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1 成长的节拍考点1 中学时代1.(2024·天津·中考真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启示我们要( )A.珍视当下,点滴做起 B.怀揣梦想,止于心动C.固执己见,乐享生活 D.轻言放弃,安于现状2.(2024·福建·中考真题)“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年少时的毛泽东留给父亲的一首诗。下列选项与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最吻合的是( )A.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要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B.家是身心寄居之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C.生命是神圣的,要在生命传承关系中更好地认识生命D.志向是人生的航标,要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相结合3.(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曾在17岁时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迈诗句。这启示我们要( )A.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B.掌握科学学习方法C.时刻保持乐观心态 D.努力实现人生梦想4.(2024·云南·中考真题)毕业联欢会上,学弟学妹们请你分享中学阶段的心得。你应告诉他们,中学阶段( )①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可以重塑完美的自己③要提高修养,展现内在美 ④要有所为,有所不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2 学习新天地5.(2024·天津·中考真题)“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开拓出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告诉我们( )①学习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②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③学习轻而易举,有苦有乐④既要重视读书,又要重视实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4·新疆·中考真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现的是( )A.确立远大志向,终身学习 B.要保持对学习的兴趣C.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D.要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7.(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小琳在阅读时看到这样一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学习没有终点 B.学习点亮生命 C.在实践中学习 D.保持学习兴趣8.(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如图漫画的寓意是( )A.接纳自我,学会欣赏自己 B.乐于助人,参加志愿服务C.热爱学习,读书点亮生命 D.文明有礼,遵守社交礼仪9.(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下侧这位同学分享的学习经历主要告诉我们( )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此时的心情,为了这道题,我用了一堆草稿纸,经历了困惑、疑虑、苦思冥想,已到“山重水复”,突然“柳暗花明”……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好!A.要对学习有兴趣 B.学习有苦亦有乐C.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D.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10.(2024·云南·中考真题)2024年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旨在持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涵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全民阅读( )A.可以代替劳动实践活动 B.能解决生活中所有问题C.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D.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11.(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深入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阅读( )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②是一切幸福的源泉③是爱护身体的重要途径 ④促进个人不断成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3 发现自己12.(2024·天津·中考真题)老师说我学习用功,家长认为我贪玩好动;同学说我热情开朗,邻居认为我不善言谈……面对他人的评价,我应( )A.用心聆听,照单全收 B.迷失自我,无所适从C.客观分析,勇于面对 D.置若罔闻,平静拒绝13.(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不必美慕他人,自己也是一道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启示我们( )A.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 B.理想是成功的关键C.要重视他人评价 D.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1 成长的节拍考点1 中学时代1.(2024·天津·中考真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启示我们要( )A.珍视当下,点滴做起 B.怀揣梦想,止于心动C.固执己见,乐享生活 D.轻言放弃,安于现状【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中学生活的机会与挑战。A:分析可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这启示我们要珍视当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向着目标逐步前进;故A符合题意;B:只有心动而没有行动是无法实现梦想的,应该将梦想付诸行动;故B错误;C:固执己见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也不符合积极进取的精神;故C错误;D:“轻言放弃,安于现状”是消极的态度,不利于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目标;故D错误;故本题选A。2.(2024·福建·中考真题)“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年少时的毛泽东留给父亲的一首诗。下列选项与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最吻合的是( )A.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要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B.家是身心寄居之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C.生命是神圣的,要在生命传承关系中更好地认识生命D.志向是人生的航标,要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相结合【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梦想的意义。D:分析题文,毛泽东年少时的这首诗表达了他立志外出求学、成就功名的决心,展现了远大的志向;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最吻合的是志向是人生的航标,要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相结合,体现了毛泽东心怀远大抱负,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故D符合与;A:选项强调的是学习的态度,与诗的主旨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B:选项说的是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与诗的主题不相关;故B不符合题意;C:选项提到的生命传承关系在诗中未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曾在17岁时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迈诗句。这启示我们要( )A.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B.掌握科学学习方法C.时刻保持乐观心态 D.努力实现人生梦想【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实现梦想。D:分析题文,毛泽东在17岁时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坚定的志向和决心,展现了为实现人生梦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这启示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为实现梦想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努力实现人生梦想,故D符合题意;ABC:“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时刻保持乐观心态”在这句诗中并不能体现,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2024·云南·中考真题)毕业联欢会上,学弟学妹们请你分享中学阶段的心得。你应告诉他们,中学阶段( )①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可以重塑完美的自己③要提高修养,展现内在美 ④要有所为,有所不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中学生活的机会与挑战。①③④:依据教材所学可知,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因此应告诉学弟学妹中学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修养,展现内在美,有所为,有所不为,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但人无完人,不可能重塑完美的自己,我们应能尽力做更好的自己,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考点2 学习新天地5.(2024·天津·中考真题)“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开拓出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告诉我们( )①学习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②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③学习轻而易举,有苦有乐④既要重视读书,又要重视实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①②④:分析题文,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这告诉我们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应该让学习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毛泽东一生都在读书学习,启示我们要不断学习,持续提升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毛泽东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说明不能只读书而不实践,要做到学以致用;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6.(2024·新疆·中考真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现的是( )A.确立远大志向,终身学习 B.要保持对学习的兴趣C.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D.要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掌握学习方法。C:分析题文,题干的这句话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在学习中,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如同工匠拥有了锋利的工具,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故C符合题意;ABD:都与题干的主旨不相符;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小琳在阅读时看到这样一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学习没有终点 B.学习点亮生命 C.在实践中学习 D.保持学习兴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习的意义。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意思是书就像药一样,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笨。这体现了学习能够让人获得知识,充实自己,从而改变命运,点亮生命;故B符合题意;A:“学习没有终点”强调的是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C:“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故C不符合题意;D:“保持学习兴趣”侧重于强调对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如图漫画的寓意是( )A.接纳自我,学会欣赏自己 B.乐于助人,参加志愿服务C.热爱学习,读书点亮生命 D.文明有礼,遵守社交礼仪【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习的意义。C:分析漫画,漫画中用“知识”来遮风挡雨,体现了知识的重要性,寓意着热爱学习,通过读书获取知识能给我们带来益处,点亮生命,故C符合题意;ABD:接纳自我、欣赏自己与漫画寓意不符;乐于助人、参加志愿服务在漫画中未体现;文明有礼、遵守社交礼仪也与漫画内容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下侧这位同学分享的学习经历主要告诉我们( )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此时的心情,为了这道题,我用了一堆草稿纸,经历了困惑、疑虑、苦思冥想,已到“山重水复”,突然“柳暗花明”……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好!A.要对学习有兴趣 B.学习有苦亦有乐C.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D.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B:分析题文,材料中描述了为解这道题经历了困惑、疑虑、苦思冥想等辛苦的过程,这体现了学习的苦,而最后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好,这体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所以主要说明了学习有苦亦有乐,故B符合题意;A:“要对学习有兴趣”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C:“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不是重点强调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D:“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材料表述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2024·云南·中考真题)2024年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旨在持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涵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全民阅读( )A.可以代替劳动实践活动 B.能解决生活中所有问题C.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D.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习的意义。A:全民阅读不能代替劳动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活动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故A错误;B:全民阅读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不可能解决生活中所有问题,故B错误;C:全民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获取知识,故C错误;D:全民阅读可以让人们通过书籍获取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故D正确;故本题选D。11.(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深入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阅读( )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②是一切幸福的源泉③是爱护身体的重要途径 ④促进个人不断成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习的意义。①④:分析可知,阅读可以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能促进个人不断成长,故①④正确;②: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故②错误;③:阅读主要与精神成长相关,与爱护身体关系不大,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考点3 发现自己12.(2024·天津·中考真题)老师说我学习用功,家长认为我贪玩好动;同学说我热情开朗,邻居认为我不善言谈……面对他人的评价,我应( )A.用心聆听,照单全收 B.迷失自我,无所适从C.客观分析,勇于面对 D.置若罔闻,平静拒绝【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他人的评价,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勇于面对;我们要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忽视,客观分析这些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故C正确;A:他人的评价可能存在片面性或不准确的情况,不能照单全收,故A错误;B:不能因为他人的评价而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故B错误;D:置若罔闻、平静拒绝是不正确的态度,他人的评价可能对我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D 错误;故本题选C。13.(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不必美慕他人,自己也是一道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启示我们( )A.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 B.理想是成功的关键C.要重视他人评价 D.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接纳与欣赏自己。A:分析题文,“不必羡慕他人,自己也是一道风景”强调了要看到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启示我们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故A符合题意;B:理想并不是成功的关键,成功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故B错误;C:重视他人评价与题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自强与自信的关系在题干中未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成长的节拍(第01期)(学生版).docx 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成长的节拍(第01期)(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