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人类最初的文明A. 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B. 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 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 D. 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2.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历时10年,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由此可知( )A. 和平交往促进文明的发展 B. 战争客观上促进文明交融C. 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D. 暴力冲突导致文明的衰落3. 如表反映了中古后期的经济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伦敦地区各类领主庄园谷物和麦芽处理情况(1288—1315)修道院地产 主教地产 世俗领主地产 王室地产留存 52% 43% 48% 42%转移 25% 1% 4% 2%出售 23% 56% 48% 56%A. 教会腐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 庄园生产的目的是市场交换C. 宗教改革促使王权得到强化 D. 庄园出现商品化生产和经营4.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分别成为“公地”和“公民"。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孝德天皇此举( )A. 挽救了日本的民族危机 B. 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转型C. 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崛起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5. 某合作学习小组在整理古代非洲文明发展情况时,形成以下表格。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概况 影响A 班图人掌握了冶铁技术 冶铁技术传播到西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 东非沿岸国家参与环印度洋贸易 对外贸易繁荣,与阿拉伯人商贸活动较多C 西非马里等国黄金资源丰富 马里攻灭桑海后,确立西非霸主地位D 班图人在南非建立津巴布韦国家 受埃及文明影响,现存有大津巴布韦遗址A. A B. B C. C D. D6. 地理大发现后,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收取货币地租的传统封建主陷入贫困或破产。而商品生产经营者既能够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表明( )A. 价格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B. 地理大发现引发了商业革命C. 殖民扩张巩固了西欧封建统治 D. 新航路开辟阻碍欧洲发展进程7. 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利润是全部航行成本的60倍。而现今很多学者对此提出疑问,通过去掉远航成本和船员船只损失、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研究的变化表明A. 旧有历史研究成果没有任何价值 B. 达·伽马贪图名誉谎报利润可耻C. 大众认知总是错误的 D. 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8. “《李尔王》中三位核心人物面对权力的斗争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坚持真理的考狄利娅象征古典美德,爱德蒙追求政治权谋,两者都失败了。埃德伽在苦难中成长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成功揭示了莎士比亚对这一类新型政治领袖的认同。”这体现了莎士比亚( )A. 追求现世社会幸福生活 B. 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C. 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D. 追求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9. 圣西门批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它弊病百出,极不合理,需要以一个“旨在改善占人口大多数的穷苦阶级命运”的理想社会取而代之,但最终没有实现。其设想被称为“空想”的原因是( )A. 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B. 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C. 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理想社会D.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10. 下图漫画描绘的是在德国柏林召开的一次臭名昭著的国际会议,画面中几人在切分一个写着AFRIQUE(法语“非洲”)的蛋糕。这次会议( )A. 讨论了拿破仑战败后战胜国对欧洲领土分割B. 建立了一战后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C. 确立了英法德等瓜分非洲的“有效占领”原则D. 掀起了西方列强19世纪末对亚洲的瓜分狂潮11. 20世纪初期,亚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下列能够支撑该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①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②伊朗立宪革命 ③中国辛亥革命 ④海地获得独立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 1609年,荷兰成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由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提供保证金,经营货币兑换、存款、贷款、客户转账等业务,为世界贸易提供金融服务,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多边支付体系的中心”。这说明( )A. 价格革命瓦解了欧洲封建制度 B. 欧洲的海外扩张拉开了序幕C. 荷兰确立了欧洲贸易中心地位 D. 欧洲商业格局发生了新变化13.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 威尔克斯创办了《苏格兰人》报。该报曾刊出一篇文章,强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恼火。他授意政府将威尔克斯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 B. 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C.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 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14. 公元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孟买10万工人的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此次历史事件标志着印度( )A.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彻底摆脱西方殖民统治C. 民族革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D. 受到中国五四运动影响15.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一些军队侵入法国。法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前线。马赛义勇军高唱着《马赛曲》奔向巴黎,这支进行曲后来成为了法国的国歌。这反映出( )A. 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 B. 资产阶级革命激化了民族矛盾C. 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高潮 D. 法国大革命促进民族意识觉醒16. 2021年1月1日,美国参议院对限制总统否决权的辩论进行了投票,最终以81票对13票的压倒性投票结果推翻了特朗普对于《国防授权法案》的否决权。而众议院在本周早些时候也以322票对87票的投票结果推翻了特朗普的否决权。随后( )A.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B. 国会对总统的否决无效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雇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迷。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瓦解产生的影响。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中等阶级要求变革,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工人阶级则希望通过取得政治权利来达到改善经济状况的目的。1832年议会改革从内容上来看,仅仅是一次小的变动,即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占总人口比例的2.5%增长到3.3%,中等阶级主体获得了选举权,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曾经与中等阶级并肩战斗的工人阶级一无所获。但这次改革却意义重大,它使得“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也“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此后,用和平的渐进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就演变成为英国的一种传统。——摘编自刘宜照《浅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糖从中东和地中海东岸传到了欧洲,而哥伦布又将糖带到了新大陆,巴西和加勒比海地 区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于是欧洲人就在这些地方开辟了种植园,用来种植甘蔗,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糖的需求。这种情况导致17世纪种植园经济的出现,种植园经济以单一经 济作物的种植为主,这种体系也被称为单一作物生产制。不断发展的世界市场对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刺激了大西洋两岸的奴隶贸易的发展,以及以奴隶劳动力为基础的新世界 种植园经济。——摘编自[美]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简明文化人类学人类之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阐述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领主消费方式的改变;疫病的影响;城市的兴起。(2)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变动;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城市自治发展;为王权加强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转型。【18题答案】【答案】(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希望进行改革;过时的选区划分和不合理的身份资格选举权引发社会不满;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城市兴起,要求在政治上更多的代表权。(2)选民人数增加;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政治权利,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并未获得政治权利,引发了英国工人运动。【19题答案】【答案】示例1.论题: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阐述: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了不同方面的影响,就物种交流而言,美洲的特产玉米、甘薯、马铃薯等流向世界各地,对人口的增长与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就生活方式而言,欧洲等地出现了饮用咖啡、茶等休闲习惯;就经济贸易而言,美洲、非洲为欧洲提供了糖等生产、生活资料,促进了国际贸易联系的加强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就国际格局而言,欧洲殖民者逐步成为世界殖民活动进程的主导者,奠定了世界政治与军事的霸权地位。示例2.论题:糖的传播和种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阐述:新航路的开辟,洲际物种交流频繁,甘蔗在美洲的大量种植,种植园经济的繁荣,糖的产量持续增长;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发展,运往欧洲的糖的贸易额不断增加。总之,新航路开辟后,糖的传播和种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