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学业水平抽样评估物理试卷(本试卷共19小题 满分60分 物理和化学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1所示,唢呐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关于吹奏唢呐发声时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唢呐声属于超声波B.唢呐声一定不是噪声C.唢呐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按压不同位置的孔,唢呐发声的音色会改变2.近年来,我国在能源和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核电站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发电C.北斗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D.天宫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湿抹布擦拭发光的灯泡B.电源插座起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使用测电笔时,手能接触笔尖金属体D.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需使用三孔插座4.2025年2月8日,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上,我国运动员高亭宇获得速度滑冰男子100 米冠军。图2是高亭宇参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行过程中高亭宇相对于看台是静止的B.高亭宇蹬地滑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高亭宇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高亭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高亭宇滑过终点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高亭宇具有惯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大D.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热机的效率越高6.如图3所示,小红在荡秋千,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红动能最大B.运动到最高点时,小红重力势能为零C.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小红的动能增大D.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红的重力势能增大7.如图4 所示,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是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位于图5 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B.将蜡烛移动到45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光屏上能得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C.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 65 cm刻度处,光屏上可得到烛焰清晰的像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15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9.如图6所示,一辆卡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为 72 km/h,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 180 kW,行驶的时间为 2 h。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动机做的功为360 JB.卡车的牵引力为C.卡车行驶的路程为144 mD.卡车受到的阻力为10.如图7 所示,电源电压为6 V,R 、R 为定值电阻, R 为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只闭合开关 S,将滑片P滑至阻值最大处,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I ,R 的功率为P ;再闭合开关S ,电流表A 的示数为 当开关S、S 、S 均闭合时,两电表可更换量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R 的阻值为15ΩB.只闭合开关S,滑片 P向左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增大C.开关S、S 、S 均闭合,滑片P滑至阻值最大时,电路的总功率为D.开关S、S 、S 均闭合,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值为2.5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分)11.(2分)图8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踏碓将稻谷去皮的情景。踏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木杠的一端装一块大石头,木杠可绕O点转动,用脚连续踏踩木杠的另一端,石头就不断砸打,去掉稻谷的皮。踏碓相当于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请你画出阻力 F 的力臂l 。12.(2分)图9是“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装置,R 、R 串联,已知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电阻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请你列举一个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 。13.(2分)如图10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小明用一块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入射角为 度。此时,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垂直于纸面的直线逆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反射光线会偏离竖直方向照射到 (选填“左”或“右”)壁。14.(2分)如图11甲所示,敞口纸杯装满水,水对纸杯底的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纸杯中水的重力。在纸杯底部开孔,插入一个漏斗,组合成图11乙所示装置,纸杯中的水从漏斗流出时乒乓球不掉落,该现象的原理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15.(2分)小明使用家中的燃气热水器将质量为30kg的水从20℃加热到50℃,该热水器消耗了0.1m 的天然气。水吸收的热量为 J,该燃气热水器的效率为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天然气的热值为16.(5分)根据图12 和图 13 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2所示,在密封良好的橡皮塞中插入两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下端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上端通过橡胶管与抽气筒相连。当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时,气球的体积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抽气筒抽出瓶中部分空气后,瓶中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强。(2)如图13所示,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不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图13中温度计显示的是某时刻水的温度,其示数为 ℃;水沸腾时水面上方冒出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沸腾后,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17.(6分)如图14所示,小明利用圆柱形饮料管,一端放入橡皮泥,制成一个密度计。(g=10 N/kg,水的密度(1)将密度计放入水中漂浮稳定时,饮料管露出水面部分较少,为了使密度计在水中静止时露出的部分更多一些,可以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橡皮泥质量。(2)将改装后的密度计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上测量质量。测量结果显示,所用的砝码、游码位置如图15所示,密度计的质量为 g。将此密度计放入水中漂浮稳定时,密度计所受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密度计的重力。(3)密度计在水中静止时,测出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A。将密度计放入酒精中静止时,测出密度计浸入酒精中的深度为hB,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密度计在水和酒精中均未接触容器底,则hB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h∧。若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写出用ρ水、hA、hB表示酒精密度的表达式ρ酒精= 。【拓展】如图16所示,小红用弹簧测力计、细线、一个金属块测量液体的密度。她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8.0N,如图16 甲所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7.0N,如图16乙所示;将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7.2 N,如图16丙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 。18.(7分)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17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4.5 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Ω 2 A”,四个阻值分别为5 Ω、10 Ω、15 Ω、20Ω的定值电阻。(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7所示的实物图补充完整。(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电阻R 短路 B.电阻R 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3)排除故障后,小明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4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8所示,该示数为 A。实验过程中,把阻值为10 Ω的电阻更换成阻值为15 Ω的电阻,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4V,滑片P位置与更换电阻之前相比更靠近 (选填“A”或“B”)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实验次数 1 2 3 4 5电阻R/Ω 5 10 15 20 30电流I/A 0.24 0.16 0.12(4)由于实验室没有阻值为30Ω的电阻,为了完成第5次实验,小明将阻值为10Ω的电阻与20Ω的电阻 (选填“串”或“并”)联,接入电路即可完成实验。(5)在第5次实验中,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4V,电流表的示数为0.08 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 Ω。【拓展】小明用图19所示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的阻值,电源是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电池组的电压为1.5V的整数倍),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为20 Ω,未知电阻R 的阻值小于R 的最大阻值,电压表量程0~15 V,电流表量程0~0.6A。滑动变阻器滑片 P位于最大阻值处时,电压表示数为6 V;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 V时,电流表指针未达到满偏。则Rx的阻值为 Ω。19.(6分)如图20甲所示,实心正方体金属块M,边长10cm、质量8kg,静置于水平台面上,从金属块底面竖直向上掏挖出一个重为20 N的长方体Q,将Q的ABCD 面朝下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对台面的压强为pQ;剩余部分 N如图乙所示放置,对台面的压强为pN,恰好 (g 取 10 N/ kg)求:(1)金属块的密度;(2)金属块 M对台面的压强;(3)长方体 Q 与水平台面接触的面积。20.(6分)如图 21 所示,电源电压为18 V,两个电压表量程均为0~15 V,电流表量程为0~0.6 A,定值电阻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 A”。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到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1)求电压表 V 的示数;(2)当滑片 P滑至最右端时,求 的功率;(3)用阻值为15Ω的定值电阻R 替换R ,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若使两电压表示数之差最大不超过9 V,求R 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学业水平抽样评估化学试卷(本试卷共18小题 满分60分 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长共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建设生态河北,守护美丽家园”是河北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家乡环境的是A.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B.使用可降解塑料袋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废旧电池深埋处理2.粮食储备是“国之大者”,通常向粮仓中充入保护气,延缓粮食氧化。下列气体不可能充入粮仓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3.唐山蜂蜜麻糖起源于明朝万历四年,制作技艺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制作工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面团擀片 B.整形切割 C.火烧油炸 D.蜂蜜浇浆4.如图1所示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5.唐山是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B.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作用:仅作燃料,提供热量C.铁质栏杆喷漆防止生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D.回收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6.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利用金属铜做导线C.盐水用于农业选种D.利用活性炭自制净水器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B.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则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8.布洛芬(C13H18O2)是一种家庭常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下列关于布洛芬说法正确的是A.布洛芬属于氧化物B.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为加快缓解疼痛,可任意加大服用剂量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 相互刻画B 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C 除去 MnO2中少量的 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D 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加水溶解,比较温度10.某实验小组按图2 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有蓝色沉淀生成B.该实验中溶液总质量不变C.该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 pH变小D.图3所示可表示 Cu(OH)2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11.(4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为我国核潜艇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核潜艇的艇体材料研发与艇内物资保障体系,均深度应用了化学知识。(1)核潜艇主体采用中国超级钢制造,具有超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超级钢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2)艇上常利用低温蒸馏法和反渗透法将海水淡化。反渗透法是在压力作用下让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实现分离,该操作类似实验室的 操作原理。(3)电解水是艇上制取氧气的重要方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保证艇员营养均衡,艇上储备丰富的食物。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a.米饭 b.苹果 c.牛肉12.(3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花气袭人知骤暖”出自陆游的《村居书喜》。从微观的视角来看,“花气袭人”的主要原因是 。(2)《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利用草木灰(含有和贝壳烧成的灰混合加水后所得的溶液来洗涤丝帛。K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易经》记载有“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有研究者认为其中的化学原理就是甲烷燃烧,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3.(5分)垃圾焚烧会产生飞灰,飞灰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对其再利用是降低污染、变废为宝的重要举措。某垃圾处理厂从飞灰中回收氯化钠和氯化钾,请结合图4、图5完成问题。(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2)将飞灰除杂预处理后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因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 ,通过加热蒸发浓缩,得到氯化钠晶体;再将得到的热滤液,经 ,得到氯化钾晶体。(3)4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KCl、NaCl配制饱和溶液a和 b,溶液质量a b(填“<”、“=”或“>”)(4)某同学进行如图5实验,得到相应A、B、C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14.(6分)我国自主研发了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将开启全球航运零排放的氨燃料时代。氨气(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6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丁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填微观粒子名称)(2)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a.原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数目(3)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若消耗了17g甲和24g乙,则生成了14g丙和 g丁。(5)氨燃料被认为是清洁燃料的原因是 。15.(5分)为减缓全球变暖速度,我国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新兴碳捕集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图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中和”的碳是指 。(2)操作a中会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3)试剂A溶液在捕集过程中,采用喷淋的方式,其目的是 。(4)反应③中的能量变化为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16.(5分)根据图8、图9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8为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装置(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图中X是 ,观察到Y型管左管中白磷燃烧,烧杯中白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后气球比实验前变得更瘪,原因是 。(2)图9所示为小组同学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装置。甲同学提出通过图中的实验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理由是: ;要想达到实验目的,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17.(7分)生活中洁厕液用于清洗厕所中的水垢、尿垢(含有碳酸钙等物质)。小丰同学在用洁厕液清洗马桶时,发现有气泡产生。这一现象引起他浓厚的探究兴趣,洁厕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 探究Ⅰ 洁厕液成分的探究【作出猜想】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同学们猜想洁厕液的主要成分是酸。【实验1】第一小组同学利用pH试纸测定洁厕液的pH,结果 pH 7(选填“>”、“<”或“=”),初步判断洁厕液呈酸性。【实验2】第二小组同学向盛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加入洁厕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从而得出了洁厕液中含有酸的结论,他们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一个即可)【分析讨论】(1)小唐同学提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加入洁厕液,也能证明洁厕液中含有酸的结论。但遭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反对,同学们反对的原因是 。(2)小明同学认为还可以用铁粉或石灰石,通过产生气泡的现象,证明洁厕液中含有酸的结论。老师对同学们勇于探索的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提示使用洁厕液清洁马桶时产生的气体只有一种。探究Ⅱ 产生气体的探究【提出问题】清洗马桶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结合水垢、尿垢和洁厕液成分,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设计方案】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如图10所示装置,观察到试管甲中 (填写实验现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管口处,a管口处无淡蓝色火焰产生,证明猜想二正确。【学以致用】小丰同学发现,洁厕液也能与厨房中的纯碱粉末发生反应,而且反应非常剧烈。为了能够控制反应速率,他应该选择图11中的 (填序号)装置进行实验。【反思拓展】1.对物质进行检验需要利用物质的性质,并依据明显现象做出判断。2.使用洁厕液时应注意 (写一条即可)。18.(5分)同学们在开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选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和136.0g过氧化氢溶液,利用供氧器制取氧气的装置及数据如图12所示。请回答:(1)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2)计算装置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