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单元四 化学实验第14讲 实验装置、操作与安全练习1 实验装置正误判断判断下列实验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打“×”)1. 氯气的制备及应用(1) 图1—制取Cl2(×)(2) 图2—制取Cl2(√)(3) 图3—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和水蒸气(√)(4) 图4a—制取KClO3(√)图4b—制取NaClO(√)(5) 图5—测定氯水的pH(×)2. 氨气的制备及应用(6) 图6—制取NH3(×)(7) 图7—制取NH3(×)(8) 图8—干燥NH3(×)(9) 图9—处理NH3尾气(√)3. 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应用(10) 图10—制取SO2(×)(11) 图11—制取SO2(√)(12) 图12—验证SO2的漂白性(√)(13) 图13—处理SO2尾气(×)4.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应用(14) 图14—制取CO2 (√)(15) 图15—收集CO2 (×)(16) 图16—滤去CaCO3 (√)(17) 图17—制得CaCl2·6H2O (×)(18) 图18—除去CO2中混有的SO2(√)5. (19) 图19—制取蒸馏水(×)6. 氮氧化物的制备及应用(20) 图20—除去NO中的少量NO2(√)(21) 图21—收集NO气体(×)(22) 图22—制取Cu(NO3)2和NO (×)(23) 图23—收集NO (×)(24) 图24—吸收尾气NO(√)(25) 图25—蒸发结晶制Cu(NO3)2·3H2O (×)7. 有机物的制备及应用(26) 图26—制取乙酸乙酯(×)(27) 图27—制备硝基苯(√)(28) 图28—制备乙烯(√)(29) 图29—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30) 图30—分离苯和溴苯(×)(31) 图31—除去CH4中的C2H4(×)(32) 图32—证明酸性:硫酸>碳酸>苯酚(√)(33) 图33—证明羟基使苯环活化(√)(34) 图34—检验乙炔具有还原性(×)(35) 图35—除去乙烯中混有的少量SO2(√)(36) 图36—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烯烃(√)8. 其他类型实验装置(37) 图37—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38) 图38—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39) 图39—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 (×)(40) 图40—制备Fe(OH)3胶体(×)(41) 图41—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42) 图42—比较Al、Cu的金属活动性 (×)(43) 图43—在铁上镀铜(×)(44) 图44—配制0.100 0 mol/L NaOH溶液 (×)(45) 图45—制取无水MgCl2(√)(46) 图46—比较Na2CO3、NaHCO3热稳定性(√)(47) 图4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8) 图48—量取15.00 mL NaOH溶液(×)练习2 实验仪器、装置与操作1. (2024·南京、盐城期末)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2并获得CaCl2·6H2O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A. 用装置甲制取CO2B. 用装置乙除去CO2中的HClC. 用装置丙干燥并收集CO2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CaCl2·6H2O【解析】 稀硫酸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备CO2,A错误;Na2CO3溶液也能吸收CO2,应该改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B错误;蒸干溶液,会导致CaCl2·6H2O失去结晶水,D错误。2. (2024·扬州期末)PH3气体微溶于水,有强还原性,可由反应P4+3KOH+3H2OPH3↑+3KH2PO2制得。实验室制取少量PH3的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B)A. 用装置甲制取PH3B. 用装置乙干燥PH3C. 用装置丙收集PH3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PH3【解析】 缺少加热装置,A错误;PH3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应长进短出,C错误;PH3气体微溶于水,不能用H2O吸收PH3,D错误。3. (2024·无锡期末)实验室拟制取少量液氯。干冰、液氯和氯化氢的沸点分别为-78.5 ℃、-34 ℃和-85.1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 用装置乙干燥氯气C. 用装置丙液化氯气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解析】 浓盐酸与MnO2需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氯气,图中缺少加热装置,A错误。4. (2024·苏州期末)下列制取、净化Cl2、验证其氧化性并进行尾气吸收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解析】 浓盐酸与MnO2需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氯气,图中缺少加热装置,A错误;饱和NaCl溶液能除去HCl,应该选用洗气瓶,长管进短管出,B错误;Cl2能将KI氧化为I2,使淀粉溶液变蓝,C正确;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改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Cl2,D错误。5. (2024·泰州调研)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A. 用装置甲制取NH3B. 用装置乙干燥NH3C. 用装置丙收集NH3D. 用操作丁检验NH3是否已收集满【解析】 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不能用于检验NH3是否已收集满,D错误。6. (2024·如皋适应性)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氨气或氨水的有关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解析】 应采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NH3,A错误;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错误;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导管应长进短出,C错误。7. (2023·南京一模)实验室制取SO2时,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A. 图甲:生成SO2B. 图乙:干燥SO2C. 图丙:收集SO2D. 图丁:吸收SO2【解析】 浓硫酸与铜片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SO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碱石灰能吸收SO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长导管进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8. (2023·苏州联考)实验室利用NH3、SO2制备NH4HSO3晶体。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解析】 缺少加热装置,A错误;NH3极易溶于水,通入NH3时,要有防倒吸措施,C错误;NH4HSO3晶体受热易分解,不能用蒸发结晶法制备,D错误。9. (2023·无锡期末)下列由废催化剂(主要含FeBr3及少量溴、苯)制取无水FeCl3的实验装置与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 用装置乙氧化FeBr3溶液中的溴离子C. 用装置丙分离出FeCl3溶液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可得无水FeCl3【解析】 缺少加热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应从长导管进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加热可促进Fe3+的水解和HCl的挥发,蒸干FeCl3溶液得不到无水FeCl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10. (2023·常州期末)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A. 用装置甲混合反应物B. 用装置乙制备乙酸乙酯C. 用装置丙收集乙酸乙酯D. 用装置丁分离出乙酸乙酯【解析】 应将浓硫酸缓慢加入乙醇中,搅拌均匀,再加入乙酸,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符合题意。11. (2023·扬州期末)实验室制备NaClO消毒液,有关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A. 用装置甲制备Cl2B. 用装置乙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C. 用装置丙吸收Cl2D. 用装置丁蒸发浓缩NaClO消毒液【解析】 不能用坩埚蒸发浓缩溶液,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12. (2023·苏北四市一模)实验室制取少量SO2并得到CuSO4·5H2O晶体,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A)A. 用装置甲制SO2B. 用装置乙收集SO2C. 用装置丙分离Cu与CuSO4溶液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CuSO4·5H2O晶体【解析】 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SO2应从长导管进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缺少玻璃棒引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蒸干会导致CuSO4·5H2O失去结晶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练习3 试剂保存 实验安全1. (2023·南京六校联考)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B. 点燃甲烷前,先验纯确认其纯净C. 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D. 制备有毒气体时,在通风橱内进行【解析】 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则会产生暴沸,造成安全事故。故选A。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A. 液溴易挥发,存放液溴的试剂瓶的瓶口应加水液封B. 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 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D. 用棕色试剂瓶存放浓硝酸【解析】 盛放液溴的试剂瓶的瓶口应加少量水液封,以减少溴的挥发,A正确;NaOH能与玻璃成分中的SiO2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Na2SiO3,使瓶口不易打开,故盛放NaOH溶液时应使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B错误;易燃试剂与强氧化剂混在一起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故应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C正确;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D正确。3. 实验室中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D)A. 用冷水贮存白磷B. 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C.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解析】 白磷的着火点较低,为防止其自燃,通常将其贮存在冷水中,A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SO2反应,可用于干燥SO2,B正确;蒸发皿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C正确;金属K燃烧生成的K2O2、KO2等产物均能和CO2反应并放出O2,O2又能促进金属K燃烧,故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可直接用干燥的沙土盖灭,D错误。4. (2023·泰州中学)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D)A. 氢氟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 汽油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 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 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解析】 氢氟酸会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A错误;汽油会使橡胶塞溶胀,B错误;Ca(OH)2会与玻璃塞中的SiO2反应,不能用玻璃塞,C错误;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时,为防止氯水腐蚀(氧化)橡胶塞,用磨口玻璃塞,为了避免氯水或AgNO3见光分解,应存放在棕色玻璃瓶中,D正确。5. (2023·前黄中学)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D)A. 操作①: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B. 操作②: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C. 操作③:吸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并防倒吸D. 操作④: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解析】 由于连通H2发生装置的导管在液面以下,燃烧的H2在液面上,故该装置可以防止点燃不纯H2时发生爆炸,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A不符合题意;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以防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B不符合题意;水在下层,不能防倒吸,应该使用CCl4和水,该操作不正确,C不符合题意;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正确,该操作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D符合题意。6. (2023·姜堰中学)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A. 在装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碱石灰制取NH3B. 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C. 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b口通入NH3D. 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解析】 浓氨水遇碱放出NH3,在装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碱石灰可以制取NH3,A正确;NH3极易溶于水,为防止液体倒吸,可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B正确;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为有利于NH3和NaClO溶液反应,制备水合肼时应从装置丙的a口通入NH3,C错误;NH3会污染环境,用装置丁可以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并能防倒吸,D正确。7.(2022·通州中学)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D)A.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B. 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C.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D. 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解析】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暴沸,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酒精灯内酒精量过多,易造成酒精灯内酒精被引燃,出现酒精灯内发生剧烈燃烧而爆炸的现象,C正确;NaOH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应涂抹3%~5%的NaHCO3溶液,D错误。8.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D)A.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 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解析】 金属Na着火时,生成的Na2O2能与H2O或CO2反应生成助燃的O2,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越灭越旺”,A错误;用试管加热NaHCO3固体时,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B错误;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C错误;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D正确。9. 化学实验必须以实验安全为前提。下列操作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DE(填字母)。A. 用手直接拿取金属钠B. 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将产生的气体直接点燃,观察燃烧现象C. 将消石灰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用导管直接通入水中制取浓氨水D.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先通一段时间氢气,验纯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E. 白磷在水下切割大单元四 化学实验第14讲 实验装置、操作与安全练习1 实验装置正误判断判断下列实验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打“×”)1. 氯气的制备及应用(1) 图1—制取Cl2( )(2) 图2—制取Cl2( )(3) 图3—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和水蒸气( )(4) 图4a—制取KClO3( )图4b—制取NaClO( )(5) 图5—测定氯水的pH( )2. 氨气的制备及应用(6) 图6—制取NH3( )(7) 图7—制取NH3( )(8) 图8—干燥NH3( )(9) 图9—处理NH3尾气( )3. 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应用(10) 图10—制取SO2( )(11) 图11—制取SO2( )(12) 图12—验证SO2的漂白性( )(13) 图13—处理SO2尾气( )4.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应用(14) 图14—制取CO2 ( )(15) 图15—收集CO2 ( )(16) 图16—滤去CaCO3 ( )(17) 图17—制得CaCl2·6H2O ( )(18) 图18—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5. (19) 图19—制取蒸馏水( )6. 氮氧化物的制备及应用(20) 图20—除去NO中的少量NO2( )(21) 图21—收集NO气体( )(22) 图22—制取Cu(NO3)2和NO ( )(23) 图23—收集NO ( )(24) 图24—吸收尾气NO( )(25) 图25—蒸发结晶制Cu(NO3)2·3H2O ( )7. 有机物的制备及应用(26) 图26—制取乙酸乙酯( )(27) 图27—制备硝基苯( )(28) 图28—制备乙烯( )(29) 图29—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 )(30) 图30—分离苯和溴苯( )(31) 图31—除去CH4中的C2H4( )(32) 图32—证明酸性:硫酸>碳酸>苯酚( )(33) 图33—证明羟基使苯环活化( )(34) 图34—检验乙炔具有还原性( )(35) 图35—除去乙烯中混有的少量SO2( )(36) 图36—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烯烃( )8. 其他类型实验装置(37) 图37—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38) 图38—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39) 图39—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 ( )(40) 图40—制备Fe(OH)3胶体( )(41) 图41—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42) 图42—比较Al、Cu的金属活动性 ( )(43) 图43—在铁上镀铜( )(44) 图44—配制0.100 0 mol/L NaOH溶液 ( )(45) 图45—制取无水MgCl2( )(46) 图46—比较Na2CO3、NaHCO3热稳定性( )(47) 图4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8) 图48—量取15.00 mL NaOH溶液( )练习2 实验仪器、装置与操作1. (2024·南京、盐城期末)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2并获得CaCl2·6H2O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CO2B. 用装置乙除去CO2中的HClC. 用装置丙干燥并收集CO2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CaCl2·6H2O2. (2024·扬州期末)PH3气体微溶于水,有强还原性,可由反应P4+3KOH+3H2OPH3↑+3KH2PO2制得。实验室制取少量PH3的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PH3B. 用装置乙干燥PH3C. 用装置丙收集PH3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PH33. (2024·无锡期末)实验室拟制取少量液氯。干冰、液氯和氯化氢的沸点分别为-78.5 ℃、-34 ℃和-85.1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 用装置乙干燥氯气C. 用装置丙液化氯气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4. (2024·苏州期末)下列制取、净化Cl2、验证其氧化性并进行尾气吸收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 (2024·泰州调研)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NH3B. 用装置乙干燥NH3C. 用装置丙收集NH3D. 用操作丁检验NH3是否已收集满6. (2024·如皋适应性)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氨气或氨水的有关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7. (2023·南京一模)实验室制取SO2时,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甲:生成SO2B. 图乙:干燥SO2C. 图丙:收集SO2D. 图丁:吸收SO28. (2023·苏州联考)实验室利用NH3、SO2制备NH4HSO3晶体。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 (2023·无锡期末)下列由废催化剂(主要含FeBr3及少量溴、苯)制取无水FeCl3的实验装置与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 用装置乙氧化FeBr3溶液中的溴离子C. 用装置丙分离出FeCl3溶液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可得无水FeCl310. (2023·常州期末)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混合反应物B. 用装置乙制备乙酸乙酯C. 用装置丙收集乙酸乙酯D. 用装置丁分离出乙酸乙酯11. (2023·扬州期末)实验室制备NaClO消毒液,有关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备Cl2B. 用装置乙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C. 用装置丙吸收Cl2D. 用装置丁蒸发浓缩NaClO消毒液12. (2023·苏北四市一模)实验室制取少量SO2并得到CuSO4·5H2O晶体,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SO2B. 用装置乙收集SO2C. 用装置丙分离Cu与CuSO4溶液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CuSO4·5H2O晶体练习3 试剂保存 实验安全1. (2023·南京六校联考)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B. 点燃甲烷前,先验纯确认其纯净C. 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D. 制备有毒气体时,在通风橱内进行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液溴易挥发,存放液溴的试剂瓶的瓶口应加水液封B. 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 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D. 用棕色试剂瓶存放浓硝酸3. 实验室中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冷水贮存白磷B. 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C.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4. (2023·泰州中学)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氢氟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 汽油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 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 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5. (2023·前黄中学)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 操作①: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B. 操作②: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C. 操作③:吸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并防倒吸D. 操作④: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6. (2023·姜堰中学)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在装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碱石灰制取NH3B. 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C. 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b口通入NH3D. 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7.(2022·通州中学)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B. 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C.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D. 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8.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 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9. 化学实验必须以实验安全为前提。下列操作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______(填字母)。A. 用手直接拿取金属钠B. 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将产生的气体直接点燃,观察燃烧现象C. 将消石灰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用导管直接通入水中制取浓氨水D.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先通一段时间氢气,验纯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E. 白磷在水下切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4讲 实验装置、操作与安全.doc 第14讲 练习1 实验装置正误判断.doc 第14讲 练习2 实验仪器、装置与操作.doc 第14讲 练习3 试剂保存 实验安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