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1.在奴隶制文明时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的统治者,都建立了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注重发展灌溉农业。这反映出四大文明的早期发展()A.注重交流互鉴 B.呈现多元性 C.形成时间同步 D.具有一致性2.学者钱乘旦认为在古代世界中,国家演变的普遍现象是从“城”为中心的小范围开始,向较大范围的地域国家转变。但他发现某文明始终停留在国家形成的最早阶段上,各地制度大致呈现王政、贵族政治、民主政治三种形式。这个文明最有可能位于()A.小亚细亚 B.巴尔干半岛 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3.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债务人未经债权人同意擅自改变抵押物的用途债权人可没收抵押物,并追偿债务。”这说明古巴比伦王国()A.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蕴含着鲜明的契约精神C.法律制度建设比较完善 D.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4.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城与各行省之间贸易往来频繁,道路网络不断完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不同地区的工匠技艺相互交流融合。据此可知,罗马帝国()A.内部实现了完全统一 B.经济呈现多元化特征C.区域经济联系较紧密 D.商业贸易居主导地位5.公元前6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三大帝国统治情况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统治概 况 政治制度: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措施: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 政治制度: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措施:推广希腊文化 政治制度: (中央)元首制 (地方)行省制 措施:基督教定为国教据表可知,三大帝国()A.治国方略存在借鉴与创新 B.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C.使基督教文化成为了主流 D.影响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6.有学者认为:“波斯人没有建立一个具有完全的组织的帝国,没有把他们的原则“昭示”被征服的各地,不能把各属地造成为一个和谐的“全体'。波斯人在这些民族中并没有获得内在的合法性的承认;波斯人没有把他们的法律原则或者敕令条例树立起来。”据此可知,波斯帝国()A.通过武力连接不同文明区 B.各地区文明孤立发展C.国家治理未实现有效整合 D.君主专制受到了冲击7.1299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因颁发给拉温赛罗德城自治特许状,获得年金300英镑,大大超过了来自庄园的收入。13世纪,法国许多城市也随着王室领地的扩展成为特许自治城市。这可以说明()A.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城市自治利于王权强化C.法国大革命冲击旧制度 D.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8.中古时期的欧洲,是分裂并且地方割据的,长期以来没有强有力的、能完全代表国家主权和公共利益的中央政府。中央权力结构显得十分粗糙,难以体现作为政治核心所必需具有的公共权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庄园和农奴制度 B.基督教的统治 C.城市赢得自治权 D.封君封臣制度9.有学者指出:“早期中世纪大学在严格意义上只是一种行业组织,是来源于手工业行会在智力生活领域内所形成的行业组织。”如博洛尼亚大学由学生行会组成,巴黎大学由教师行会组成。据此可知,中世纪大学的出现()A.源于生产关系的变革 B.推动了国民教育制度确立C.改变了城市治理主体 D.得益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10.《一本书读懂世界史》中描述说,“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并迁都于此。到16世纪帝国在占领维也纳之后又征服了北非部分地区”。该帝国()A.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地跨欧亚非三洲C.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巴格达 D.统治者称为沙皇11.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内容有“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租庸调制、新设百官、将氏族改组为新的国家机构官僚等”。“大化改新”()A.削弱了幕府统治 B.模仿隋唐制度C.实行殖产兴业 D.确立中央集权12.下图为8世纪时期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这一时期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A.活跃于亚非欧构建贸易网络 B.主要通过海路交通进行运输C.以贩卖奴隶为最主要的业务 D.致力各地宗教信仰趋于统一13.大津巴布韦遗址总面积近40公顷,主体建筑物均由花岗石砌成,其建筑风格有别于其他地区。该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包括纺锤、黄金及青铜手镯、铸钱的泥模、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此外还有梯田、水渠、水井等遗迹。这可用于说明古代津巴布韦()A.文明演进深受穆斯林文化影响 B.城市建造技术在非洲领先C.文明发展兼具独立性和包容性 D.对外贸易居社会主导地位14.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该学者意在说明()A.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B.文明发展的规律性C.区域文明的独立性 D.不同文明的交融性15.“他们在特斯科科湖岛定居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于是他们发明了“浮园耕作法'-在芦苇筏上堆积土壤,使之漂浮在水面上,并种植果树,利用其根固定浮动园,每次耕种前都会挖新的土壤铺在上面,据说每年可以收获七季作物。”由此可知,浮园耕作法()A.为玛雅文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B.体现当时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的深远影响 D.可能种植水稻和马铃薯等作物16.15世纪末16世纪初,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这些行为()A.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 B.确立了欧洲世界霸主的地位C.引发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到来 D.推动了东方经济的快速发展17.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当时西班牙货币单位)。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这反映出的实质是()A.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B.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 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18.某学习小组整理了“全球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知识结构图(见如图)据此判断,甲、乙、丙、丁分别是()A.非洲、欧洲、中国、美洲 B.非洲、中国、美洲、欧洲C.欧洲、美洲、中国、非洲 D.欧洲、中国、美洲、非洲19.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热衷于极地探索。1594年巴伦支率船队抵达北纬72°附近,1596年再次深入,发现斯瓦尔巴群岛。1609年,荷兰委托哈得逊探索北冰洋通往亚洲之路。这些探险活动()A.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C.导致了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D.推动了各种疾病在美洲流行20.18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创立了面向印第安儿童的专门学校。原住民学生被禁止说民族语言、穿民族服饰、参与民族活动。学校的教育内容有基督教教义,殖民者的语言、法律甚至欧洲古典文化、历史等。此举旨在()A.强化殖民控制B.传播科学知识 C.推动文化交融 D.摧毁本土传统21.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为调解矛盾,划定了“教皇子午线”。它主要是为了调解()A.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矛盾 B.西班牙和英国的矛盾C.英格兰和法兰西的矛盾 D.葡萄牙和荷兰的矛盾22.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据此可知,伏尔泰主张实行()A.责任内阁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D.君主立宪制23.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24.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教改革()A.质疑上帝的至高无上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C.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 D.提倡“因行称义”2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这体现的原则是()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君权神授 D.社会契约26.有学者认为:这些高傲的白人真的会为了那些他们看不起的人拼命吗?林肯真的会为了黑人自由而牺牲了36万北方军队的生命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场战争本质上是一场统一的争夺战。解放后的黑人面临两个选择:乞讨或回到原来的种植园工作。由此可见,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美国()A.南北战争加剧了种族矛盾 B.解放黑奴具有一定的权宜性C.各阶层坚定维护国家统一 D.黑人解放并未达到原有目的27.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B.文明开化,废除封建等级C.改革议会,扩大选民范围 D.武力统一,实行君主立宪28.19世纪,电磁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首先发端于英国 B.各国发展进程不平衡C.发明来源于经验 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9.英国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700多吨增至1850年的225万吨,增长1300多倍;煤的开采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增至1861年的5700万吨,增长9倍以上。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光荣革命的发生 B.启蒙运动的兴起C.人口迁徙的扩大 D.工业革命的推动30.根据统计,1801-1841年间,英国人口为5000-9999人的城市数量从58个增加到156个,人口为10000-49999人的城市从50个增加到95个,而50000-99999人的大城市也从7个增加到16个。英国城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居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B.垄断组织的形成C.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 D.奴隶贸易的兴盛31.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该同盟的纲领被称为()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D.《联合国宪章》32.19世纪初,以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社会主义者”们,普遍提出要废除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制度,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建立新社会,主张新社会必须确保每个人及其后代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的主张()A.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借鉴 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D.推动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33.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材料中的“它”是指()A.共产主义者同盟 B.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 D.工兵代表苏维埃34.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这一结果的主要成因是()A.“协约国”的成立 B.巴黎和会的召开C.“同盟国”的成立 D.柏林会议的召开35.16、17世纪,在拉美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不外乎是西班牙征服者和传教士。尽管其中有少数作家基于人道主义的思想,通过作品反映印第安人的文化和习俗,力图为濒临毁灭的原住民文化与事迹留下历史见证,但其行文风格与思考模式仍是欧洲的。这些作品()A.旨在推动美欧之间贸易 B.带有浓厚殖民色彩C.客观推动了拉美的进步 D.彰显理性主义精神36.1861年,英国板球队访问澳大利亚,当地媒体评论“生活在这里的人,在他们所有的感情和娱乐上,基本都与英国保持一致”;1902年,英国板球队在印度和缅甸开展巡回比赛,有队员认为板球在融合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方面,远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有价值。这说明()A.文化渗透是维护殖民统治的重要方式 B.殖民者完全放弃了殖民高压手段C.文化渗透完成了对殖民地人民的同化 D.体育运动成为最主要的殖民形式37.18世纪末19世纪初,“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在拉美殖民地的文化知识界普遍传诵,许多著名的拉美独立运动领袖都曾在法国受过教育,成为卢梭学说的忠实信徒,甚至还亲身参加了法国大革命。上述史实表明,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A.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有资产阶级革命色彩C.严重动摇了殖民统治 D.以建立共和制为目标38.提拉克认为,印度要实现自治,必须唤起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并利用印度教发动群众参与民族独立斗争。为此,他重新解释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强调克里希那大神为真理和正义积极行动的思想。这些做法()A.推动了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 B.消除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C.使印度教成为印度的主导宗教 D.启发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9.1907年,亚洲多国革命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说明()A.日本政府支持民族独立斗争 B.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目标一致C.亚洲民族解放意识开始觉醒 D.暴力革命成为各国共同选择40.下列图片可以研究()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D.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41题10分,42题10分,共计20分。4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马龙闪等《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人文主义”在科学及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5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葡萄牙人从16世纪第一个十年就开始在寻找,先是广东,然后是福建、浙江,在这些地方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贸易据点,但最后均被明朝官方摧毁。经过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周折后,最终在明嘉靖年间于广东珠江西岸香山县的“濠镜澳”地方获得了“侨寓”的权利,华人称之为“亚妈港”,日本人称为“阿妈港”。澳门的诞生,正是在东亚海商势力发展的鼎盛之时即所谓“嘉靖大倭寇时期”。澳门开埠以后,葡萄牙人“举国而来,负老携幼,更相接踵,夷众殆万人矣”,葡萄牙人和中国商人共同将澳门打造为国际贸易港口。--摘编自汤开建《东亚国家的大航海活动及其与澳门的关系》材料二 英国的蒸汽机也很快传到了欧洲大陆和北美。1804年,奥利弗·埃文斯研制成功美国式的蒸汽机,此后蒸汽机的传播速度加快。法国仅在1840至1870年的30年间,蒸汽机的马力数就增加了近10倍。从1826年到1857年,普鲁士蒸汽机的拥有量增加近16倍······在英帝国的经济版图中,殖民者将殖民地视为拥有无限资源可供开发的地方,毫不顾及其殖民统治对当地经济及社会活力的摧残。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根据《世界历史》解说词和刘金源等《英国的现代化建立在殖民罪恶之上》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6世纪葡萄牙的殖民活动,指出其经济动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历史意义,简述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面貌的改变。(5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高一历史)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C A C B D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A C B B A A D A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D A C A B A D D C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C A C D B A A A B B41.(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5分)(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影响:推动自然科学进步;推动启蒙运动开展。(5分)42.(1)活动:大规模移民;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从事区域贸易;打造国际贸易港口。动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5(分)(2)意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生产技术史上的飞跃;推动了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改变:推动欧洲大陆和北美的工业化进程,产生辐射效应;掠夺殖民地,使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建立起来;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