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惠州市第一中学 2027 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生物科试题2025.4(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 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 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 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0 分。第 1-12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3-16 小题,每小题 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其物质运输功能丧失B.蓝细菌拟核 DNA 中的端粒缩短,可能会导致其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C.衰老的细胞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D.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有利于维持多细胞生物内部环境的稳定 2.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幼红细胞相比,网织红细胞丧失了细胞分裂的能力B.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C.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有利于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3.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自变量为是否有氧气B.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过氧化氢溶液释放气泡的速率C.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烧杯与光源(5W 的LED 灯)的距离是无 关变量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无关变量有淀粉溶液的体积、淀粉酶溶液的体 积和反应时间等4.如图表示新鲜波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素丙和色素丁主要吸收红光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C.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D.提取色素时加入 SiO 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5.植物工厂是通过光调控和通风控温等措施进行精细管理的高效农业生产系统,常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根据植物生长特点调控光的波长和光照强度 B.应保持培养液与植物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同 C.合理控制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D.适时通风可提高生产系统内的 CO 浓度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 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7.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 )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 F 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 3 :1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8.如图表示基因型为 AaBb 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A.① B.② C.③ D.④9.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 DNA 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 DNA 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 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 分子数目不同10. 中风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可分为脑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这两种情 形都可能会造成局部脑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科学家尝试运用干细胞疗法对损伤的神经细胞进行修复和重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细胞与神经细胞的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形态功能有差异 B.神经细胞重建的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C.干细胞参与受损部位修复时,体内同时有细胞的衰老和凋亡D.运用干细胞对神经细胞进行重建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11.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先制作 4 个黄色(2 个 6cm、 2 个 9cm)和 4 个红色(2个6cm、2 个 9cm)的橡皮泥条,再结合较大的白纸、彩笔等材料建立减数分裂中染 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 2 个 6cm 黄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 1 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B.将 4 个 9cm 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 1 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C.模拟减数分裂Ⅰ 后期时,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可以相同但大小不同D.模拟减数分裂Ⅱ 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与另一极的必须完全相同12.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0℃ ,如图表示 30℃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 点时,细胞中的 ATP 来自细胞呼吸 B. b 点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零C. d 点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环境中的 CO 浓度和温度D.若温度降到 25℃ ,则 a 点会向上移,b 点会右移,d 点会下移13.下面是某种蓝莓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 ~⑤ 为生理 过程,a~h 为物质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 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 ATP 和 NADPH 中活跃的化学能B.物质 h 是 C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有 ADP、Pi 和 NADP C.上述①~⑤过程中,能产生 ATP 的过程是①③⑤D.用 4C标记的 g 参与光合作用,短时间内其转移途径是 g→ h→ (CH2O)14.在进行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某同学设置了如图所示的 4 个桶,桶内放入了有字母标注的小球。实验时需分别从雄 1、雄 2、雎 1、雌 2 四个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记录后将小球分别放回原处,重复 10 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第 6 次抓取并组合出 YYRR 的概率是 1/16B.雌 1 和雌 2 共同表示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YyRrC.从雄 1 和雄 2 中各随机取出 1 个球,表示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D.从雄 1、雄 2、雎 1、雎 2 中各随机抓取 1 个小球的基因组合类型有 12 种15.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分裂过程某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 NA 含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中含有 1 个四分体B.基因 A、a 所在的染色体是 X 染色体C.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 bc 段D.图乙 cd 段形成的原因与同源染色体分离有关16.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 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生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 橙红色。现有四种纯合子植株, 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 F1 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 F1 的花粉 C.若培育糯性肮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作为亲本杂交,得 F1 后自交再筛选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 F1 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黑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17.(12 分)高温强光会严重影响草莓幼苗的生长和发育。科研人员探究壳聚糖如何缓解高温 强光对草莓产量的影响。(1)草莓的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 上,其捕获的光能最终转化为。(2)自然条件和高温强光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草莓,结果如下图。据图可知,高温强光使草莓的叶绿素含量 喷施壳聚糖后得到缓解,其中喷施 mg.kg-1 壳聚糖缓解效果更好,判断依据是 .(3)研究发现,壳聚糖处理后草莓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增加,促进 进入叶肉细胞参与 光合作用。(4)综合上述研究,壳聚糖能有效缓解高温强光对草莓产量的影响,原因可能是: 。(答两点)18.(12 分)为了寻找更为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以及探究不同材料适宜的取材 时间,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1 :选长势相同的 50 棵大蒜(2n=16)、50 棵红葱(2n=14) ,剔除大蒜和红葱的老根,置于 装有适量清水的烧杯中,在 20~25℃条件下培养,每隔 2 天更换一次清水。步骤 2 :待大蒜和红葱的根长出后,每天同一时间测量二者的根长度,记录并处理数据。 结果如图 1。步骤 3 :若干天后,在 8 :00~16 :00 ,每隔 2 小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时随机选取 30 个视野,统计各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以及细胞总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 (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 ,结果如图 2。显微镜下观察到根尖有丝分裂图像如图 3。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绘制图 1 所依据的数据,应该是同一时间测量所有的根长度并计算 。(2)将图 3 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图像进行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正 常情况下,图 3 中 C 所示大蒜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3)能否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填“能”或“不能”) ,原因是 。(4)结合图 1、图 2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更适宜的材料及最佳取材时间是 、 ,依 据是 .19.(13 分)如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 a~c 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过程是细胞的生长,与细胞① 相比,细胞②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 ,b、c 过 程分别是 、(2)细胞衰老时,其细胞核的主要变化是 。(3)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影响下,由细胞 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由图可知,该过程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 进而出现不正常死亡。(4)图中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片段化后会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的形成和被分解都与细胞膜的 (填“选择透过性”或“流动挫”)有关,其分解与 (细胞器)有关。 20.(13 分)图 1 中 A 表示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数字分别表示 不同的分裂过程。B、C 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 2 为该动物部分 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最多可含有 条染色体。 ② 与① 相比,② 过程 中染色体特有的行为有 (写出2 点)(2)C 细胞的名称是 , 它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 A 和 a 的分离发生在 (用图 1 中数字表示)分裂过 程中。图 1 中一个 B 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可以形成 种生殖 细胞,其基因型是 。(4)若图示的雌性动物(基因型为 AaBb)与基因型为 Aabb 雄性个体交配,后代只出现一 种显性性状的概率是 。21.(10 分)豚鼠毛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 和 e ,F 和 f)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 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深度,豚鼠毛的颜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见表。基因型 E_ ff E Ff E_FF 或 ee _豚鼠毛颜色 黑色 灰色 白色某课题小组用一只基因型为 EeFf 的雄性灰毛豚鼠探究两对等位基因(E 和 e ,F 和 f)在染 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并作出相应预测。(1)实验假设:两对等位基因(E 和 e ,F 和 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以下三种类型。(2)实验方法: ,观察并统计其子代豚鼠毛的颜色和比例。(3)可能的实验结果(不考虑互换)及相应结论:① 若子代豚鼠表现为 ,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一种类型:② 若子代豚鼠表现为 ,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二种类型:③ 若子代豚鼠表现为 ,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图中第三种类型。(请在 C 图中标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