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3 坚持宪法至上考点1 维护宪法权威1.(2024·四川·中考真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公民当家作主C.基层群众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党的领导。A:分析题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故A正确;B:应该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公民当家作主;故B错误;CD:基层群众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但不是最大优势;故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领导人民战胜一次次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表明(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①③:分析题文,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取得伟大成就,从一穷二白走向全面小康,踏上新征程,充分体现了党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体现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故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长期成就,并没有体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故②不符合题意;④:材料中并未直接涉及这一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此举意在( )①从严治党,使党永葆执政的清醒和坚定②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拥护作为力量源泉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①③;分析可知,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意在从严治党,使党在执政过程中保持清醒和坚定;通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能够清除党内的不良风气和违规行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故①③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重点在于党的自身建设,而非依靠人民,故②不符合题意;④:材料主要说的是党纪学习教育,没有体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2024·湖南·中考真题)某校准备举行“迎国庆”歌咏比赛。下表是学校拟定的歌单,请你据此为本次活动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歌单 《十送红军》 《社会主义好》 《春天的故事》 《不忘初心》A.唱好致富歌,当好志愿者 B.歌颂好老师,共建新校园C.唱响中国声,同谱世界曲 D.经典咏流传,红心永向党【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D:分析可知,《十送红军》反映了革命时期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支持;《社会主义好》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对党的路线方针的拥护;《春天的故事》讲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党引领发展的生动写照;《不忘初心》则强调了要始终铭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些歌曲都围绕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和成就,表达了对党深深的敬意和热爱。通过演唱这些经典歌曲,传承红色基因,让红心永远向着党;故D符合题意;ABC:“唱好致富歌,当好志愿者”主要侧重于致富和志愿服务方面,与歌单的内容关联不大。“歌颂好老师,共建新校园”侧重于赞美教师和校园建设,与所给歌单的主题不符。“唱响中国声,同谱世界曲”更强调在世界范围内唱响中国声音,与歌单中体现的对党的歌颂不一致。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见(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行政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④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①④:从宪法第一条的规定中可知,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故①④说法正确;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的政府是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故②说法错误;③: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6.(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凝聚共识宪法至上】2023年12月4日,长沙某中学学生走进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参加国家宪法日活动,在交流互动环节向工作人员了解宪法知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怎样加强宪法监督的?举个例子,有公民对某地方法规中停车人未按时缴纳道路停车费进行罚款200—1000元的规定提出审查建议。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进行合宪性审查,请该法规制定机关说明情况,请执法部门公布实施情况……最终,制定机关对有关规定作出修改。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加强宪法监督的意义。【答案】①加强宪法监督有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通过监督,可以确保宪法的规定得到切实遵守和执行,防止任何组织和个人违反宪法,从而稳固宪法的最高地位。 ②加强宪法监督能够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一系列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平等权等。有效的监督可以确保这些权利不被非法剥夺或限制。 ③加强宪法监督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的宪法监督机制可以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推动国家治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④加强宪法监督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宪法是公平正义的基石,通过监督保证宪法的实施,能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增强人民对法治的信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分析】考点考查:宪法监督制度。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宪法监督制度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公民对不合理的地方法规提出审查建议→可链接能够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关键词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有争议的地方法规进行合宪性审查→可链接有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词③:制定机关对有关规定作出修改→可链接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考点2 保障宪法实施7.(2024·浙江·中考真题)2023年12月4日,某地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宪法日·共读宪法”活动。通过阅读宪法第五条部分内容(见图),可判断出(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A.宪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B.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的正确认识。A: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A说法错误;B: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题文中旨在强调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B说法与题不符;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题文中没有体现,C说法与题不符;D:依据题文描述,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任何组织或这个人都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8.(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在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下列行为属于宪法监督的是( )A.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B.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C.教育部组织全国学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教育活动D.全国人大法工委审查纠正地方法规中与宪法不相符的内容【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监督、弘扬宪法精神。D:全国人大法工委对地方法规进行审查,并纠正与宪法不相符的内容,是合宪性审查和监督的体现,属于宪法监督,故D说法正确;A: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宪法进行的修改行为。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故A不符合题意;B: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的一种仪式,旨在表达他们对宪法的尊重和忠诚。与宪法监督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 教育部组织全国学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教育活动,是教育部门为了普及宪法知识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公民的宪法意识,但不是对宪法实施的监督。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手抄报评选活动。下列手抄报创意与主题一致的是( )序号 创意 主题① 列举带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条文的法律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 展示“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具体事例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③ 制作“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思维导图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④ 粘贴“向宪法宣誓”照片 公职人员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①:列举带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条文的法律,能够充分体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为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故①正确;②:展示“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具体事例,能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具体事例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故②正确;③:宪法不是一切法律的总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和细化;故③错误;④: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体现的是公职人员对宪法的尊崇和敬畏,依照宪法履职尽责,而不是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10.(2024·辽宁·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该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 )A.宪法 B.民法典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法律地位。A: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作为我国的一部普通法律,其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也是宪法;故A符合题意;BCD:民法典、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我国的普通法律,也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故BCD错误;故本题选A。11.(2024·湖南·中考真题)对下图的解读,你认为正确的是( )A.宪法是所有法律法规的总和 B.宪法是对其他法律的具体化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D.宪法是由政府制定的【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C:分析图片,图片描述了我国的法律体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故C符合题意;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是其他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但宪法不等于普通法律之和,故A说法错误;B:其他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故B说法错误;D: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不是由政府制定的,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2.(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定陶区组织学生走进法院,变身“小法官”,沉浸式体验宪法权威;东明县开展宪法知识普及活动,回答群众相关问题;巨野县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宪法知识 多地重视宪法宣传的原因是(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依法治国需要人人变身“小法官”③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①③: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此各地重视宪法宣传,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依法治国需要全体公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但不是需要人人都做“法官”,故②说法错误;④:题文中没有体现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在深圳宪法公园,公益普法活动并不少见,每个月主题博物馆会举办各种主题的法律月展览,周末还开展模拟法庭、免费法律咨询等多种多样的普法活动。群众打卡深圳宪法公园( )A.说明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权威和地位 B.体现宪法是我国所有法律的总和C.体现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宪执政 D.激发人民群众自觉认同、践行宪法的热情【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D:在宪法公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普法活动,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自觉认同、践行宪法的热情,故D说法正确;A:群众打卡深圳宪法公园并不能说明宪法的法律地位,故A与题意不符;B: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但不是所有法律的总和,故B说法错误;C: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4.(2024·青海·中考真题)共青团青海省某州委联合相关部门举行“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法治宣传基层行活动,让法治教育进入校园。此举有利于中学生( )①制定宪法,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责 ②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原则与精神③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尊崇 ④践行宪法,日常生活中要守法用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②③④:有关部门举行“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的法治宣传活动,让法治教育进校园,有利于中学生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故②③④说法正确;①:制定宪法、监督宪法实施,不是中学生的权限,故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5.(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2023年是国家宪法日设立10周年。吉林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上述活动的开展( )A.确立了宪法的最高地位 B.有利于公民自觉践行宪法C.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D.确保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B:分析题文,吉林省开展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能够增强公民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公民更加清楚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践行宪法;故B符合题意;A:宪法的最高地位并非通过此类活动确立,而是由宪法本身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故A错误;C:此类宣传活动并不能直接说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公民权利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执行机制;故C错误;D:虽然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推进全民守法,但不能确保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全民守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持续的工作;故D错误;故本题选B。16.(2024·广西·中考真题)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中学围绕“宪法护我成长”主题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同学们在现场互动问答及游戏中学到了宪法知识,体会到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此次活动有利于( )①崇尚宪法权威②增强未成年人的宪法意识③提高宪法地位④确保未成年人不受到伤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相关知识。①②:分析题文,通过互动问答和游戏,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就像在生活中,我们尊重法律权威,才能更好地遵守法律;活动也能够增强未成年人的宪法意识;让未成年人明白宪法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故①②符合题意。③:宪法的地位本身就是至高无上的,不会因为一次活动而提高;宪法的地位是由其性质和作用决定的,不是通过某个具体活动来提升的;故③错误;④: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次活动无法确保未成年人不受到伤害;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17.(2024·广东·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某校开展“宪法小讲坛”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素材搜集】同学们为“宪法小讲坛”搜集素材,小李和小肖对以下内容印象深刻。2023年12月8日,国务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任命的52个部门和单位的73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宪法宣讲】小李和小肖被推举为“宪法小讲坛”的宣讲员,他们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见题图):(1)请你回答【素材搜集】中的内容所体现的宪法知识。(2)请你对【宪法宣讲】中小肖的说法进行简要评析。【答案】(1)【素材搜集】中的内容体现了以下宪法知识: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在国务院举行的宪法宣誓仪式中,各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这体现了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的地位。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在第一条中明确规定,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这体现了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小肖说法是正确的。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①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积极参加宪法宣传活动,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和要求。③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违宪行为。【分析】考点考查:宪法的地位、增强宪法意识。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宪法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在国务院举行的宪法宣誓仪式→可链接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关键词②: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链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我们既要认真做好 宪法宣讲,也要在日常 生活中践行宪法。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判断正误:正确;论据①: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论据②:增强宪法意识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8.(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法律护航助成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2024年1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龙龙所在的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一同参与。【知法崇宪 提高意识】下面是学校宣传展板的图片:(1)请在①②处填上合适的法律名称。龙龙在粘贴法律名称时不小心把其中两个贴串了位置,请你改正,并说明理由。【以例说法 明事析理】龙龙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在网络消费、游戏、社交等方面都设置了未成年人模式。我认为,这限制了我们使用网络的自由,并未真正保护我们的权益。”(2)你是否赞同龙龙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安全守护 铸牢防线】活动结束后,学校打算制订“互联网使用指导手册”,帮助同学们铸牢自我保护的防火墙。(3)学校向全体同学征集手册内容,请你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安全上网注意事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联网使用指导手册 ××学校 内容 一、安全上网注意事项 二、文明上网注意事项★文明上网注意事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等。改正:宪法和义务教育法位置互换。理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2)不赞同。理由:自由要受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会危害身心健康;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的自制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弱;等等。(3)安全上网注意事项: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泄露个人信息;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轻易扫二维码;不随意加入陌生微信群、QQ群;等等。文明上网注意事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提高媒介素养;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不参与网暴;不在网络上散布他人信息;不侮辱他人;等等。【分析】考点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网络的负面作用、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原因、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道德修养、责任意识。【详解】(1)小问1: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小问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有关知识,从分析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两部法律位置错误,义务教育法是“树干”、宪法是“树枝→可链接宪法和义务教育法位置错误;关键词②:义务教育法是“树干”、宪法是“树枝”,错误理由→可链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在网络消费、游戏、社交等方面都设置了未成年人模式。我认为,这限制了我们使用网络的自由,并未真正保护我们的权益。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正误判断:错误。论据①: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论据②:网络的负面作用(或沉迷网络的危害);论据③:未成年人成长的特点。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注意事项,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13 坚持宪法至上考点1 维护宪法权威1.(2024·四川·中考真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公民当家作主C.基层群众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领导人民战胜一次次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表明(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此举意在( )①从严治党,使党永葆执政的清醒和坚定②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拥护作为力量源泉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湖南·中考真题)某校准备举行“迎国庆”歌咏比赛。下表是学校拟定的歌单,请你据此为本次活动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歌单 《十送红军》 《社会主义好》 《春天的故事》 《不忘初心》A.唱好致富歌,当好志愿者 B.歌颂好老师,共建新校园C.唱响中国声,同谱世界曲 D.经典咏流传,红心永向党5.(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见(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行政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④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凝聚共识宪法至上】2023年12月4日,长沙某中学学生走进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参加国家宪法日活动,在交流互动环节向工作人员了解宪法知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怎样加强宪法监督的?举个例子,有公民对某地方法规中停车人未按时缴纳道路停车费进行罚款200—1000元的规定提出审查建议。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进行合宪性审查,请该法规制定机关说明情况,请执法部门公布实施情况……最终,制定机关对有关规定作出修改。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加强宪法监督的意义。考点2 保障宪法实施7.(2024·浙江·中考真题)2023年12月4日,某地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宪法日·共读宪法”活动。通过阅读宪法第五条部分内容(见图),可判断出(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A.宪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B.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8.(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在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下列行为属于宪法监督的是( )A.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B.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C.教育部组织全国学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教育活动D.全国人大法工委审查纠正地方法规中与宪法不相符的内容9.(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手抄报评选活动。下列手抄报创意与主题一致的是( )序号 创意 主题① 列举带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条文的法律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 展示“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具体事例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③ 制作“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思维导图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④ 粘贴“向宪法宣誓”照片 公职人员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辽宁·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该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 )A.宪法 B.民法典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11.(2024·湖南·中考真题)对下图的解读,你认为正确的是( )A.宪法是所有法律法规的总和 B.宪法是对其他法律的具体化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D.宪法是由政府制定的12.(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定陶区组织学生走进法院,变身“小法官”,沉浸式体验宪法权威;东明县开展宪法知识普及活动,回答群众相关问题;巨野县通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宪法知识 多地重视宪法宣传的原因是(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依法治国需要人人变身“小法官”③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在深圳宪法公园,公益普法活动并不少见,每个月主题博物馆会举办各种主题的法律月展览,周末还开展模拟法庭、免费法律咨询等多种多样的普法活动。群众打卡深圳宪法公园( )A.说明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权威和地位 B.体现宪法是我国所有法律的总和C.体现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宪执政 D.激发人民群众自觉认同、践行宪法的热情14.(2024·青海·中考真题)共青团青海省某州委联合相关部门举行“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法治宣传基层行活动,让法治教育进入校园。此举有利于中学生( )①制定宪法,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责 ②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原则与精神③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尊崇 ④践行宪法,日常生活中要守法用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2023年是国家宪法日设立10周年。吉林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上述活动的开展( )A.确立了宪法的最高地位 B.有利于公民自觉践行宪法C.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D.确保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16.(2024·广西·中考真题)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中学围绕“宪法护我成长”主题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同学们在现场互动问答及游戏中学到了宪法知识,体会到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此次活动有利于( )①崇尚宪法权威②增强未成年人的宪法意识③提高宪法地位④确保未成年人不受到伤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广东·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某校开展“宪法小讲坛”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素材搜集】同学们为“宪法小讲坛”搜集素材,小李和小肖对以下内容印象深刻。2023年12月8日,国务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任命的52个部门和单位的73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宪法宣讲】小李和小肖被推举为“宪法小讲坛”的宣讲员,他们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见题图):(1)请你回答【素材搜集】中的内容所体现的宪法知识。(2)请你对【宪法宣讲】中小肖的说法进行简要评析。18.(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法律护航助成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2024年1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龙龙所在的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一同参与。【知法崇宪 提高意识】下面是学校宣传展板的图片:(1)请在①②处填上合适的法律名称。龙龙在粘贴法律名称时不小心把其中两个贴串了位置,请你改正,并说明理由。【以例说法 明事析理】龙龙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在网络消费、游戏、社交等方面都设置了未成年人模式。我认为,这限制了我们使用网络的自由,并未真正保护我们的权益。”(2)你是否赞同龙龙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安全守护 铸牢防线】活动结束后,学校打算制订“互联网使用指导手册”,帮助同学们铸牢自我保护的防火墙。(3)学校向全体同学征集手册内容,请你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安全上网注意事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联网使用指导手册 ××学校 内容 一、安全上网注意事项 二、文明上网注意事项★文明上网注意事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3坚持宪法至上(第02期)(学生版).docx 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3坚持宪法至上(第02期)(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