾激化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创立 隋文帝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影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贞观之治” 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贞观之治” 措施 政治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表现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2.女皇帝武则天地位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措施 政治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经济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表现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开元盛世”人物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措施 重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厉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表现 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盛唐气象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经济的繁荣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手工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商业 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2.民族交往与交融政策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表现 唐与吐蕃的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 背景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时间 641年内容 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②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影响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表现 唐与其他民族 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高宗时,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3.开放的社会风气原因 唐朝强盛的国力、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广泛的对外交流表现 开放活力 唐朝时期,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兼容并包 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4.多彩的文学艺术唐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代表:“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直面社会现实,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书法 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绘画 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代表作分别为《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乐舞 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涌现出一批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2022年课标要求: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政策 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 遣唐使: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6次东渡,终抵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罗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政策 开放的对外政策天竺 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曾在那烂陀寺游学,携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据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 背景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影响 经济 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政治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黄巢起义 概况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结果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含义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实质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影响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认识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