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植被与地理环境2025届二轮复习微专题之大专题知识体系自然环境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植被森林草原荒漠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植被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观察土壤颜色质地剖面形成因素成土母质气候地貌生物和时间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赤道到两极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整体性六大要素、四大循环(圈层)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要素间的内在关联性环境特征的一致性发生发展的统一性动物与自然地理环境水生动物陆生动物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入侵、泛滥、灭绝植被土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改造环境适应环境垂直结构植被类型水分、光照、热量、土壤等森林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红树林等草原热带草原温带草原草甸荒漠热带荒漠温带荒漠重要的成土因素提供生长基础观察土壤概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剖面形成因素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人类活动功能与养护功能联系有机/无机界提供养分、食物蓄水、保水养护适耕、休耕、绿肥、轮种、农家肥不适耕改良改造大专题知识体系演替规律考情分析考卷 题号 考查内容 分值2024·山东卷 8题 以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为背景,考查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 3分2023·山东卷 1-2题 以亚寒带针叶林带为背景,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和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分2022·山东卷 4题 以1986年和2010年尼日尔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对比研究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6分8题 以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为背景,考查植被差异的影响因素 2021·山东卷 5-6题 以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植被垂直分布为情境,考查影响植被的因素。 6分2020·山东卷 13-14题 以黔贵喀斯特山区和太行山区垂直景观分布对比为背景,考查针叶林分布的影响因素。 6分1.考频高、选择题为主,难度中等;2.考题往往设置研学或生活情境,以植被分布、差异及植被演替为问题切入点,实质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考查越来越深入、细化。3.图文并重,注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考情分析考向预测:1.以区域图或景观图为载体,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视角,审视某地植被特征、分布以及与区域环境的关系是近年来的命题重点;2.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异背景下植被分布与差异的因素、植被形态结构、演替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都是重要命题方向。备考策略:1.夯实基础知识,加强植被部分的复习,适当进行微专题课堂分析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地理思维;2.熟悉高考命题情境创设的特点,归纳总结典型案例分析思路,重视案例的拓展延伸,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和解题能力;3.提高快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读图能力,培养依据材料进行合理推测的地理素养能力。素养目标课标要求素养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1. 能结合图文材料,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描述某地植被类型特点、分布、差异,并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认知)2. 能结合某种植被,综合分析其形态或结构特征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说明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 结合情境材料,分析推测植被演替规律及影响因素,关注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一】植被特征、分布与环境的关系1. 与我国同纬度多数地区相比,该地区峰丛洼地内发育雨林主要得益于( )A.冬季气温较高 B. 夏季气温较高 C.冬季降水较多 D. 夏季降水较多2. 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低 B. 土层薄 C. 降水少 D. 土壤黏重3. 图中所示“最高树”出现的必备条件是该峰丛洼地( )①生物多样性高 ②地形相对封闭③太阳辐射强 ④相对高差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024·新课标卷)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 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一】1. 与我国同纬度多数地区相比,该地区峰丛洼地内发育雨林主要得益于( )A.冬季气温较高 B. 夏季气温较高 C.冬季降水较多 D. 夏季降水较多(2024·新课标卷)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该地区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降水量差异并不大,C错误峰丛洼地很深周围山地阻挡,不易受到冬季风影响洼地地形,不易散热峰丛洼地冬季气温较高发育雨林,A正确A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发育热带雨林水热条件充足夏季气温、降水均较多,BD错误植被特征、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一】7. 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低 B. 土层薄 C. 降水少 D. 土壤黏重(2024·新课标卷)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 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旱生型矮林的形成与气温关系不大,A错误;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C错误喀斯特地区多为石灰岩广布,土壤不粘重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区溶蚀强烈,地表易被侵蚀土层浅薄、保水能力弱植被根浅,抗倒伏能力弱多为旱生型矮林B植被特征、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一】3. 图中所示“最高树”出现的必备条件是该峰丛洼地( )①生物多样性高 ②地形相对封闭 ③太阳辐射强 ④相对高差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024·新课标卷)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 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峰林洼地地形封闭热量、水分充足人类活动干扰小亚热带地区生长热带雨林植被,高大植被得以保留完好,②正确洼地内相对高差大洼底太阳辐射弱为获得更多光照,“最高树”不断向上生长,③错误。④正确洼地崖壁上植被稀少,说明生物多样性并不丰富,①错误D植被特征、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一】植被特征、分布与环境的关系1. 与我国同纬度多数地区相比,该地区峰丛洼地内发育雨林主要得益于( )A.冬季气温较高 B. 夏季气温较高 C.冬季降水较多 D. 夏季降水较多2. 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低 B. 土层薄 C. 降水少 D. 土壤黏重3. 图中所示“最高树”出现的必备条件是该峰丛洼地( )①生物多样性高 ②地形相对封闭③太阳辐射强 ④相对高差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024·新课标卷)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 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亚热带地区发育雨林的条件实质是考查植被地方性分异的影响因素2、3题设问本质是考查植被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思维建构·解题突破】明确设问,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如植被特征描述词,把握其与地理要素内在联系,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判断地理环境适应、指示、改造影响生物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类型、海拔、坡向等光、热、水、风等水量、水质、稳定性等质地、肥力、特征等竞争、共生、天敌等形态特征花叶果根茎花色艳丽---吸引传粉果实甜,温差大;色泽美,光照足根系发达,耐旱抗强风粗壮——储水多叶片厚、有蜡质,保温抗旱;叶片小,防蒸发防热量散失植被生长分布地域性分异规律(水平、垂直)、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人类活动破坏、保护、培育等“望天树”【迁移应用·提能增效】(2023·辽宁卷)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4. 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温度较高 B. 河口和滩涂少C. 洋流影响较小 D. 火山和地震多5. 夏季红树种子在图中虚线段海域传播规模小,主要是因为该段海域( )A. 西南季风受阻B. 离岸风影响大C. 洋流推力减弱D. 潮间带面积小【迁移应用·提能增效】(2023·辽宁卷)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4. 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温度较高 B. 河口和滩涂少 C. 洋流影响较小 D. 火山和地震多B巴拉望岛面积小,且全岛形状狭长,河流发育少,缺乏红树植物适宜生长的河口和滩涂,B正确海水温度较高,对红树林的生存环境有利会使物种数量增加,A错误洋流主要影响树种的传播。巴拉望岛与其北部的吕宋岛受洋流影响程度相近,但红树物种数量相差较大,C错误图中群岛均位于板块交界附近,故火山和地震并不是巴拉望岛与其他地区红树物种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迁移应用·提能增效】(2023·辽宁卷)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5. 夏季红树种子在图中虚线段海域传播规模小,主要是因为该段海域( )A. 西南季风受阻 B. 离岸风影响大 C. 洋流推力减弱 D. 潮间带面积小B沿海地区潮间带面积较大,D错误中南半岛南部地势低阻力小,A错误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使得红树种子不能在虚线段海洋潮间带着陆,B正确洋流推力没有减弱,C错误红树林【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二】(2024·黑吉辽)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图2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植被演替及其对环境的适应6. 图中现存植被最接近地带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 如果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最早演替为地带性植被的是( )A. 河漫滩草甸 B. 洪积扇灌丛C. 沟谷沼泽林 D. 分水岭疏林【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二】(2024·黑吉辽)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图2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植被演替及其对环境的适应6. 图中现存植被最接近地带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低洼河谷高陡山岭冲积扇地形平坦、高度适中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夯实基础】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二】(2024·黑吉辽)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图2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植被演替及其对环境的适应6. 图中现存植被最接近地带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方性分异甲:高且坡度大,地下水埋藏深乙:低洼河谷,地下水埋藏浅丙:冲积扇丁:地形平坦、高度适中、地下水埋藏适中地带性植被生长较耐寒的针叶树、灌木等汇水丰富、土壤水分多地表物质组成与河谷周边不同坡度、地下水、地表物质组成坡面径流大,土壤贫瘠生长草甸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二】(2024·黑吉辽)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图2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植被演替及其对环境的适应7. 如果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最早演替为地带性植被的是( )A. 河漫滩草甸 B. 洪积扇灌丛C. 沟谷沼泽林 D. 分水岭疏林A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地下水位下降地形平坦,土壤水分适中最接近目前丁处环境最早发生演替河漫滩演变为河流阶地地表组成物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水分更少,发育高山草原汇水构造,有可能发育草甸演替的方向:非地带性向地带性植被【真题情境·考向探究二】(2024·黑吉辽)河谷演化过程中,受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组成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会发生地方性分异,各地貌位置的植被处于向地带性植被(与气候相适应的稳定性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图2示意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某河谷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植被演替及其对环境的适应6. 图中现存植被最接近地带性植被的地貌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 如果流域整体构造抬升,最早演替为地带性植被的是( )A. 河漫滩草甸 B. 洪积扇灌丛C. 沟谷沼泽林 D. 分水岭疏林演替的方向:非地带性向地带性植被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形平坦、高度适中冲积扇低洼河谷高陡山岭考查的核心问题是局地尺度下植被分布与演替的影响因素分析DA【归纳总结·解题突破】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成熟森林植被演替一般规律概念明晰: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一地区占主导优势的植物群落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就称为植被演替。环境改变是植被演替的根本原因。高考中常见的植被演替情境:水陆环境变化产生的演替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演替局部自然要素变化导致的演替火山灾害产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引起的演替【思维建构·解题突破】气候水文地形植被土壤如何正确判断植被演替的趋势???实质是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目前受哪些因素影响,谁起主导作用?这些要素发生了什么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怎么变?分析得出与变化后的环境相对应的优势植被核心思路【迁移应用·提能增效】(2023·浙江1月)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如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8.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A.翅碱蓬—芦苇—光滩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D.光滩—翅碱蓬—芦苇9.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迁移应用·提能增效】(2023·浙江1月)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如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8.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A.翅碱蓬—芦苇—光滩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D.光滩—翅碱蓬—芦苇D时间上的变化辽河口潮滩水体盐分不断下降,植被演替表现为光滩—翅碱蓬—芦苇,D选项正确从沿海到内陆,植被分布为光滩—翅碱蓬—芦苇【迁移应用·提能增效】(2023·浙江1月)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如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9.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C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调控潮滩水体盐度,潮滩地区的盐度与河流径流量汇入有关,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是可行的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都不能很好的调控潮滩湿地水体盐度,AB错误;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需要耗费人力财力,且未从根本上进行修复,D错误。翅碱蓬课堂总结地理环境适应、指示、改造影响生物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形态特征花叶果根茎植被生长分布人类活动演替变化当堂检测(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C.水分 D.土壤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热量低,微生物分解慢当堂检测(2024·广西卷)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近30年来,某种具有固氮功能的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该种乔木生长区域在空间上零散分布,被称为“树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推测该种乔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 降水增加,土壤变湿 B. 地势变低,地表积水增多C. 气候变暖,土壤变干 D. 植被覆盖增加,蒸发减弱4. 研究发现树岛内苔藓与地衣逐渐消亡,是因为树岛内( )A 地表光照减弱 B. 地表温度升高 C. 表层土变湿润 D. 土壤氮素减少5. 近30年,随着树岛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该洼地植被( )A. 产生的凋落物减少 B. 积累的有机物增多C. 演替过程发生中断 D. 与地带性植被一致我们之于高考就如同植被之于环境,都面临着“环境”考验。请像植被一样,坚守、适应、拼搏,就一定能在这场考验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在知识的天地里长成“望天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