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4 理解权利义务考点1 公民权利1.(2024·浙江·中考真题)近年来,浙江启动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信访、公安、法院等多家单位进驻当地社会治理中心,通过一窗受理、统一分流·促使纠纷双方达成协议,及时把群众的矛盾化解在源头。由此可见( )①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②行政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权③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屏障④社会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中学生韩某获得了作文竞赛一等奖,他发现有培训机构打着自己的旗号进行招生。韩某要求培训机构停止侵权行为,因为培训机构的行为侵犯了他的( )A.隐私权 B.姓名权 C.文化权利 D.受教育权3.(2024·北京·中考真题)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人们骑行和步行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让大家拥有更好的体验,不少公园将原有的混行路道,调整为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但个别人随意乱用,影响他人安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公园改进完善规则②公园赋予骑行者和步行者平等的社会经济权利③专用道使用者应自觉遵守规则.加强自律④人们有使用道路的权利,可按个人意愿任意使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甘肃定西·中考真题)甘肃省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机制,打造甘肃省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让村民不管身处何地,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了解村里的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该平台的打造( )A.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B.体现了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C.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D.进一步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5.(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某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以“我的权利·我知晓”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下表中“学习材料”与“公民权利”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学习材料 公民权利① 李青爸爸在人大换届选举中当选人大代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 张某向纪委监委举报某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犯罪问题 监督权③ 晓晓在俊文小学就读一年级 受教育权④ 蔓蔓到社区参加“五一”文艺表演交流活动 劳动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张某在商场给孩子买了一双运动鞋,孩子在家试穿时发现尺码不匹配,张某便与商家沟通,商家以离柜概不负责为由,不同意进行更换,后经多次交涉,商家最终同意更换。张某的维权方式是( )A.调解 B.和解 C.仲裁 D.诉讼7.(2024·辽宁·中考真题)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81人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这体现我国公民享有( )A.隐私权 B.肖像权 C.姓名权 D.荣誉权8.(2024·天津·中考真题)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是( )A.享有受教育权 B.享有物质帮助权C.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D.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9.(2024·浙江·中考真题)老张出租自己的房屋并收取相应租金,是行使财产权的体现。( )10.(2024·湖南·中考真题)【崇尚法治与法同行】车主李先生擅自在小区公共停车位上安装地锁,将公共停车位变成自家专用车位。针对这一情况,两位同学发表了如下观点:同学甲:我会马上拍照,并把李先生的照片公布在小区门口。同学乙:我会劝阻李先生,如果他不听,我就向有关部门举报。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1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物业公司为解决停车纠纷,制定了车辆管理公约,并经意见征集,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赞成。几名业主不听劝导,多次不文明停车,并拒签文明停车承诺书,被物业删除小区闸道口车辆自动识别信息,失去了车辆自由进出小区的便利。这几名业主以通行权受侵犯为由起诉物业公司。法院依法审理并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1)从道德层面评价业主的行为。(2)从法治的角度,谈谈业主诉讼请求被驳回给我们的启示。12.(2024·宁夏·中考真题)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某校九年级(1)班师生就“AI技术走进生活你我共同面对”为议题,展开了讨论。根据讨论内容,运用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续写老师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考点2 公民义务13.(2024·浙江·中考真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之际,国家安全机关公布了一个典型案例:小磊在互联网平台发现境外组织发布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后,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随后此案得到了查处。小磊的做法给青少年的启示是( )A.要以网络安全为国家安全的根本B.要及时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C.要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国家安全D.要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公民权利14.(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王某在网络上直播自己超速驾驶摩托车的行为,被交警以危险驾驶行为依法处罚,其直播间也被平台强制关闭。这一案例说明( )A.法无授权不可为 B.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C.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15.(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发现,一些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下列图示中的两个概念属于此种逻辑关系的是( )A. B.C. D.16.(2024·北京·中考真题)“我们生于伟大的祖国,在国家需要时,就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尊严,需要强大的国防。我们要成为国泰民安的守护者!”大学生们发出铮铮誓言,怀揣报国梦踏上军旅征途。这些誓言启示我们( )①维护国家安全,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进行职业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③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④国土安全涵盖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某高铁车厢内一乘客李某用手机追剧,声音嘈杂。邻座张某提醒制止,李某说:“这是我的自由,管得真多!”两人发生争吵。对该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遇到不公平行为要敢于说“不”③李某只享受权利,没有履行义务④邻座张某无权干涉他人的自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某学校开展班级板报设计比赛,下面是初三(1)班的参赛作品。该板报反映的主题是(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习近平 青岛市清理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助力候鸟越冬觅食。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需要人捍卫,我愿做一棵卫国戍边的高原红柳! ——边境检查站教导员陈畅①国家安全②大国外交③国家利益④独立自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4·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肖红在选举班长时把票投给了好朋友林玲肖红行使了选举权B.王强拍下某军港照片发给境外网友——王强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C.学生陈成在上学路上捡到了一个手机并占为己有——陈成行使了财产权D.网红薇某没有按时缴纳税款——薇某的行为没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20.(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杨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结合材料,运用权利义务的知识,阐述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14 理解权利义务考点1 公民权利1.(2024·浙江·中考真题)近年来,浙江启动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信访、公安、法院等多家单位进驻当地社会治理中心,通过一窗受理、统一分流·促使纠纷双方达成协议,及时把群众的矛盾化解在源头。由此可见( )①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②行政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权③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屏障④社会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式。①④:题文中浙江将多个部门集中进驻社会治理中心,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让人民群众最多跑一地,便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故①④符合题意;②:检察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权,故②说法错误;③: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屏障,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中学生韩某获得了作文竞赛一等奖,他发现有培训机构打着自己的旗号进行招生。韩某要求培训机构停止侵权行为,因为培训机构的行为侵犯了他的( )A.隐私权 B.姓名权 C.文化权利 D.受教育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公民权利。B:某培训机构打着中学生韩某的旗号进行招生,为培训机构牟利,侵犯了韩某的姓名权,故B符合题意;ACD:隐私权、文化权利和受教育权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2024·北京·中考真题)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人们骑行和步行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让大家拥有更好的体验,不少公园将原有的混行路道,调整为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但个别人随意乱用,影响他人安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公园改进完善规则②公园赋予骑行者和步行者平等的社会经济权利③专用道使用者应自觉遵守规则.加强自律④人们有使用道路的权利,可按个人意愿任意使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自觉遵守规则、积极改进规则、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①:为了满足人们骑行和步行的需求,公园将原有的混行路道调整为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体现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公园在改进和完善规则,以适应新的需求,故①符合题意;③:个别人随意乱用专用道,影响他人安全,说明使用者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加强自律,故③符合题意;②:题文未体现公园赋予骑行者和步行者平等的社会经济权利;骑行和步行不属于社会经济权利,故②不符合题意;④:人们有使用道路的权利,但必须遵守公园的规定,不能随意乱用,影响他人安全,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2024·甘肃定西·中考真题)甘肃省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机制,打造甘肃省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让村民不管身处何地,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了解村里的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该平台的打造( )A.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B.体现了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C.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D.进一步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监督权。A:甘肃省纪委监委打造的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使得村民能够更方便地了解村里的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这无疑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新的、更便捷的途径,故A正确;B:在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B错误;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非公民。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故C错误;D: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该平台只是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并非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故D错误;故本题选A。5.(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某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以“我的权利·我知晓”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下表中“学习材料”与“公民权利”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学习材料 公民权利① 李青爸爸在人大换届选举中当选人大代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 张某向纪委监委举报某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犯罪问题 监督权③ 晓晓在俊文小学就读一年级 受教育权④ 蔓蔓到社区参加“五一”文艺表演交流活动 劳动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①:李青爸爸在人大换届选举中当选人大代表,体现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①正确;②:张某向纪委监委举报某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犯罪问题,这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表现;故②正确;③:晓晓在俊文小学就读一年级,享有受教育权;故③正确;④:蔓蔓到社区参加“五一”文艺表演交流活动,这体现的是文化权利,而非劳动权;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6.(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张某在商场给孩子买了一双运动鞋,孩子在家试穿时发现尺码不匹配,张某便与商家沟通,商家以离柜概不负责为由,不同意进行更换,后经多次交涉,商家最终同意更换。张某的维权方式是( )A.调解 B.和解 C.仲裁 D.诉讼【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的途径。B:分析可知,和解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在这个案例中,张某与商家进行多次交涉,最终商家同意更换鞋子,这是双方通过自行协商解决了问题,属于和解;故B符合题意;ACD:在本题中,张某是自己与商家沟通解决问题,并非借助第三方调解机构、仲裁机构或通过法院诉讼,所以是和解;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2024·辽宁·中考真题)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81人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这体现我国公民享有( )A.隐私权 B.肖像权 C.姓名权 D.荣誉权【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D:题文中81人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体现了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荣誉权,D说法正确;ABC: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但题文中体现的是荣誉权,ABC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D。8.(2024·天津·中考真题)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是( )A.享有受教育权 B.享有物质帮助权C.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D.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D: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D符合题意;ABC:都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2024·浙江·中考真题)老张出租自己的房屋并收取相应租金,是行使财产权的体现。( )【答案】正确【详解】本题考查财产权。依据教材所学,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题文中老张出租自己的房屋并获得租金,行使了财产的收益权,故题文说法正确。10.(2024·湖南·中考真题)【崇尚法治与法同行】车主李先生擅自在小区公共停车位上安装地锁,将公共停车位变成自家专用车位。针对这一情况,两位同学发表了如下观点:同学甲:我会马上拍照,并把李先生的照片公布在小区门口。同学乙:我会劝阻李先生,如果他不听,我就向有关部门举报。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答案】同学甲的做法是错误的。①李先生擅自在小区公共停车位上安装地锁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得到纠正。但是,同学甲马上拍照并把李先生的照片公布在小区门口的做法侵犯了李先生的肖像权和隐私权。②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遵循合法、合理和文明的原则,不能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如果通过这种不合法的方式曝光他人,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纠纷和矛盾,甚至导致法律责任。同学乙的做法是正确的。①面对李先生的错误行为,先进行劝阻,这体现了同学乙试图通过友好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给予李先生自我改正的机会。②如果李先生不听劝阻,向有关部门举报则是合理合法的途径;通过正规的渠道,由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平正义。【分析】考点考查:人格尊严权、维护权利守程序。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①:我会马上拍照,并把李先生的照片公布在小区门口。观点②:我会劝阻李先生,如果他不听,我就向有关部门举报。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正误。正误判断:错误;论据①:拍照并公布照片的做法侵犯了李先生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论据②:我们应该遵循合法、合理和文明的原则来处理问题。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误。正误判断:正确;论据①:先进行劝阻体现了通过友好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论据②:向有关部门举报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平正义。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物业公司为解决停车纠纷,制定了车辆管理公约,并经意见征集,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赞成。几名业主不听劝导,多次不文明停车,并拒签文明停车承诺书,被物业删除小区闸道口车辆自动识别信息,失去了车辆自由进出小区的便利。这几名业主以通行权受侵犯为由起诉物业公司。法院依法审理并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1)从道德层面评价业主的行为。(2)从法治的角度,谈谈业主诉讼请求被驳回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这些业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他们不文明停车,影响了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和小区的秩序,违反了公约和公共道德规范。此外,他们拒绝签署文明停车承诺书,显示出对社区规则和他人权益的漠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2)①法院驳回业主的诉讼请求,表明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体现了法律对合法合规行为的支持和保护。②法治强调规则意识,我们应当遵守合法的规则和约定,车辆管理公约就是小区内的一种规则,业主有义务遵守。③业主认为自己的通行权受侵犯而起诉,但法律并未支持其诉求,这提醒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行使自己的权利,权利的行使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分析】考点考查:遵守规则、法律的作用、正确行使权利。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遵守规则的有关知识,从评价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几名业主多次不文明停车,并拒签文明停车承诺书→可链接违反了公约和公共道德规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遵守规则、法律的作用、正确行使权利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业主诉讼请求被驳回→可链接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我们应当遵守合法的规则和约定+正确理解和行使自己的权利。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2.(2024·宁夏·中考真题)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某校九年级(1)班师生就“AI技术走进生活你我共同面对”为议题,展开了讨论。根据讨论内容,运用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续写老师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老师观点:依法/正确行使权利理由:有人使用AI技术,在规则不明的情况下存在法定权利的争议和安全隐患,可能会侵害公民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学生意思表述合理即可)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分析】考点考查:依法行使权利。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AI 技术已进入我们的生活,使用AI 技术是我们的权利, 但我们要……→可链接有人使用AI技术可能会侵害公民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依法行使权利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考点2 公民义务13.(2024·浙江·中考真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之际,国家安全机关公布了一个典型案例:小磊在互联网平台发现境外组织发布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后,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随后此案得到了查处。小磊的做法给青少年的启示是( )A.要以网络安全为国家安全的根本B.要及时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C.要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国家安全D.要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公民权利【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C:材料中,小磊的行为是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启示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故C说法正确;A: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故A说法错误;B:这不属于青少年的职责范畴,故B说法错误;D: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王某在网络上直播自己超速驾驶摩托车的行为,被交警以危险驾驶行为依法处罚,其直播间也被平台强制关闭。这一案例说明( )A.法无授权不可为 B.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C.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C:材料中,王某超速驾驶摩托车的行为,没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其在网络上直播自己超速驾驶摩托车的行为,也不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这从反面启示我们要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故C说法正确;A:这是对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故A不符合题意;B:材料与对行政权的监督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D:材料中的王某被交警以危险驾驶行为依法处罚,据此可以看出,其行为不属于犯罪,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5.(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发现,一些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下列图示中的两个概念属于此种逻辑关系的是( )A. B.C. D.【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监督权、依法纳税、劳动和受教育。A:宪法和民法典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故A错误;B:监督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故B正确;C:依法报税和依法服兵役是并列关系,故C错误;D:劳动和受教育是并列关系,故D错误;故本题选B。16.(2024·北京·中考真题)“我们生于伟大的祖国,在国家需要时,就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尊严,需要强大的国防。我们要成为国泰民安的守护者!”大学生们发出铮铮誓言,怀揣报国梦踏上军旅征途。这些誓言启示我们( )①维护国家安全,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进行职业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③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④国土安全涵盖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依法履行义务。①③: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在国家需要时,就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和“我们要成为国泰民安的守护者”,启示我们要维护国家安全,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故①③说法正确;②:题干没有涉及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故②不符合题意;④:国家安全包括国土安全,但国土安全只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7.(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某高铁车厢内一乘客李某用手机追剧,声音嘈杂。邻座张某提醒制止,李某说:“这是我的自由,管得真多!”两人发生争吵。对该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遇到不公平行为要敢于说“不”③李某只享受权利,没有履行义务④邻座张某无权干涉他人的自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自觉遵守规则、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个人守护正义。①:题文中的李某无视公共场所的秩序,在车厢内追剧,声音嘈杂,张某予以提醒制止,说明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故①符合题意;③: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题文中的李某只想享受追剧的自由,没有履行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义务,影响到其他乘客,没有做到权利义务相统一。故③符合题意;②:题文中张某提醒制止李某,是个人守护正义的表现,故②不符合题意;④:李某的行为破坏车厢内的公共秩序,张某提醒制止是守护正义的表现,并不是干涉他人自由,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8.(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某学校开展班级板报设计比赛,下面是初三(1)班的参赛作品。该板报反映的主题是(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习近平 青岛市清理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助力候鸟越冬觅食。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需要人捍卫,我愿做一棵卫国戍边的高原红柳! ——边境检查站教导员陈畅①国家安全②大国外交③国家利益④独立自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①③:漫画中的人将国家秘密透露给境外组织危害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总书记的这句话强调要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陈畅的话体现了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青岛市清理外来物种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这几件事共同反映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主题,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题文中的内容没有体现大国外交、独立自主的观点,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9.(2024·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肖红在选举班长时把票投给了好朋友林玲肖红行使了选举权B.王强拍下某军港照片发给境外网友——王强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C.学生陈成在上学路上捡到了一个手机并占为己有——陈成行使了财产权D.网红薇某没有按时缴纳税款——薇某的行为没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财产权、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纳税。A:依据教材知识,公民的选举权是指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时享有的权利,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学生肖红选举班长,不属于公民的选举权。故A说法错误;B:王强拍下某军港的照片发给境外的人,危害了国家安全,没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故B说法错误;C:财产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享有的权利。拾获他人手机并据为己有,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故C说法错误;D:公民有依法纳税的基本义务,不按时缴纳税款,是没有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的表现。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20.(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杨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结合材料,运用权利义务的知识,阐述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答案】①从权利的角度来看:劳动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行使这一权利。劳动不仅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求,还有助于学生在劳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实现个人价值。②从义务的角度来看:劳动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劳动义务的正确认知和自觉履行。让学生明白劳动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参与劳动。③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白,在享受劳动权利带来的成果时,也必须履行劳动义务。只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权利。【分析】考点考查:劳动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劳动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可链接劳动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助于学生在劳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实现个人价值+劳动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让学生明白劳动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有助于学生明白在享受劳动权利带来的成果时,也必须履行劳动义务;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理解权利义务(第02期)(学生版).docx 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理解权利义务(第02期)(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