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等2地2025届高三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等2地2025届高三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2025届高中毕业班4月份适应性测试
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汽车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其汽车市场长期被日系车企占据,主要以销售燃油车为主。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印尼政府依托本国丰富的动力电池原材料—镍矿资源,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实现2025年电动汽车生产占比达20%的目标,该国对本土化率≥40%的企业实施税补。2017年7月,中国五菱汽车首个东南亚海外生产基地在印尼建成投产,实施全产业链布局,专攻经济型电动汽车,至2024年已占据印尼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但日系燃油车却依然占据印尼中高端市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五菱汽车首个东南亚海外生产基地选址印尼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策激励 B. 镍矿资源 C. 市场潜力 D. 劳动力成本
2. 五菱汽车生产本土化对印尼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是( )
①推动镍矿精炼技术升级②增加汽车进口关税收入
③逐步改善印尼空气质量④促进汽车配套产业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未来五菱汽车在印尼的高端化转型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
A. 品牌定位与本土消费能力较低 B. 日系车企技术专利封锁
C. 高精度零部件市场供应不足 D. 高端车型设计生产成本高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如图为我国鄂西丘陵地带某土家族乡村聚落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差异显著且独特的聚落演变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周边式聚合阶段相比,该村落空间格局演变为沿线式聚合有利于( )
A. 节约村内土地资源 B. 缩短农田与聚落距离
C. 村落围绕某公共设施为中心集聚 D. 对外联系和资源流动
5. 该村落在引导式聚合阶段,推测其产业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 )
①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②生态旅游③文化产业④大数据与算力产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我国某城市经历了一次锋面天气过程,如图示意该市近地面到3千米高空风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风场图中,风力最强劲是( )
A. 3千米高空 B. 近地面低空 C. 12:00时刻 D. 3:00时刻
7. 推测该锋面系统最可能出现在( )
A. 4月的华北 B. 5月的华南 C. 6月的华东 D. 7月的华西
8. 上图所示时间段,该市气象中心最可能发布( )
A. 高温预警 B. 大雾预警 C. 沙尘预警 D. 台风预警
高山滑雪比赛需避免阳光照射运动员眼睛,因此滑雪赛道一般都建在山的背阴面。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哈尔滨举行,某运动员在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高山滑雪赛道上从山顶向下滑行时,发现自身影子位于自己的左前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判断该运动员滑行的时间与此时太阳所处的方向( )
A. 上午东北方 B. 上午东南方 C. 下午西南方 D. 下午西北方
10. 亚冬会结束一个月后,该运动员白天继续在同一场地进行滑雪训练,与正式比赛时相比,滑雪训练当天( )
A. 场地积雪含水率降低 B. 场地积雪厚度逐渐增加
C. 正午运动员站立时影子变长 D. 正午运动员直视太阳的仰角变大
日本海是西北太平洋的半封闭边缘海,海域中部存在南北走向的海脊(水深约200米)。日本海表层洋流系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马暖流是日本暖流的分支,其夏季流速达到峰值,在每年3月流速出现次高峰。如图为日本海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据图可知,对马暖流夏季流速达到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①日本暖流主干向北输入为主②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
③日本海西侧海平面逐渐下降④朝鲜半岛南部海峡狭管效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 对马暖流流速在每年3月出现次高峰,其形成原因是( )
A. 春季融雪径流加大海水盐度差 B. 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增强该地气压差
C. 日本暖流主干流量周期性波动 D. 鄂霍茨克海海冰融化导致补偿流增强
13. 中部海脊对日本海中部洋流系统的影响可能是( )
A. 阻挡利曼寒流南流入日本海 B. 增强浅表层海水的蒸发作用
C. 迫使对马暖流产生分支涡旋 D. 抑制海水在垂直方向交换
阳宗海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部的一个高原断陷湖,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流域环境对气候变化敏感。通过对湖泊底部沉积物中炭屑的分析研究,可揭示阳宗海流域过去13000年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之间的关系。如图是阳宗海沉积物分析重建的森林火灾和气候变化关系图(炭屑含量与森林火灾成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阳宗海流域13000年以来气候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呈下降趋势 B. 降水逐渐减少
C. 距今10000年前比如今更湿润 D. 距今5000年前比如今更冷
15. 由图文材料可知,阳宗海流域火灾发生频率更高的气候条件是( )
A. 湿气候条件 B. 冷气候条件 C. 干气候条件 D. 暖气候条件
16. 阳宗海流域在距今13000-11000年期间火灾多发的原因可能是( )
A. 微生物分解慢 B. 植被生长速度快 C. 大风天气多 D. 雷击现象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地势低平,气候温凉,全年光照不足。通过发展温室农业,荷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强,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其温室群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邻近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空港及海港城市。温室采用自动控温、补光、滴灌等技术,生产效率高,但依然存在着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且能源消耗大,主要依赖从海外进口天然气发电。如图为荷兰温室大棚集中区分布示意图。
(1)分析温室群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2)说明荷兰发展温室大棚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3)请为荷兰温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阳市花溪区东南部以高山台地为主,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深刻影响了该地地貌的形成。台地内孤峰、峰丛洼地、峰林谷地较为发育,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该台地岩溶地貌发育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石芽-湖泊期、峰丛洼地期、峰林谷地期和台地退化消亡期。在阶段4,受到台地边缘河流溯源侵蚀影响,台地内地表水、地下水向附近地表河排泄,地下水位以竖向运动为主,整个台地进入退化消亡阶段,但其地貌却又向峰丛洼地方向发育。如图为花溪区内台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示意图。
(1)简述该台地岩溶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
(2)判断阶段3期间图中河流的主要侵蚀方式并推测该时期的地壳运动特点。
(3)指出阶段1至阶段3期间台地中部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过程,并说明其原因。
(4)分析阶段4时期该地地貌又向峰丛洼地方向发育的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
材料二风光制氢技术利用富余风光电制氢,可提升可再生能源互补能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西北某省依托荒漠资源建设离网型风光制氢示范项目,配置碱性电解槽与储氢系统,探索风光发电与制氢动态匹配模式。项目日制氢量达10吨,未来可为工业、交通等领域供应低碳氢能,并通过储能单元和绿电补贴降低成本。
材料三如图为西北某省风光富余电力外送与制氢分配日变化曲线。风光发电的富余电力优先外送,剩余电力再用于制氢。
(1)说明图中风光富余电力的时间分布特征,并指出风光制氢系统运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2)简要论述风光制氢规模化应用对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
广西2025届高中毕业班4月份适应性测试
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A
【4~5题答案】
【答案】4. D 5. A
【6~8题答案】
【答案】6. B 7. A 8. C
【9~10题答案】
【答案】9. B 10. D
【11~13题答案】
【答案】11 D 12. B 13. C
【14~16题答案】
【答案】14. C 15. B 16.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靠近空港,便于出口花卉、蔬菜等农产品快速出口;
邻近海港,便于从海外进口天然气;
靠近鹿特丹等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科技人才集聚。
(2)温室大棚可以自动控温、补光、滴灌,改良农作物生长的热量、光照和水分条件,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温室大棚可以减少病虫害,降低农药化肥的污染,提升农产品品质;温室大棚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3)能源转型:推广风能、波浪能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天然气依赖;
循环利用:建立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循环;
绿色技术:采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降低环境污染;
智能管理:应用物联网技术优化温控、光照,减少能耗;
废弃物处理:将植物残渣转化为生物质能或有机肥料。
【18题答案】
【答案】(1)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发育有较厚的碳酸岩层;地表水和地下水活动频繁,溶蚀作用强烈;地形起伏较大,利于水流侵蚀和溶蚀。
(2)主要侵蚀方式为侧蚀;由图形可知阶段3河流谷地明显展宽,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推测地壳相对稳定。
(3)阶段1至阶段2地下水埋藏深度变深,阶段2至阶段3地下水埋藏深度变浅。阶段1期间台地中部较为平缓,地表发育众多湖泊,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浅;在阶段2由于地壳不断抬升,地下水位相对下降,地表水及地下水持续向下溶蚀,渗漏严重,地下水埋藏变深。阶段3期间地壳稳定,地表湖泊发育,地表水持续下渗,地下水位逐渐回升,埋藏深度减小。
(4)在阶段4,受到台地边缘河流溯源侵蚀影响,地下水位以竖向运动为主,导致台地中部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岩溶作用快速向下溶蚀,原有的峰林重新出现基座,峰丛洼地重新发育。
【19题答案】
【答案】(1)特征:风光富余电力日变化显著;白天风光富余电力较多,午间(10:00-16:00)最多,夜间风光富余电力较少。
困难:风光资源时空波动性大,对技术设备要求高。
(2)总论(论点):我国能源绿色转型是指通过系统性变革能源生产、消费、储存和运输方式,逐步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低碳清洁为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能源安全、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统一。风光制氢通过电氢协同互补可再生能源,破解风光发电间歇性难题,其规模化应用可提升清洁能源互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和驱动能源产业升级。
分论(论据):
①提升清洁能源互补:将富余风光电转化氢能储存,减少弃风弃光,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绿氢替代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降低工业、交通等领域碳排放。
③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氢能储能不受时间限定,可调节风光波动,保障电力供应稳定。
④驱动能源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风光-制氢-应用”产业链集群发展,促进能源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