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锻炼灵魂——立意【中考作文满分技巧】“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或主题。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的灵魂,立意的高下,决定文章的水平高低,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人的灵魂,统领全文,贯穿首尾,所以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本文中心,表达的情感,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考点说明1、 要正确、鲜明正确是立意的基本要求。所谓正确,是指所确立的主体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立意要求2、 要集中、单纯主题是统摄全篇文章的总纲,必须单纯明确,而不是一心二意,有多个主题。3、 要深刻、新颖深刻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而新颖是指所确立的主题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能给人以新的启示。深刻新颖能让阅卷者耳目一新,不会泯然众人。 立意要求4、 要积极向上积极向上使之不能有任何不健康的因素存在、符合文章主题,顺着文章中心。题目:《我的母亲》学生 A :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学生 B :我的母亲因工作出差,我想起母亲在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表现我的后悔和对母亲的思念。学生 C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母亲帮我收拾了一堆行李,在我耳边跟我碎碎念她的担忧。学生 D :通过写妈妈的手的变化,表达妈妈常年对这个家的付出,对我们的爱。问题:你更喜欢哪个?你觉得哪一个更能表达母爱呢? 循序渐进目录历年考题0201技巧点拨01历年真题 真题回放年份 地区 能力要求 题目2022年 山东·青岛 表达应用 能力 现代文阅读中,《春之思》结尾写道:谷雨到了,气温一天天高起来,雨水也慢慢多起来。草木准备大口喝水,顶着烈日,迎接生命的又一个节气。读完这句话,同学们深有感触。有的同学说,我从中读出了坚定的信念;有的同学说,我从中读出了美好的憧憬……你读出了什么?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表达观点。 真题回放年份 地区 能力要求 题目2022年 山东·东营 表达应用 能力 以“跨越”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2022年 辽宁 表达应用 能力 请以“有一种品格叫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022年 辽宁 表达应用 能力 请以“重新定义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真题回放年份 地区 能力要求 题目2022年 四川·宜宾 表达应用 能力 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堂音乐课,我们很有艺术气质的音乐老师建议同学们用思辨的句式给自己的成长写一句歌词。同学甲写道:欢乐与忧伤都是青春季节动听的音符。同学乙写道:向往与困惑都是成长乐章里有价值的诗行。而我写下了这样的答案……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6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人名。02技巧点拨 立意方法例文鉴赏1:(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个谜青春就不再是个谜向上的路一、直接法根据题目的要求,题目是什么就写什么,题目要什么就写什么,比较不容易偏题,但是想拿得高分比较不容易,对文笔要求较高。 立意方法例文鉴赏1:(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总是坎坷又崎岖要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汪国真《跨越自己》要求:(1)以“跨越”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2)用第一人称,写作时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3)立意要明确,表达有深度,不少于600字。(4)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解题思路题目 关键内容 深层含义跨越 字面含义: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冲出赛场终点线,是跨越;克服心理障碍,是跨越;突破自我、取得成功,是跨越。结合材料分析,“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意思在青春的山路上,不管是悲哀也好,还是欣喜也罢,克服了困难,抵达了一个目标,就展现了真实的自己,以及真实自己所达到的高度。进而可以说,超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个真实的自己,包括在克服困难中,当初的畏惧、忧愁、不安、忐忑等心理。当克服了这些,人变得更加坚强,目标更高了,则可以说“跨越”了,“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即在保持最初的情怀下,于克服困难、达成目标中,不断的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升华自己。 解题思路方向浅层次的跨越:跨越那条小沟,我摘到了香甜的洋槐花;跨越那个台阶,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跨越那块石头,我到达了想要的彼岸;跨越那个夜晚,我学会了勇敢。深层次的跨越:跨越终点线,我理解了拼搏的意义;跨越自卑,我明白了:原来我也有闪光的一面;跨越畏惧,我懂得了勇敢的意义;跨越低谷,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跨越极限,我懂得了挑战的意义。 解题思路方向思路参考:(1)写父亲带我爬山,爬到一个险坡,父亲顺利上去了,我却困在半山腰,上不敢上,下不敢下。父亲并没有拉我上去,而是鼓励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我成功登顶,从而得到启示: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跨越,遇到困难,一定要勇敢地去克服,走一步再走一步。(2)写小时候我和同伴去钩洋槐花,结果终于发现了一树繁盛的洋槐花,但却被一条鸿沟挡住。大家垂涎三尺,却望而生畏。最后,我在大家的鼓动下,助跑,几次胆怯,最终跨越了鸿沟,迟到了洋槐花。(3)写我考试失败,一时走不出心理的低谷,情绪低落,最后因为一次意外的发现,受到启发。从此跨越了自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强化训练1(2022·辽宁·中考真题)爱是阳光雨露,让人轻松、愉悦、快乐、幸福。同学之爱,师长之爱,陌生人之爱……恰似盛开在春日的一朵朵鲜花,娇艳无比,馨香四溢。请以“爱,盛开在春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解题思路题目 关键内容 直接法爱,盛开在春日 “盛开在春天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暗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因为“爱”是美好的,所以将“爱”比作美丽的花朵,在春日绽放,娇艳无比,馨香四溢。要求写一篇记事抒情的文章,讲述在春日里感受到的一种“爱”。“爱”可以是父母给予,可以是同学的,可以是老师的,也可以是陌生人的,等等。这是一种心灵感受,凡是从内心感受到的温暖、感动都可以称为一种“爱”( 文章应该采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文章要突出自己从中得到的那种温暖的心灵感受,突出“爱”的馨香四溢。 解题思路方向可以将这“爱”定位在熟悉的人身上,如父母身上,但不要总局限在妈妈陪自己去医院,爸爸下雨天接我放学等事情上。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开始可以从跟爸爸的一次误会写起,写自己心目中的爸爸的形象并不尽如人意,之后偶然的一件小事给我强烈的震撼,我深切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重点放在对这件事的叙述和描写上。另外我们可以选择一种陌生人的爱,例如护士阿姨、环卫大妈、公交车上的一个小妹妹等,讲述他们对你伸出援助之手,或者做的一件让你记忆深刻的温暖的事,从中感受到人间有爱。 解题思路方向思路参考:① 亲情、友情、师生情中美好的故事(最多选择)② 陌生人、社会间温暖的事 立意方法例文鉴赏2:(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堂音乐课,我们很有艺术气质的音乐老师建议同学们用思辨的句式给自己的成长写一句歌词。同学甲写道:欢乐与忧伤都是青春季节动听的音符。二、对比法有些题目,如果按照常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如果反其道而行,运用反面切入,找到新的观点,突出自己的中心,反而容易让人眼前一亮,赢得高分。 立意方法例文鉴赏2:(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同学乙写道:向往与困惑都是成长乐章里有价值的诗行。而我写下了这样的答案……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6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人名。 解题思路题目 关键字 深层含义自拟 思辨成长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不能单一片面地认识问题。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 解题思路方向通过关键词,即可发现,本次写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思辨来写成长?通过材料中两位同学的例句,我们可以知道青春成长路上有欢乐也有忧伤,有向往也有困顿,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都能助力我们成长。所以写作时要参考例句,至少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呈现。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受挫折的痛苦;既有得到,也有失去,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希望,也有失望;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既有最苦,也有最乐;既有迷茫,也有憧憬;既有坚守,也有放弃;既有快乐,也有忧伤;等等。 解题思路方向思路参考:开头段:欢乐与忧伤的议论第二段:忧伤的回忆(反面略写)第三段:过渡段(心理的变化成长)第四段:欢乐的回忆/发现快乐(正面细写)第五段:欢乐与忧伤的抒情议论(升华主旨) 强化训练2(2022·辽宁·中考真题)容是一种品格,坚韧是一种品格,自律是一种品格,诚信和友善也是一种品格……这些优秀的品格健全着我们的人格,照亮着我们的前程,丰盈着我们的人生。请以“有一种品格叫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解题思路题目 关键字 对比法有一种品格叫______ 一种______ 坚持/自律/诚信等多个放弃/放纵/失信 解题思路方向可以记叙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能够表现人物优良品质的故事。可以是表现他人优秀品质的故事,如:母亲在这个家庭中“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家庭更加幸福美满。老师的宽容,让我获得成长的力量。也可以是表现自己优秀品质的故事。如:我的自律让我获得成功等。 解题思路方向思路参考:开头段:坚持的议论(开头点题)第二段:放弃的时刻(略写曾经想放弃的时候发生的故事,怎么坚持下来了)第三段:过渡段(再次点题,呼应上文,强调坚持的力量)第四段:坚持的时刻(细节详写,详细讲述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了,与放弃的时刻进行呼应)第五段:抒情总结(升华主旨) 立意方法三、以小见大有时候,作文题目很普遍,大家手中的素材也有限,这时候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不局限于一事一物、一情一景,而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拓展思路。例文鉴赏3:(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请以“ 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600至8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解题思路话题 关键内容 深层含义的力量 _______力量“力量”前面的修饰语,其限定了写作的主题、情节、线索等,因此在横线上注意选择词语或短语时要注意:谁的力量,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作用,围绕“力量”发生了什么故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结局如何等,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力量”中蕴含的执着追求、挚爱亲情、锁而不舍、团结奇进、坚强不屈等内涵,为构思立意寻找突破口。 解题思路方向“力量”,是感动,是震撼,是启发,是联想,更是成长、进步,感悟等,可以写“母爱的力量”、“书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坚韧的力量”,“微笑的力量”、 “那句话的力量”、“痛苦的力量”、“失败的力量”等。写母爱,抓住细节,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更要写出自己的心灵感觉。可以是“牛奶的力量”,“白发的力量”等,这远比“母爱的力量”更脱俗,更能打动人。家庭生活中,父母、亲人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爱,如背上的一个巴掌,屁股上的一脚,深夜的一杯牛奶,重复不变的唠……既有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也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解题思路方向都体现了亲情不可阻挡的力量。如恩师激励前行的力量。不论是一句表扬、一声夸奖,或者一个微笑、一次鼓励,还是面对作业潦草时的愤怒与训斥、上课开小差时的提醒……都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前行。 解题思路方向思路参考:开头:通过环境描写,突出偶然发现母亲头的白发,通过“小小的白发”,体现“深深的母爱”。过渡:讲述头发为什么白,都是为了谁,做了什么事?通过小事,如背影、皱纹、苍老的手、充满香味的饭菜、洁白的衣服、装订好的资料,体现母亲的无私与奉献,透过这些小事体现母爱。结尾:歌颂母爱,赞扬母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想感情。 强化训练3(2022·辽宁·中考真题)笔墨人生、缤纷世界,有多少认知是需要我们再次思考的。重新定义坚强,我们汲取精神力量;重新定义友情,我们获得宝贵养料;重新定义那个目光、那抹微笑、那次相遇、那句话语……我们心有所动,情有所感,爱有所向。请以“重新定义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解题思路话题 关键内容 深层含义重新定义______ 重新定义根据材料提示,“有多少认知是需要我们再次思考的”,可理解“重新定义”的意思是对曾经有过判断的人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或经历过某种场景或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再次的思考,从而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解题思路话题 关键内容 深层含义重新定义______ ______可从材料中摘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坚强”“友情”“那个目光”“那抹微笑”“那次相遇”“那句话语”,也可选择自己有独特感悟的人事物,如“幸福”“自己”“那次失败”等。立意上,要注意提示中“心有所动,情有所感,爱有所向”,写出真情实感来,写出个性特色来,文章要让人得到启示、启发和启迪,鼓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断追求 解题思路方向选材上要多着眼于自身生活、自我经历、亲身体验、心中感想等;要联系社会实际,做到化大为小、于宽泛中选取重点。思路参考:开头:写老师对“我”的重视与关爱,但是“我”却让老师失望,当时老师看向“我”的目光中,“我”解读的是失望和不满。过渡:细节描写刻画“我”的心理;受目光震撼,“我”可能奋起直追,突出内心的成长与变化。结尾:在取得某些成绩的时候,“我”再次解读老师那个目光,那不只是失望和不满,更多的是惋惜和期望,在重新定义下,“我”懂得了老师的良苦用心。T H A N K S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